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飛行員曾在上饒獲救 後人來江西尋找父輩足跡

二戰飛行員曾在上饒獲救 後人來江西尋找父輩足跡

原標題:二戰飛行員曾在上饒獲救 後人來江西尋找父輩足跡


二戰飛行員曾在上饒獲救 後人來江西尋找父輩足跡


近日,一位美國老人帶著保存了 76 年的泛黃名片和照片,來到江西尋找父輩的足跡。原來,1942 年 4 月 18 日,美國杜立特行動首次對日本本土軍事目標轟炸後返程,其中參加杜立特行動 14 號機組領航員 James H Macia 在上饒廣豐墜機跳傘,受傷後獲當地政府的救助。今年 10 月 25 日,上饒市抗戰文化研究會羅時平教授與 James H Macia 的兒子、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成員 Tom Macia(音譯:湯姆 · 馬西亞)不期而遇,由此展開了跨世紀、越太平洋的恩情延續找尋之路。■ 信息日報記者塗文華 / 文 羅時平 / 供圖



尋找中國恩人的美國飛行員後代湯姆 . · 馬西亞(中)

二戰首次轟炸日本本土 美軍 6 個機組墜落江西



左 1 是張慕陶;右 2 為王逢鈴;右 3 戴帽子的是張任石,湯姆希望找到這三人及其後人


1942 年初,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本的進攻節節失利,為鼓舞士氣總統羅斯福特別指示美軍儘快組織對日本的反擊,唯一可行的就是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然而,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雙引擎轟炸機由於航距所限,不足以飛到日本本土,而海軍的艦載轟炸機都是單引擎的,作戰範圍小,美軍的航空母艦又不能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游弋到日本近海。因此,根據作戰計劃,美國軍方出動了 16 架 B-25B 米契爾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打擊日本本土軍事目標,並飛越東海在中國降落。


據羅時平教授介紹稱,原定 16 架 B-25B 轟炸機完成任務後降落浙江衢州、麗水和上饒玉山機場,由於杜立特行動提前了空襲時間,飛機航程不夠,燃料殆盡,再加上美軍沒有及時通知中方,衢州、麗水和玉山機場導航一直處於關閉狀態,所以 16 架轟炸機只有 8 號機組降落蘇聯海參崴,其他飛機在浙江和江西墜機。


其中,1 架墜落南昌,5 名飛行員被日軍俘虜,有 3 名被日軍處死;9 架飛機墜落浙江,42 名飛行員跳傘被營救;1 架在江西宜黃墜落,5 名飛行員被營救;4 架飛機在江西上饒區域墜落,17 名飛行員被營救(其中 5 名飛行員被浙江淳安營救,2 名飛行員被玉山營救)。16 個機組共 80 名飛行員,64 名在浙江和江西獲救,5 名從蘇聯回國,4 名戰後獲釋,犧牲 7 名。


一張保存 76 年的上饒人名片開啟尋找延續恩情之路



一張保存了 76 年的名片:上饒人陳寶驄

據介紹,從 20 世紀 40 年代晚期開始,當年參與杜立特空襲的機組成員每年都會重聚在一起,他們成立了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並長期以來和當年參與營救他們的中國人保持聯繫。


1992 年 4 月,杜立特空襲 50 周年慶典活動,當年曾經營救美軍飛行員的陳慎言、朱學山、曾健培、劉芳橋和趙小寶等五位浙江老人收到美國官方邀請,參加了紀念活動。


10 月 25 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的 "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 " 開館儀式上,一張名片引起了羅時平的注意。名片的主人叫陳寶驄,沒有頭銜,沒有職位,僅有一個地址:上饒王家巷吉號,而第三行則是收藏者手寫的英文:Dr. B.C.Chen。


據收藏者湯姆 · 馬西亞介紹,其父親 James H Macia 是參與杜立特行動的 14 號機組領航員,當年在完成對日本名古屋附近的兵營和三菱飛機製造廠投彈後,返程在上饒廣豐地區上空棄機跳傘,和另外 4 名飛行員安全著陸被營救。2009 年,其父親逝世前,將多年來保存的幾十張在上饒被營救的照片交到他手上,其中便包括這張保存了 76 年的名片。


10 月 20 日,湯姆 · 馬西亞帶著父親的影集來到上饒廣豐,開始了尋找父輩當年走過的足跡,並期待能找到當年的後人,延續這段恩情。


" 作為上饒抗戰文化研究者,在衢州有幸能見到上饒人的名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湯姆 · 馬西亞初到中國,想要尋找父輩恩人或者後代,困難重重,而我應該能為他出一份力。" 羅時平告訴記者,在與湯姆 · 馬西亞交流過後,他們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由於時間倉促,湯姆 · 馬西亞也沒找到父親想要找的人,就這樣,兩人便一直都在跨洋聯繫。


湯姆已收到名片主人及其女照片 希望再尋三位恩人信息



陳寶驄的女兒陳抗謙


" 綜合名片上『 Dr. 』的稱呼,以及湯姆父親與第三戰區醫護人員的合影,我判斷這位陳寶驄是醫生的可能性很大。" 羅時平說,10 月 31 日,他將名片和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尋找陳寶驄的後人,沒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從廣州傳來的消息,陳寶驄醫生的女兒居住在上饒市。

羅時平稱,當日他便找到了陳醫生的女兒,她名叫陳抗謙,今年 81 歲。說明來意後,陳抗謙便將其父生前照片和遺物找出來,並將其父親的往事向羅教授娓娓道來。陳抗謙老人說,父親陳寶驄一輩子經歷坎坷,54 歲身陷牢獄之災,喪妻之後又喪長女,此後未再續弦,並把 4 個孩子培養出來繼承父業。父親仁心濟世,醫民治人,得以善終,享年 86 歲。現在她們家第二代就她一人在世,在她的記憶中,從未聽父親說起過給美國飛行員治療傷情的事情,而美國飛行員的後人居然從美國帶著父親 76 年前的名片來上饒尋求父親的相關信息,這樣的世紀之緣真正體現了中美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事後,羅時平將找到陳抗謙老人的消息告訴了湯姆,湯姆非常高興,同時再次發來一張機組飛行員與當時參與營救的人員照片,繼續向羅時平求助,希望能了卻父親的心愿。這次所需找的三人張慕陶、王逢鈴、張任石。


目前,經羅時平核實,張慕陶在 1984 年 8 月 28 日逝世,他有三子二女。其中,大兒子張賢明和女兒張賢美目前住在美國。另外兩人信息依舊在尋找中,羅時平教授表示,為了這段跨國、跨世紀友誼,他會繼續努力。


編輯:吳雅琴


搜索


近日,一位美國老人帶著保存了 76 年的泛黃名片和照片,來到江西尋找父輩的足跡。原來,1942 年 4 月 18 日,美國杜立特行動首次對日本本土軍事目標轟炸後返程,其中參加杜立特行動 14 號機組領航員 James H Macia 在上饒廣豐墜機跳傘,受傷後獲當地政府的救助。今年 10 月 25 日,上饒市抗戰文化研究會羅時平教授與 James H Macia 的兒子、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成員 Tom Macia(音譯:湯姆 · 馬西亞)不期而遇,由此展開了跨世紀、越太平洋的恩情延續找尋之路。■ 信息日報記者塗文華 / 文 羅時平 / 供圖



尋找中國恩人的美國飛行員後代湯姆 . · 馬西亞(中)


二戰首次轟炸日本本土 美軍 6 個機組墜落江西


左 1 是張慕陶;右 2 為王逢鈴;右 3 戴帽子的是張任石,湯姆希望找到這三人及其後人


1942 年初,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本的進攻節節失利,為鼓舞士氣總統羅斯福特別指示美軍儘快組織對日本的反擊,唯一可行的就是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然而,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雙引擎轟炸機由於航距所限,不足以飛到日本本土,而海軍的艦載轟炸機都是單引擎的,作戰範圍小,美軍的航空母艦又不能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游弋到日本近海。因此,根據作戰計劃,美國軍方出動了 16 架 B-25B 米契爾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打擊日本本土軍事目標,並飛越東海在中國降落。


據羅時平教授介紹稱,原定 16 架 B-25B 轟炸機完成任務後降落浙江衢州、麗水和上饒玉山機場,由於杜立特行動提前了空襲時間,飛機航程不夠,燃料殆盡,再加上美軍沒有及時通知中方,衢州、麗水和玉山機場導航一直處於關閉狀態,所以 16 架轟炸機只有 8 號機組降落蘇聯海參崴,其他飛機在浙江和江西墜機。


其中,1 架墜落南昌,5 名飛行員被日軍俘虜,有 3 名被日軍處死;9 架飛機墜落浙江,42 名飛行員跳傘被營救;1 架在江西宜黃墜落,5 名飛行員被營救;4 架飛機在江西上饒區域墜落,17 名飛行員被營救(其中 5 名飛行員被浙江淳安營救,2 名飛行員被玉山營救)。16 個機組共 80 名飛行員,64 名在浙江和江西獲救,5 名從蘇聯回國,4 名戰後獲釋,犧牲 7 名。


一張保存 76 年的上饒人名片開啟尋找延續恩情之路



一張保存了 76 年的名片:上饒人陳寶驄


據介紹,從 20 世紀 40 年代晚期開始,當年參與杜立特空襲的機組成員每年都會重聚在一起,他們成立了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並長期以來和當年參與營救他們的中國人保持聯繫。


1992 年 4 月,杜立特空襲 50 周年慶典活動,當年曾經營救美軍飛行員的陳慎言、朱學山、曾健培、劉芳橋和趙小寶等五位浙江老人收到美國官方邀請,參加了紀念活動。

10 月 25 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的 "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 " 開館儀式上,一張名片引起了羅時平的注意。名片的主人叫陳寶驄,沒有頭銜,沒有職位,僅有一個地址:上饒王家巷吉號,而第三行則是收藏者手寫的英文:Dr. B.C.Chen。


據收藏者湯姆 · 馬西亞介紹,其父親 James H Macia 是參與杜立特行動的 14 號機組領航員,當年在完成對日本名古屋附近的兵營和三菱飛機製造廠投彈後,返程在上饒廣豐地區上空棄機跳傘,和另外 4 名飛行員安全著陸被營救。2009 年,其父親逝世前,將多年來保存的幾十張在上饒被營救的照片交到他手上,其中便包括這張保存了 76 年的名片。


10 月 20 日,湯姆 · 馬西亞帶著父親的影集來到上饒廣豐,開始了尋找父輩當年走過的足跡,並期待能找到當年的後人,延續這段恩情。


" 作為上饒抗戰文化研究者,在衢州有幸能見到上饒人的名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湯姆 · 馬西亞初到中國,想要尋找父輩恩人或者後代,困難重重,而我應該能為他出一份力。" 羅時平告訴記者,在與湯姆 · 馬西亞交流過後,他們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由於時間倉促,湯姆 · 馬西亞也沒找到父親想要找的人,就這樣,兩人便一直都在跨洋聯繫。


湯姆已收到名片主人及其女照片 希望再尋三位恩人信息



陳寶驄的女兒陳抗謙


" 綜合名片上『 Dr. 』的稱呼,以及湯姆父親與第三戰區醫護人員的合影,我判斷這位陳寶驄是醫生的可能性很大。" 羅時平說,10 月 31 日,他將名片和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尋找陳寶驄的後人,沒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從廣州傳來的消息,陳寶驄醫生的女兒居住在上饒市。


羅時平稱,當日他便找到了陳醫生的女兒,她名叫陳抗謙,今年 81 歲。說明來意後,陳抗謙便將其父生前照片和遺物找出來,並將其父親的往事向羅教授娓娓道來。陳抗謙老人說,父親陳寶驄一輩子經歷坎坷,54 歲身陷牢獄之災,喪妻之後又喪長女,此後未再續弦,並把 4 個孩子培養出來繼承父業。父親仁心濟世,醫民治人,得以善終,享年 86 歲。現在她們家第二代就她一人在世,在她的記憶中,從未聽父親說起過給美國飛行員治療傷情的事情,而美國飛行員的後人居然從美國帶著父親 76 年前的名片來上饒尋求父親的相關信息,這樣的世紀之緣真正體現了中美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事後,羅時平將找到陳抗謙老人的消息告訴了湯姆,湯姆非常高興,同時再次發來一張機組飛行員與當時參與營救的人員照片,繼續向羅時平求助,希望能了卻父親的心愿。這次所需找的三人張慕陶、王逢鈴、張任石。


目前,經羅時平核實,張慕陶在 1984 年 8 月 28 日逝世,他有三子二女。其中,大兒子張賢明和女兒張賢美目前住在美國。另外兩人信息依舊在尋找中,羅時平教授表示,為了這段跨國、跨世紀友誼,他會繼續努力。


編輯:吳雅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在現場 的精彩文章:

波音贏得美海軍艦載無人加油機招標,提升航母遠程打擊能力
俄羅斯將在中央軍區組建第21混編航空師裝備米格-31BM和蘇-34戰機

TAG:社會在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