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自《刺客信條 奧德賽》公布以來,這款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為背景的遊戲就一直表現出強烈的斯巴達元素:主角是斯巴達人、遊戲開場第一幕就是溫泉關戰役、公布時的那個斯巴達踢擊動畫更是明顯致敬電影《斯巴達300勇士》。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將電影中那紅披風下只穿一條褲衩的肌肉兄貴當作了典型的斯巴達戰士形象,它甚至影響到了地球另一邊的日本手游。而隨著《刺客信條 奧德賽》將我們帶回到希臘的黃金時代,我們也有了一個真正了解這些2000多年前的戰士們的機會。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成為一名斯巴達戰士

斯巴達人的軍事制度和強悍健美的斯巴達戰士,因為各種影視和遊戲作品讓人格外印象深刻。而現實中的斯巴達戰士在堪稱嚴苛的軍事制度下,有著一條充滿坎坷的成長之路。斯巴達男孩出生後,家族的男性長者們會聚集在一起,查看嬰兒是否強壯,來決定嬰兒的存留。

男孩們7歲前在家庭生活,但7歲生日後必須永遠離開家,開始接受強制性、集體性的系統訓練。這種訓練被稱為「agoge」,也就是「提高性培養」。在7歲到18歲時,這些男孩被編成組,交給成年斯巴達戰士進行監管,監管的戰士們被稱為「鼓舞者」,而男孩們則被稱為「傾聽者」。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斯巴達的訓練形式以戰鬥、體能、疼痛忍耐和意志力培養為主,以將男孩們鍛煉成合格的斯巴達戰士為目的而進行。訓練非常殘酷,尤其在於斯巴達人要求「無論受到多大的痛苦,都要忍住而不能喊出聲」這一點上。這些未來的戰士們的體能訓練方式談不上科學,以重體力工作為主要形式。繁重的體力勞動與相比之下少得可憐的食物,在斯巴達人看來既可以鍛煉青年的體力,又能磨練他們吃苦的意志。

這些青年戰士們所知曉的美德只有尊重年長者與服從上級命令。保證身體完好是他們的責任和對城邦的義務,而在保證身體完好的同時又絕不貪生怕死,這與現代軍隊的條令條例非常相似。至於《刺客信條 奧德賽》中近乎讓少年戰士送死的訓練方法,其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考證。

斯巴達人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從大批自由公民中建立起一支堅不可摧的軍事力量,將士兵磨練得勇氣過人、耐力持久、服從上級並擁有出類拔萃的作戰技巧。這使得斯巴達戰士們的日常生活被簡化到了維持生計所需的最低水準,否定個人價值,輕視藝術與科學。這套方法達成了目的,他們英勇尚武,如同《斯巴達300勇士》中展現的一樣,他們隨時準備為城邦犧牲,並把為城邦犧牲當成人生最重大的意義。

而一名成年的斯巴達戰士,通常會成為一名勇敢的重步兵(Hoplite),溫泉關戰役中,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所率領的300勇士就是這一兵種。那麼,什麼是重步兵?

什麼是重步兵

重步兵與現代軍隊中「職業軍人」的概念很相似,他們是專業的戰士,在古典時代希臘軍事體系中可稱為是唯一具備專業屬性的軍事力量。重步兵自備武器裝備,會參加有規律、有組織的軍事訓練,通過訓練來保持良好的體格,以確保身體可以隨時應對高強度的戰事。通過集體軍事訓練,這些戰士們具有集體凝聚力、相互依存的感情和團隊精神,隨時準備聽從命令,投入到你死我活的古典時代軍事鬥爭中去,戰死沙場亦不足惜。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在西方軍事史學界,一種區分一個希臘戰士是不是重步兵的辦法是看這名戰士在軍事角度上的用途,如若該名戰士在戰鬥中用以正面與敵衝突,作為穩固、加強戰鬥陣列的「戰線步兵」出現的話,即為重步兵(Hoplite);而在戰鬥中起到游擊、騷擾、側襲作用的戰士們,會被稱呼為游擊步兵(Peltast);軍事行動中的作用為援護、策應、警戒,並以類似於現代軍事行動中「預備隊」的部分則被稱呼為多用途步兵(Thurophoroi)。

古典時代早期,希臘諸城邦軍事力量的作戰機動方式基本以步行為主,重步兵們來自社會中最有地位的階層,他們使用長得出奇的長矛、大盾與短劍,最長的長矛甚至會長達10英尺。同時他們會裝備頭盔與胸甲,有時還包括脛甲。胸甲的材質中,最常見的是皮革,同時也有著名的青銅盔甲與一些鐵質盔甲。但重型步兵的裝備由自己採購,因此盔甲和武器會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經濟條件不同而有所變化。

不過,因為「重步兵」這個詞的分類實際更看重一名戰士的軍事用途。重步兵們舉著盾牌手執長矛,以方陣的形式與敵人衝突,守則維持自己的戰線,身死而不退;攻則如利刃出鞘,以疾風迅雷的氣勢與力量撕開敵人的戰線。此時不論進攻還是防守,一名持盾執矛的希臘勇士,哪怕連鞋子都沒有,他也依然是一名重步兵。

也就是說,影視作品中的重步兵們動輒身披重甲如青銅聖鬥士的情景,只是文藝作品的一種美化而已。實際重步兵中佩戴金屬盔甲的比例僅有十分之一左右,很多戰士實際只穿著一身禦寒的單衣而已。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重步兵的重盾,又被稱為阿爾戈斯盾,其材質最初為木質鑲銅,後來演變為整體包銅。直徑一米或略小於一米。盾上有兩個把手,一條橫過盾牌中心固定肘部的金屬帶,另一條則位於外緣。盾牌上會被畫上各類紋章,而斯巴達人的盾牌只會繪上「Λ」字樣,意思是「戰士」。

斯巴達重步兵特別重視盾牌,將盾牌視作生命,把遺失盾牌等同於恥辱和死亡,這是他們的獨特之處。因為在斯巴達人看來,一名重步兵丟失了盾牌,只能說明他在戰場上吃了敗仗,向敵人卑躬屈膝,甚至於轉身逃走。因此斯巴達重步兵相比其他城邦的同行,更加重視保管和維護自己的盾牌,這是榮譽的象徵。

重步兵裝備中頭盔的風格各異,有護住整個頭部面部,只在嘴和眼部開T型口的柯林斯式頭盔;有不遮擋臉部,而有鉸鏈護頰的阿提卡式頭盔;也有頭盔頂部有脊樣凸起,保護頭顱臉頰的伊利里亞式頭盔;還有帶有護面盔檐與護頸的色雷斯式頭盔等。這些頭盔樣式在遊戲中均有展現。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重步兵的胸甲由用鉸鏈彼此固定的胸甲片和背甲片組成,有時會從胸甲片上垂下用來保護腹部的半圓型甲片。公元前600年開始,胸甲常見由多層膠合的亞麻布製成,厚5厘米左右。這些胸甲為上半軀幹提供保護,下擺通常被剪開成羽翼狀,便於重步兵移動與作戰。肌肉造型的青銅製胸甲出現很早,然而金屬制胸甲太過於昂貴,通常並不作為重步兵的標準裝備出現。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重步兵以長矛作為主要武器,使用方法是過肩投擲穿刺。這些長矛長5英尺到10英尺不等,其槍桿多由白臘樹木製成,金屬槍頭為葉片狀,而槍桿末端會裝有銅尾釘,不過銅尾釘通常並非標準裝備。重步兵的劍類型多種多樣,但自特洛伊戰爭以來,兩種類型的劍最為常見:一種劍是鐵制劍身的葉型劍,劍長約60厘米,用來劈砍作戰;另一種劍彎曲如同犬類後肢,是長度接近70厘米的曲劍。不論哪一種劍都是以副武器的形式存在,主要突擊武器依然是重步兵們的槍矛。

下一頁:仗是這麼打的仗是這麼打的

古典時代中,希臘成建制部隊之間的戰鬥常以方陣戰的形式展開。希臘人的這一戰術隊形使得實際戰鬥中士兵們可以保持士氣,方陣中的戰士們可以在盾牆的保護下,憑藉勇氣持矛前行戰鬥。

參戰的戰士們互相熟識,這對士氣的鼓舞是難以言喻的,後排人的存在使得前排人感覺到強而有力的支持。加上方陣中的戰士們擁有數量上的安全感,他們優秀的身體條件、武器使用訓練和富有從前作戰經驗的老兵,使得他們即使面對強敵壓境也會不斷奮勇前進,以後退或者投降為恥辱。戰鬥前,重步兵的指揮官會按照古典時代的慣例發表演說,以這種方式增加重步兵們的信心和勇氣,衝鋒時大聲叫喊同樣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提到斯巴達重步兵,方陣戰術是絕不可能被繞開的一環,甚至於說整個古典時代斯巴達的軍事鬥爭史就是由一次一次的方陣衝突組合起來的也不為過。不過直到修昔底德與色諾芬之前,都沒有關於希臘方陣陣型的準確描述。而古典時代的各個時期里,方陣形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們在這裡簡單說一說腓力時代開始發跡的馬其頓方陣,這也足以讓大家對當時的斯巴達方陣有一個大致的認知。

方陣基本單位是16名重步兵以前後排列的「Lochos」,國內一些書籍將之翻譯為「行」,儘管按照現代軍事與生活習慣來看,前後排列的人隊更常被稱為「列」。站在最前面的一名士兵被叫做「Lochagos」,其地位類似於現代軍隊中的「士官」,站在第二位的是一名領雙份軍餉的勇士,而第三位的軍餉也比普通士兵更高。同時,站在最後一位的是一位「Uraogs」,可以理解為頭名士官的副手,起到壓陣的作用。

4個「Lochos」,組成一個64人的「Tetrarchia」,可以理解為「排」。兩個「排」會組成一個「Taxiarchia」,可以理解為一個「連」,128名士兵由一名連長(Taxiarch)指揮。兩個連組成一個營(Syntagma),這樣的一個營就是方陣最基礎的戰術單位了。營長(Syntagmatarch)手下率領256名士兵,擁有一個全營後方壓陣的副營長(Uragos,與前文壓陣副手同名),一位副官、一位旗手、一個傳令官和一名號手,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進退。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一個團(Chiliarchia)由四個營組成,團長(Chiliarch)指揮著1024名士兵。四個團就可以組成一個超過4000名重步兵組成的方陣,一個方陣會擁有常備的附屬騎兵和輕裝部隊,由方陣司令(Phalangiarch)指揮。兩個或者四個的方陣也會形成雙倍、四倍方陣投入作戰,然而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而加上配屬的輕盾兵與各類騎兵、軍官、勤雜人員後,方陣的實際人數實際上還要遠遠大於上述編製的人數。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希臘山脈眾多,重步兵通常會避開山地,盡量尋找平地進行戰鬥。防禦方通常希望預設戰場可以選擇在斜坡地帶,這樣一來進攻者必須爬坡前行尋求與敵戰鬥,以達到消滅敵方有生軍事力量的目的。然而爬坡作戰時,防禦方在坡上位置的軍事優勢太大,進攻者通常會拒絕正面交戰,轉而通過迂迴穿插打擊防禦者側後。即使以古典時代的軍隊動員能力,迂迴行動難以有效從側後擊潰防禦者,進攻者也會選擇毀壞防禦者的後勤設施和莊稼,這使得防禦者得不償失。所以進攻一方和防禦一方最終都還是會選擇開闊平地進行戰鬥。

方陣不論進攻還是防禦,只要在平整地形上展開,在當時的時代下就幾乎不可阻擋。進攻時,希臘人會派出弓箭手與投石兵作為散兵先行攻擊,並派遣騎兵進行支援和襲擾。襲擾部隊攻擊完成後會退到戰線側面或後方,此時方陣會在戰歌與軍樂的伴奏下,以整齊的步伐開始前進攻擊。按照古典時代的希臘軍隊習慣,會戰中只會組成一條戰線,實際上方陣在應用中也難以構成第二線。交戰雙方會選擇一塊平整的土地,以方陣對抗的形式開始戰鬥,損失大而崩潰者戰敗。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刺客信條 奧德賽》中征服戰里雙方戰士分成大量三五個人的戰團進行混戰的情況是為了遊戲性而做出的妥協,古代戰爭顯然不會是這種形式。而要是大家想要感受更為真實一些的方陣戰鬥,可以選擇購買《全面戰爭 羅馬2》,在其中指揮斯巴達重步兵進行作戰。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斯巴達人很早就發現重步兵行進時會有向右側偏移的傾向。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戰士們會用左手舉著盾牌,這樣正好掩護了相鄰士兵的右側身體。這使得每一個士兵都會不自覺向右運動,整個進攻隊形也會有向右的傾向,並在接敵時與敵軍左翼接戰。斯巴達人充分利用這一傾向,把方陣右側向左偏轉,以此攻擊敵方掩護薄弱的側翼,以此擊敗敵人。

不過相比底比斯在軍事作戰中的謀略,斯巴達人的戰鬥方式依然顯得簡單,以至於在底比斯人看來,斯巴達人的戰術簡單到「對戰略一無所知」——儘管底比斯人經常吃敗仗,他們依然這樣認為。底比斯人建立了約300人的神聖軍部隊,該部由善戰的同性戀戰士組成(所以你理解了遊戲里那些戀愛任務的奔放程度了吧),是古典時代希臘最早的別動隊力量。

留克特拉會戰中,底比斯人與斯巴達人相遇,神聖軍被底比斯指揮官伊巴密濃達安置在重步兵部隊的側後,準備迎擊斯巴達人。當斯巴達人開始向底比斯人右側進軍時,伊巴密濃達率領底比斯重步兵部隊先手攻擊機動中的斯巴達人右翼,同時,神聖軍在戰場上獨立機動,直抄準備進行翼側機動的斯巴達分遣隊左翼。如此,試圖進攻側翼的斯巴達人反遭底比斯人兩面夾擊,在底比斯重步兵和神聖軍的拼殺下,斯巴達人輸掉了這次會戰。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相比於後世兩千多年,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衝突與變革而言,古典時代的斯巴達重步兵們在作戰方式上還是很呆板的,不論戰鬥方式還是戰略戰術上,都沒有後來者的那麼多花樣。但在同時代背景下,重步兵們依然體現出了很強的戰鬥能力。

下一頁:典型戰例典型戰例:普拉蒂亞會戰

在了解了重步兵的裝備和戰術之後,我們來看一場典型的戰例。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十年之後,波斯人強悍的步、騎兵部隊再次對希臘展開攻擊。波斯人的戰前保密工作做得不錯,希臘方面並沒有過多留意波斯人裝備了大量出色的騎兵。兩軍在普拉蒂亞相遇,雙方人數基本均等,希臘聯軍一方有雅典與斯巴達領導下英勇善戰的重步兵部隊,而波斯一方包括騎兵、弓箭手和輕裝步兵。

兩軍都在等待對方進攻,一支波斯別動隊以騎兵奇襲,打擊了希臘聯軍的輕部隊薄弱處。波斯騎兵們以標槍和弓箭作戰,遭攻擊的希臘人被動挨打了很久,情況十分危急。此時,一批斯巴達重步兵迅速加強了過來,面對這些手執盾牌長矛的勇士,波斯騎兵一時陷入窘迫之中。

很快,沖在前面的波斯指揮官中箭落馬,整齊而又嗜血的重步兵們蜂擁而至,迅速殺死了波斯指揮官。群龍無首的波斯人開始狂呼亂叫,他們失去了指揮,失去了隊形,失去了秩序,騎兵和徒步士兵試圖衝上來搶回指揮官的屍體,然而面對重步兵的銅牆鐵壁,波斯人毫無辦法。斯巴達人選擇繼續前進,重步兵維持著戰線繼續向混亂的波斯部隊蠶食過去,這些波斯騎兵最終敗下陣來。

不只是紅披風兄貴:一個斯巴達戰士是如何煉成的

希臘人繼續前進,與波斯軍隔一條小溪對峙。此時波斯人趁希臘聯軍立足未穩,再次派遣騎兵試圖騷擾斯巴達人的後側,結果再次一頭撞到了斯巴達重步兵的盾牆上。波斯騎兵在一個狹小的溪口處集中在了一起,面對衝鋒中的斯巴達人,他們難以及時撤退到開闊地帶,也沒有什麼辦法阻止衝鋒的斯巴達人,陷入了重圍之中。

波斯人手持柳條盾牌無力抵擋重步兵的衝擊,戰鬥很快進入了交手格鬥階段。許多勇敢的波斯人抓住斯巴達重步兵的長矛,甚至有些人還弄斷了一些,然而波斯人的防護水平和訓練與斯巴達人相比差得太遠了,其指揮官馬多尼奧斯很快戰死沙場,波斯軍只能選擇全軍撤退,結束了他們對希臘的這次入侵。

結語

可以說,古典時代的斯巴達軍事力量中,重步兵具有舉足輕重的代表性地位。重步兵戰術本身也一直在演化,從溫泉關戰役到伯羅奔尼撒戰爭;從亞歷山大征討四方到羅馬崛起,數百年間,重步兵和重步兵戰術一直在歐洲大陸上綻放光彩。光華閃耀的數百年,這些斯巴達重步兵們既為無數戰爭和歷史研究學者和愛好者提供了無數可供考據的事典,也為無數文學、繪畫、影視、遊戲藝術產品提供了可供採用參考的素材。

無論是《300勇士》中的主角也好,還是《刺客信條》中的配角也罷,斯巴達乃至古希臘的重步兵們都在各種作品中散發著閃耀的光芒。未來,這些兩千多年前英勇無畏,衝鋒在前的戰士們無疑會在不同的領域內繼續出現,保持著自身無盡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時光VGtime 的精彩文章:

「喂狗組」《只狼》破戒僧Boss無傷演示+試玩版系統詳解
水樹奈奈與大冢明夫將出席《死亡擱淺》TGS舞台活動

TAG:遊戲時光VG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