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先生:學佛者的人生觀

南懷瑾先生:學佛者的人生觀

凡是學佛學禪的人,首先要建立一個確定的人生觀。認為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來償還欠債,報答所有與我有關之人的冤緣的。

因為我們赤手空拳、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一無所有。長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眾生、國家、父母、師友們給予的恩惠。我只有負別人,別人並無負我之處。

因此,要盡我之所有,盡我之所能,貢獻給世界的人們,以報謝他們的恩惠,還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來的舊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而為世為人,濟世利物。大乘佛學所說首重布施的要點,也即由此而出發。

這種精神不但與孔子的「忠恕之道」,以及「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入世之教互相吻合,而且與老子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效法天道自然的觀念,以及「以德報怨」的精神完全相同。

——《禪話》

佛說布施的道理,不論大小乘的修持,均以布施為先。布施在中國固有文化中是「仁」的發揮,人字旁加個二,就是人和人之間,只有愛人,慈悲他人才稱得上仁。……「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自己的親人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社會大眾乃至全人類。

仁民是慈悲眾生,由慈悲眾生而擴及其他的生命,人只愛人類仍是自私的,最後還要愛物,愛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家慈悲布施的基本,仁慈行為的第一步就是布施。

——《藥師經的濟世觀》

秉承天地生生不已,長養萬物萬類的精神,只有施出,而沒有絲毫佔為己有的傾向,更沒有相對的要求回報。人們如能效法天地存心而作人處事,這才是最高道德的風範。如果認為我所貢獻的太多,別人所得的也太過便宜,而我收回的卻太少了,這就是有辭於勞瘁,有怨天尤人的怨恨心理,即非效法天道自然的精神。

——《老子他說》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這個天地宇宙,生了萬有,都沒有將任何一樣東西收為己有。一切自然地生起來,又全部交給天地,並不一定交給我們人類,不過人類自私把它佔有了。人類自認為是萬物之靈,豬嘛,該給我們吃的;牛嘛,笨笨的也應該是給我們吃的,所以人類很壞。天地雖生萬有,並沒有想佔有任何一點東西。

——《老子他說(續集)》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老子》真正的中心,要我們效法天地。天地生長萬物,生生不已,只有付出,不想收回,不想得到報酬,所以天地還是天地。人處處要想佔有天地,佔有別人的利益,結果反而什麼都得不到,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原則。

——《老子他說(續集)》

好書推薦

《南懷瑾四書精講》———當代國學宗師重新解讀千年儒家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經典家風,讓你教子有方
養生:真正的補鈣第一名居然是它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