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晚清的他與德國俾斯麥、美國格蘭特並稱為19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晚清的他與德國俾斯麥、美國格蘭特並稱為19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晚清的李鴻章與德國俾斯麥、美國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估計大家都想不到。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作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者,長期蒙受「賣國賊」之評價。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這位備受爭議的清末重臣的地位也逐漸獲得一些較為公正的評價。更有很多肯定他,認為他絕非賣國賊。我是很贊同這種說法的 。

有人這樣說,晚清重臣中,左宗棠做事、曾國潘做人、李鴻章做官。說李鴻章做官,不全是貶義,雖不能說他一生清廉,但絕不是貪官。因為他權傾朝野,有很大的能力,能夠改變中國歷史現狀。而他,一輩子也沒放棄自己這個願想。如果評價李鴻章,當然是說他的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另一個則是洋務運動。

李鴻章一生簽訂了三十多條不平等條約,在那個特殊的情況下我想清政府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如果不是李鴻章,或許是王鴻章,張鴻章,李鴻章背的是歷史的黑鍋!這個條約負主要責任的腐敗無能的清王朝和各級腐敗的官吏,李鴻章充其量只是各級官吏的一員。改變歷史的發展不是某個人或者是某幾個人所能做到的!換個角度說,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由誰來決定的?是最高統治者,如果不是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就不存在了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背負著洗不去的污名,他也是受害者。

1870年的天津教案,涉及外國人的教案總是非常棘手,前任曾國藩教案處理不當,遭國人唾罵,有李鴻章接任!辦理天津教案的李鴻章既要秉承清廷的力避與外國開戰,又要照顧到國人的情緒,這是非常難以辦到的,所謂弱國無外交,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作為支撐,再高明的外交手段又有什麼用處呢?尤其是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強權的時代,所以我認為,天津教案的主要責任人,應該是腐敗無能的政府,而不是李鴻章,那些唾罵李鴻章賣國,軟弱的人,讓他們經辦教案,難道就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嗎?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作為支撐,外交只是一個形式而已!

李鴻章痛感與國家的落後,掀起了師夷長技自強的洋務運動,興辦了一大批近代民用,軍用工業遣送外國留學生,興辦我國第一支海軍,第一家機器製造局、第一家機器織布局、第一家電報局、第一個海軍基地、、第一支洋槍隊洋炮隊、第一家外文翻譯館、第一條鐵路、第一批官派留學生。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業績。懷著富國強兵的目的,李鴻章等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這是史家的定論。 在那個時代李鴻章無疑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不可否認他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是客觀上促進了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李鴻章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在美華人移民爭取權利的機會,在訪美結束後,他有意避開了美國西部,而選擇了加拿大作為他回國的路線,引起了美國記者的注意,就此事對他採訪。李鴻章藉機請求美國媒體幫助中國移民:「……我只期望美國的新聞界能助中國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報紙在這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整個報界都能幫助中國移民,呼籲廢除排華法案,或至少對《格力法》進行較大的修改。……中國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獲得美國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請求我幫助使他們的美國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認,並享受作為美國移民所應享有的權利。而你們的《格力法》不但不給他們與其他國家移民同等的權利,還拒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我不喜歡經過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同胞的地方……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們不是很為你們作為美國人而自豪嗎?你們的國家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現代文明,你們也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助華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華法案。」

李鴻章重視西方科學,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赴美學習現代科技知識。這批留學生曾經考入耶魯等名校,詹天佑就是這批留學生的代表。此外,中國的電報業也是由這批學生開拓的。李鴻章積極學習新鮮事物,思想具有先進性。其實,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李鴻章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這一系列的事件,反應了一個現實,弱國無外交,當時的中國,經濟上長期以小農經濟為主,非常落後,思想上封建愚昧,政治上腐敗,軍事上落後,這一系列的現實因素,造成如此慘狀。

1901年9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兩個月後,李病死於北京賢良寺。臨死時,他還奉勸那拉氏要「外修和好」(對外投降),「內圖富強」,不要「再好勇鬥狠」(同外國作戰)。他向那拉氏推薦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宣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之右者」,把衣缽傳給了袁世凱。李鴻章死後不久,戊戌變法的領袖人物之一梁啟超著有《李鴻章傳》,文中寫道:「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必為十九世紀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另說「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短也。不避辛勞,不畏謗言,是其長也」。梁啟超還說道:「吾敬李鴻章之長,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任何人都要時代和環境的約束和限制,評價歷史人物一定放到特定的時期去看待,如果以現代的人觀點來看,那麼每個人都是失敗者,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與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不曾缺少「斷袖」和「分桃」這類人,看看他們的來歷的確長了見識
曾國藩的清官聲譽也是有水分的,也是大吃大喝的官僚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