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寒衣節:為先人送寒衣,給家人添福壽

寒衣節:為先人送寒衣,給家人添福壽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今日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寒衣節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中國四大鬼節」。

孝親是人類的本能,悲傷、懷念的情緒需要儀式來疏導、節制。

孝道也是一種文化,香火延續、家風傳承。

孝道不能忘記,傳統不能斷絕。

1

寒衣節,請添衣

傳說孟姜女丈夫被拉去戍邊,當時天氣轉寒,孟姜女千里迢迢給丈夫送衣服。

等到了才發現丈夫已經離世,悲慟之下哭塌長城。

自此之後,寒衣節開始流傳起來。

每年的陰曆十月初一,人們開始為逝去的親人舉行祭祀活動。

寒衣最好是親手製作的,物品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心意。

焚燒要充分,這樣逝去的親人才能使用。

焚燒的時候,還要燒一些紙錢,打發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也算是積點陰德。

正如中元節放紙燈送孤魂野鬼回歸陰間的習俗,這也體現了中國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傳統觀念。

2

事死者,如事生

中國古代的四大鬼節,現在只有清明節廣為人知。

古人設立的這四個祭祀節日,其實各有意義,缺一不可。

四大節日各有側重。

上巳節是在為親人招魂,古人認為人的魂魄也隨著四季成長凋零,所以在初春萬物萌發的時候招魂。

清明節側重掃墓,是打掃、修繕去世親人的陰宅。

中元節地府放假,陰陽融通,人們可以彼此交流,加上正值秋收,人們為先輩供奉新米,讓他們品嘗。

寒衣節則是天氣轉冷,為去世的親人送去禦寒的衣服。

衣食住行,幾乎面面俱到。

所以中國古人完全拿逝去的親人當成是活人在對待。

這就是所謂的「事死者,如事生」。

在中國人看來,生死不過是換了換住的地方,其實沒什麼區別。

已經逝去的親人,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我們需要用同樣的關懷來對待他們。

3

懂得敬畏,善待他人

四大鬼節各有意義,並不應該因為科學昌明而遭到遺忘。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

君子把鬼神之說當成文化,只有小人才當成是迷信,當成文化是好事,當成迷信就是壞事。

對中國人來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鬼神是敬畏。

心頭有敬畏,就不會肆意妄為,無惡不作。

懂得敬畏,我們才能善待別人,約束自己。

另一方面,祭祀先人,緬懷祖先。

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歷史,知道自己的來處。

在祭祀的儀式中,重拾祖先的榮耀,不忘祖先的恩澤。

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強,傳承家風,不墮家聲。

不忘歷史,保持敬畏,這才是現代「鬼節」的意義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如酒如詩
曾國藩:儘力做一個「不完美」的人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