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寒衣節:就算被世人遺忘,依舊是一年中最溫暖的節日

寒衣節:就算被世人遺忘,依舊是一年中最溫暖的節日

當路上的行人開始脫下秋日的薄衫,換上禦寒的冬衣時,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來了,一年中最溫暖的節日也來了,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

寒衣節,人們要祭奠先人,為他們「送寒衣」。但在今日,這個節日似乎已經被世人遺忘,其實它由來已久。《詩經》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時人們從九月就開始縫製寒衣,準備過冬。

圖片1.2|Leo-Chen

人間秋去冬來,另一個空間自然也寒風凜凜,於是人們在為自己添衣禦寒時,念及亡親也需要寒衣保暖,便為「他們」燃起煙火,送去冬日的衣裳。

恰是這樣的關懷,寒衣節從一開始就裹著一股溫暖的氣息,被人們格外地珍惜著,也正因為有所掛懷,人間溫暖。

圖片|κiζsヤ張敏シ

溫暖的火光

在宋朝,商家從九月開始就要售賣祭祀用品,可見當時人們過寒衣節的盛況。等到十月初一,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帶著祭品和寒衣上墳,祭拜先人。

圖片|萬象森羅

送寒衣雖然只是個象徵,但人們卻十分講究。寒衣是用五色彩紙裹著棉花剪成的冥衣、鞋靴、席帽的禦寒用品,每一份寒衣上都寫上先人的名諱,以防有「人」錯拿自己的冬衣,令祖先受凍。

但這樣,那些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只能挨凍了,為保證他們也有衣服過冬。人們在家祭之外,也另找一個空曠的地方,或者路口燒寒衣。

圖片|Brian-Yang

圖片|Jesseding

記得每年這天,奶奶都會守著火堆,用小木棍認真仔細地挑著寒衣,因為東西燒得乾乾淨淨,那邊的人才能收到保暖的衣物。

奶奶的臉,被火映得通紅,嘴裡一直念著「天寒啦,天寒啦」,告訴祖宗冬天已至,要換上禦寒的棉衣了。有時候覺得,正是每個在煙火下祈禱的人有一顆柔軟的心,才讓寒冷的天溫暖了起來。

圖片|一個人的大夢

傳遞溫暖的手

在古代,冬天是從寒衣節開始的。

「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戶戶縫寒衣」。凜冬來臨之前,縫寒衣是家中婦女的首要大事,新媳婦向長輩討教做棉衣的技巧,而手巧的婦人則會在寒衣上多裝一層棉,保證家人齊齊整整過暖冬。

圖片|星空的我

圖片|寵尼

到十月初一當天,朝廷首先舉辦迎冬儀式,天子穿上冬衣,向天下昭告:冬天已經來臨。隨後,將冬衣獎賞給為百官和遠在邊關鎮守的將士,好一起穿上過冬。

百姓中,婦人聽到了從宮裡傳來的消息,便也紛紛拿出縫製好的寒衣,給家人換上,開開心心穿出門,跟鄰里打打招呼,說聲「冬天來了」。

圖片|福華zfh

在他們心中,就算這天天氣好,暖和,還不能穿寒衣也要試穿一下,不僅要圖個吉利,也好跟別人比比誰家的婦人手巧,把寒衣做得又結實又好看。

婦人為家人用心縫製寒衣,家人又自豪地說「這是我家婦人的巧作」,這樣備受重視的寒衣,想來穿著也會特別溫暖。

人間有四季,人間有冷暖,但只要一雙傳遞溫暖的手還在,再冷的天依舊溫暖如初。

圖片|星星816

傳遞溫暖的寒衣

在唐代,遊子將行,慈母縫衣的詩句很多。孟郊的這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尤為耳熟能詳,但李白的這首:「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似乎更令人動容。

丈夫遠征,待家的婦人想到丈夫年年打仗已經夠辛苦了,一入冬想必是饑寒交迫,於是每年縫製冬衣時,丈夫那件總是比其他的多幾層厚厚的棉絮,縫製得更加厚實耐磨。

圖片1.2|熊貓伯伯

將近十月,妻子便把做好的棉衣送去,叫做送征衣。寒衣送出,家人又常常擔心:天都已經冷了,不知遠方的你有沒有收到禦寒的冬衣?

相傳,當年孟姜女正是擔心棉衣寄不到丈夫手中,才親自給他送征衣,只是沒想到送到時他已經離開。從古至今,家人不都如此,說不出什麼甜言蜜語,只有三兩句:天冷了,記得披件寒衣。只是那件寒衣有溫暖的關懷。

圖片|熊貓伯伯

一開始以為「寒衣節」只是個迎節敬神的節日,後來長大了離家越來越遠才明白:一件寒衣,一聲噓寒問暖的叮嚀,裝滿了家人沉沉的思念與牽掛。

天遙路遠,只需一句問候,

四季冷暖,只需一句想念。

今日十月一,寒衣節,

記得為所愛之人,道一聲:

天冷,請添衣;

天冷,請保重。

圖片|SEVEN·Ark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他獨自一人問道終南山,6年修行,只為喝茶時能有一顆安定的心
你讀過的詩詞,都成了你的氣質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