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上古時,宮只是指一般的房屋,無貴賤的分別,秦以後,才專指帝王的住處。宮室一般朝南,其內部又分為堂、室、房等幾個部分。前部稱之為"堂",通常是舉行吉凶大禮、處理公務或接待賓客的地方,不住人,堂後為"室",住人,室兩側是東西房。即所謂"前堂後室",成語"登堂入室"本意亦源於此。堂內以朝南的方向為尊,室內以朝東為尊。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殿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即堂,漢以後習慣稱堂為殿,後又多專指皇宮中的堂。

台、壇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高而平的建築叫台,築成方形。台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廂,古漢語中又寫作「箱」。《說文解字》中說:「凡堂之內,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這裡所說的東房、西房,指的便是廂房。據漢代的資料顯示,古人在堂室外還築有一道牆。其中,北半部分,即房與牆之間的間隔叫做東夾西夾,南半部分叫做東堂西堂,也叫東箱西箱。有一種觀點認為,箱指的是君王辦公的正室東西方向的屋子。《周昌傳》有:「呂后側耳於東箱聽。」後來,人們將南北向分布的正房兩側的房子通稱為「廂房」。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舍」泛指房屋。《說文解字》中說,「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棧、旅館、廬室之類。在古語中,天子所賜的舍稱為侯館,客棧之類稱為旅舍。人們也以「舍」作代詞使用,借指破舊或簡陋之家。如「廬舍」、「茅舍」、「寒舍」等。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古代的齋室一般指的是書房和學校。齋,常含清心雅靜、讀書思過之意。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說到寢,人們經常想到的就是卧室。《爾雅·釋宮》中說:「無東西廂有室日寢。」也就是說,在古代,沒有東西廂的堂室總稱為寢。到了周代大寢為堂,小寢為室。寢還有指代帝王宮室的意思。後來,人們將很多人睡覺的大房間稱為寢。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亭在古時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漢時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一鄉。如今園林中的亭指有頂無牆的建築,與其原義不同。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所謂的「樓」指的是很多層的屋子,在古代稱為重屋。《古詩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可見,當時的「樓」和現在所指的「樓」相差無幾。只是,據古籍記載,古時候,人們住的樓大多是木製或南方竹製二層樓。樓上並不住人,而是放些雜物。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作為古代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閣」最初指的是閣板。後來,閣成了與樓相對應的架空小樓房。多為四邊形或多邊形,周圍雕欄迴廊,作藏書、遊園遠眺之用。在南方,樓房上的小房間也被稱為閣。古代有些女子居住的場所亦有「閣」之稱,因而,女子出嫁有「出閣」的說法。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軒是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原是指車上邊較高的部位(低的部位叫輊),古時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也叫軒。陶潛《飲酒》詩:「嘯做東軒下。」杜甫《夏夜嘆》詩:「開軒納微涼。」又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亦稱軒。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見臣屬,稱「臨軒」。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台上的木結構建築叫榭,特點是只有楹柱花窗,沒有牆壁。臨水者叫水榭。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原是指房檐下的過道,後演變成多種形式,如:長廊、短廊、迴廊、飛廊、半壁廊等。


如何區分宮、殿、亭、台、壇、廊、榭、廡、廂、舍、軒、齋、寢


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即廊屋,後來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都稱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品木先生 的精彩文章:

打造木工作坊俱樂部:專註於木作 找到生活本意

TAG:九品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