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王養生術,看有哪一款適合你?

帝王養生術,看有哪一款適合你?

歷代帝王中,因酒色而亡的數不勝數,這是大多數帝王的通病。

西漢文學家枚乘在他的《七發》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葯。」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出入都乘車,是造成癱瘓的先兆;幽深清冷的宮殿,是促成寒熱之病的媒介;美女艷姬是摧殘性命的利斧;酒肉豪宴是腐蝕腸胃的毒藥。一言以蔽之,這些享盡天下洪福,得到天下最好待遇的皇帝們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原因就是享受太過、待遇太好,乃是因福得禍,這不僅是枚乘所說的楚太子的病因,更是歷代帝王短命的主要病因。

然而,其中也有一些高壽的帝王,這些帝王或是開國有為之君,或是善於詩詞書畫,喜好修身養性的清靜皇帝。如清高宗乾隆、南朝梁武帝蕭衍、南宋高宗趙構、吳越王錢繆、武則天五位皇帝壽命均在80歲以上,可謂是高壽皇帝了。另外,漢武帝70歲、唐玄宗77歲、忽必烈79歲、朱元璋70歲,這在古代也算是高壽了,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更是十分難得的。

古人說,「上壽百二十年,中壽百歲,下壽八十」,但是由於古代醫療科學技術落後,古人很少能活到上壽和中壽的,就是達到下壽的人也是不多的,而皇帝中能夠活到下壽的則更是少之又少,只有五位帝王達到了這個壽命,其中又以乾隆皇帝年壽最高,這也和他極善養生有關。

據記載,乾隆皇帝的養生之道共有16個字,即「吐納肺腑,活動筋骨,適時增補,十常四勿」。吐納肺腑是指不睡懶覺,黎明早起,飯前吐納;十常是指齒常叩,津常咽,手常彈,鼻常揉,眼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指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活動筋骨就是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乾隆特別喜歡騎馬射箭,這也和他的民族習性有關。清朝本是居於東北的遊獵民族,騎馬射箭是其賴以生存的基本技能,在入關立朝之後的初期,他們仍不放鬆這方面的訓練,所以清初的幾位皇帝都是極為善於騎馬射箭的,乾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宮遺聞》記載了清代的刑部左侍郎錢汝誠之所見:「上最善射,每夏日引見武官畢,即在宮門外較射,秋出塞亦如之。射以三番為率,番必三矢,每發輒中圓的,九矢率中六七。己巳歲十月,偶在大西門前射,九矢九中。錢東麓(汝誠)嘆為異事,作《聖射記》進呈。不知聖藝優嫻,每射皆如此,不足為異也。」《嘯亭雜錄》也有類似的記載:「已巳,上習射苑門側,發二十矢,中者十九侍班諸臣無不悅服。」

乾隆的射技可見一斑。他甚至在79歲高齡之時,還經常去圍場打獵。乾隆五十九年御制木蘭秋獮詩《巴顏和樂行圍作》中說,「命中鹿三矢未空,將至八旬猶策馬」 這麼大的年紀仍然能夠策馬飛奔,挽弓射鹿,三箭三中,其身體之健,臂力之強,箭法之准,真可以說得上老當益壯。

除去乾隆外,位居高壽帝王之位的是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此人是歷代帝王中出名的信佛皇帝。他的養生是注重清心寡欲,把一片熾熱的欲心轉移到文學事業之中。原先的梁武帝也是一個酒色之徒,自從他潛心佛法之後,便戒了酒,年過五十雙斷了房事,戒了色,飲食上也是中吃魚肉,只吃一些蔬菜和淡飯。他還擅長書法文學,冬起四更,勤於案牘,著述頗豐,先後寫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孫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及《通史》六百餘卷。如果不是侯景之亂,他被困餓而死,其壽命或許會長於乾隆。

其實,以上的兩位高壽皇帝的長壽之道並沒有什麼絕招,也沒吃過什麼靈丹妙藥,其具體做法也都是一些老生常談。但是,這些看似容易的事,真正做起來也就不那麼容易了,要持之以恆更是難上加難,特別是對於享受慣了人間奢華的皇帝們來說,更是不易。每天面對著山珍海味、如雲的美女,要做到勿貪吃嗜酒、勿痴迷美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一定的毅力也是萬萬辦不到的。

另外,人們注意到一些開國的皇帝,如朱元璋、忽必烈等人,也是比較長壽的。按說,這些皇帝戎馬倥傯,生活條件想必也是比較艱苦的,應該是壽命不長才是。這又是為什麼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養生就是不養生,朱元璋這些帝王都是馬上打天下的勇武之君,他們整天南征北戰,想的是怎樣奪取天下,怎樣鞏固到手的政權,在生活上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他們的身心是剛健的,並沒有想著怎樣去長壽去養生,所以,這些皇帝大都能長壽。相反,那些後來的繼位之君,整天只是想著怎樣充分享受,怎樣滿足自己的各種慾望,然後就想著如何養生,而其養生的目的就是想著最長時間、最大限度地享受這一切。很顯然,這樣的養生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被浙大歷史系「圍攻」的大師兄金庸
李世民太子的墓葬中,究竟埋藏著哪些秘密?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