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捧紅了張愛玲?上海地下黨

是誰捧紅了張愛玲?上海地下黨

原標題:是誰捧紅了張愛玲?上海地下黨


20世紀40年代,作家張愛玲以《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一系列作品,成為紅遍上海灘的文壇明星。而捧紅張愛玲的刊物,是打入汪偽政權的中共傳奇特工袁殊主辦的《雜誌》。


1938年5月,被譽為「東方佐爾格」的袁殊經中共特科領導人潘漢年批准,創辦了時政類期刊《雜誌》,1942年又改為以文學為主的綜合性文藝月刊,主編吳江楓也是中共地下黨員。在當時的上海孤島,《雜誌》作為一本中共地下黨創辦的刊物,它不僅掩護了惲逸群等許多中共地下人員,而且具有廣泛的統戰性質,團結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著名演員石揮、黃宗英、張伐等就是經常在這本刊物上露面的作者。


作家沈鵬年在《共產黨慧眼識真才——記袁殊與張愛玲的成名》中寫道:「張愛玲是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地下黨員的慧眼發現、苦心扶持、多方揄揚而成名的,他們就是袁殊等同志。袁殊看到《紫羅蘭》發表了張愛玲的《沉香屑·第一爐香》,頓覺眼睛一亮,像在馬群中發現了驊騮。他驅車到靜安寺常德路的公寓樓,向這個可以做他女兒的小姑娘移樽就教。張愛玲當然不會知道,此人竟是地下黨。張愛玲本來都是自己投稿的,這一次,《雜誌》創辦人卻來上門約稿了。」


後來,張愛玲所有與《雜誌》相關作品的發表與出版,都是袁殊拍板決定的。


從此,《雜誌》月刊成為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發表陣地。編輯也說「很欣賞張愛玲小說的一種無與倫比的風格」,於是凡是刊出張愛玲的作品,都要在「編輯後記」中加以推薦。


自1943年7月至1945年6月,張愛玲在《雜誌》上發表了《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20多篇小說和散文,《雜誌》也因此而洛陽紙貴。在這兩年時間內,幾乎每一期《雜誌》中都有張愛玲的作品。一名作者的文章發表有如此高的密度,是《雜誌》自創辦以來少見的。張愛玲一生中所創作的最優秀作品,盡在其中。


張愛玲的繪畫天才,也在《雜誌》上發揮到了極致。她為自己的小說和散文配上插畫,以才女的秀雅裝飾感和時髦感,用黑白純色展現了民國時期上海的各色飲食男女。每次刊登張愛玲自己插圖的小說或散文,編者均註明:「張愛玲作並圖。」


《雜誌》還邀請張愛玲為刊物的扉頁作畫。在1944年連續7期的《雜誌》內,張愛玲共畫了《三月的風》《四月的暖和》《跋扈的夏》《聽秋聲》等近10幅畫作。讀者這才知道,張愛玲不僅文才了得,畫功竟然也如此不凡。


《雜誌》不遺餘力以各種方式力捧張愛玲。1943年11月,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發表後,獲得巨大成功,《雜誌》馬上邀請張愛玲出席朝鮮著名舞蹈家崔承喜的歡迎晚會。此後,《雜誌》安排的多次活動中,都有張愛玲的身影。每次活動,《雜誌》都及時地作了詳盡的報道,以強化張愛玲的社會影響。

1944年3月16日,《雜誌》召開了「女作家座談會」,隨後就刊出了《女作家聚談》一文,講述了張愛玲的人生理想、寫作習慣,以及她對冰心、丁玲等女作家的評價,並且向讀者介紹了張愛玲在18歲時所寫的散文《天才夢》。



1944年8月15日,《雜誌》為張愛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並將這本書列為「雜誌社叢書」之一。這部小說集,原本是張愛玲交給萬象書屋出版的,但經理平襟亞認為無利可圖,於是將書稿退回。而當《雜誌》拿到《傳奇》書稿後,就立即宣稱「並不純以賺錢為目的,只是願助這本集子出版,使寂寞的文壇起點影響」。


《傳奇》一炮打響,初版4天後即銷售一空。隨後,《雜誌》專門為《傳奇》的出版舉辦了茶評會,出席的文壇名流有蘇青、陶亢德、譚維翰等。對於張愛玲在這次茶評會上的亮相,《雜誌》是這樣描述的:「張愛玲女士穿著橙黃色的綢底上套,藍色裙子。頭髮髻上卷了一圈,其他便長長地披下來。戴著淡黃色玳瑁邊眼鏡,搽著口紅,風度沉靜而莊嚴。」


《雜誌》受到大眾喜愛後,讀者們給經常在刊物上發稿的女作家起了各具特色的綽號。張愛玲被稱為「貴族小姐」。和張愛玲齊名的蘇青(1914—1982,原名馮和儀,字允庄,20世紀40年代,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綽號是「寧波娘姨」,她最出名的事情,是把孔老夫子的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加了一個標點,變成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算改得一絕。而人矮體肥的潘柳黛(1920—2001,民國女記者、作家,與張愛玲、蘇青、關露並稱為「文壇四才女」),綽號則是「航空母艦」。書畫文章容貌俱佳的周煉霞(中國著名書畫家,書畫詩詞都有相當造詣),人們都叫她「鍊師娘」。


1944年5月,胡蘭成在《雜誌》上發表了《評張愛玲》一文,他說:「讀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與評論配發的圖是張愛玲的自畫像,畫的是她兩手背在身後,駐足而立,有著一種青春的美。或許,這就是胡蘭成心中的張愛玲。


1945年7月,《雜誌》舉辦了一次納涼晚會,將張愛玲作為第一流的中國女作家,和當時紅遍東亞的電影明星李香蘭一同座談,並在8月號《雜誌》刊出報道「納涼會記」。這時的張愛玲在上海灘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在《萬象》《紫羅蘭》《春秋》等期刊林立的上海,如此助推張愛玲青雲直上的,只有《雜誌》一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上海地下黨人辦的《雜誌》,也就沒有後來名滿華人世界的張愛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抗戰中死了幾個大佐?
蔣介石三次錯失林彪,最終付出慘痛代價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