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入關頒布剃髮令後又取消,因明叛臣一句話,下令不剃髮者死

清入關頒布剃髮令後又取消,因明叛臣一句話,下令不剃髮者死

原標題:清入關頒布剃髮令後又取消,因明叛臣一句話,下令不剃髮者死


公元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很特殊的一年,年僅6歲的大清順治皇帝,在他叔攝政王多爾袞的陪同下,還有賣國賊吳三桂的幫助下,帶領著他的(準確說是多爾袞率軍)八旗精英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山海關。從此就揭開了滿清統治中原的帷幕,同年10月,清政權宣布定都北京,清朝正式問鼎中原。新朝建立,首先要做的就是拉攏人心,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各種手段能用的都用上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剃髮令」。


其實「剃髮令」在清朝還是後金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實行了,每成功攻打掉一個城池,後金的將領都會讓城中的人,把頭髮剃掉之後出來投降,後金還專門起了個叫法,叫做「剃髮歸降」,出來投降的百姓叫做「剃髮降我之民」。後來入關之後,滿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頒發剃髮令,不過由於漢人強烈的反對,畢竟身體髮膚都受之父母,滿清對這件事情也是有所忌憚的,因此剃髮令就不了了之了。



剃髮令先廢除之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場景。在朝堂之上,六歲的順治皇帝坐在龍椅上,下面的大臣站了兩班,一邊是滿臣,留著辮子穿著滿服,另外一邊是明朝投降的漢臣,束髮戴冠,身著漢服。雖然風格迥異的漢滿服飾有些礙眼,但是滿臣和漢臣都沒有什麼異議。而順治小皇帝對於漢臣的裝束也在接受範圍之內。


哎,不過有些人就看這樣不順眼,又一次提出了剃髮易服的問題,而且這個人還是個漢臣,很多滿州官員都是一臉懵。這個人叫做孫之獬,怎麼形容這個人呢?四個字:無恥至極!這個孫之獬原是明朝天啟年間的進士,天啟年間大家都知道,正式九千歲魏忠賢當權的時期,孫之獬為了傍上魏忠賢,加入了閹黨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並不無道理,孫之獬還真吃香的喝辣的了一段時間。



孫之獬漸漸的就習慣了這種奢靡的生活,後來清軍入關之後,孫之獬毫不猶豫地就投降滿清主子的懷抱了,而他宣誓效忠的做法就是帶領家人奴僕一起剃了頭,留了辮子,還換上了滿族服飾,後來滿清一看,這小子還怪懂事,就給了個禮部侍郎讓他當。孫之獬本以為自己就這樣平步青雲了,但是沒想到困難遠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



孫之獬換上清裝之後,在朝堂之上成為了過街老鼠,雖然不至於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也是人人厭惡,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是滿臣對他的討厭,滿臣認為這個人不是個好東西,理由很簡單,你這又是投降又是討好的,是個好東西就怪了,所以孫之獬根本融入不到滿臣行列中;其次是漢臣,漢臣就不必說了,那是打死他的心都有,大家雖然都投降了吧,但是有些人也是不得不投降,你這個就有點過分了,孫之獬這是被文武百官排斥了(除了那些跟他一樣死心塌地的漢奸)。


沒有辦法的孫之獬,一怒之下向順治帝打了報告,當時順治帝才7歲,七歲的孩子能懂什麼,孫之獬的一句「中國從陛下也」,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天下都是皇帝您的了,您何必在乎其他人而不實施您的大計呢?攝政王多爾袞一聽,話好像還真是這麼個理。於是把廢除了的剃髮令,又重新頒布了剃髮令,而且這次的剃髮令更加嚴格,不從者死!



剃髮令一出之後,本就激化的滿清民族矛盾,變得更加的嚴重了,反抗滿清剃髮令的人不在少數。後來各地的官府,命令「剃匠」擔著剃頭擔子,在街上有目的的瞎逛,見到人就強行剃髮。這所謂的剃匠都是頭戴紅纓帽的八旗兵,一組有好幾個人,幾個人各司其職,有專門剃頭的,還有專門砍頭的。


剃髮與留髮的問題,其實是兩種文化習俗的對抗。在這場對抗中,最慘烈的是江陰縣,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剃髮令下達到江陰後,江陰眾多老百姓與鄉紳自發請願,跪請留髮,並在孔廟立誓:頭可斷,發絕不可剃! 後江陰百姓揭竿而起,掀起抗清的大旗,百姓與官兵收城池81天,殺死清兵75000餘,由於兵力懸殊,城破。清軍攻進江陰後,下令「滿城殺盡,然後封刀」,隨後十日,清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殺戮,江陰全程殉國,無一人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疆南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人一聽到就聞風喪膽的地名, 這裡比人間地獄還要恐怖
民國那些鬧鬼的宅院,軍人住進去後搬了出來!

TAG:疆南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