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轉發錦鯉,不如轉發這四隻可愛的小羊 | 國博鎮館之寶

轉發錦鯉,不如轉發這四隻可愛的小羊 | 國博鎮館之寶

原標題:轉發錦鯉,不如轉發這四隻可愛的小羊 | 國博鎮館之寶


紅薯地里挖出的國之重器


1938年4月,湖南省黃材鎮龍泉村的姜景舒在紅薯地里像往常一樣翻土。挖著挖著,咣!鋤頭碰到了一個硬傢伙。


姜景舒心想什麼紅薯這麼硬,刨開一看是個方形銅罐,還帶著四個「水牛頭」。姜景舒雖然是農民,但銅罐上層層疊疊的花紋也讓他意識到這絕非尋常之物,有點像老輩人說的「烏金」。抱回家一上秤,好傢夥,六十多斤!


四羊方尊,就這麼現世了。


長沙四羊方尊廣場


姜景舒挖到寶的消息傳出去後,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古董商以四百大洋買去,隨後轉給長沙怡豐祥牛皮商號的趙佑湘。轉手價是多少?一萬大洋。趙佑湘得手後,又準備以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價格再轉賣,沒想到還沒捂熱就被抓了,四羊方尊也被交到了省政府。



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


怨不得被抓,這實在是他頂風作案。原來長沙是先秦文物出土寶地,盜掘走私現象十分嚴重,政府也在嚴打。《盜墓筆記》里的吳老狗不就是長沙的「土夫子」嗎?


掰指頭算算,日本泉屋博物館的虎食人卣、大英博物館的雙羊尊、舊金山亞洲藝術館的蛙魚紋瓿,都是民國時從湖南盜走的。四羊方尊被追回是國家之幸,要不然按這麼個轉手,都不轉不是中國人了。



寧鄉流失的兩件虎食人卣,一個在日本一個在法國


四羊方尊雖然充了公,但當時抗日戰爭已經打響,政府無力進行文博建設,於是它被送到了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的辦公室里。

張將軍拿它做什麼呢?做筆筒……


不過對比一下其他的國寶,比如曾被用來舂米的先秦石鼓、曾被用來做豆腐的爨寶子碑、曾被用來腌鹹菜的瀆山大玉海……就覺得四羊方尊,還是挺幸運的……



「乍原」石鼓,由於曾被人用來舂米,頭上多了一個凹……


但是四羊方尊放在辦公桌上不過三個月,厄運就又來了。隨著日軍逼近長沙,四羊方尊被移往湖南省銀行保管。1938年11月13日,日軍敵機轟炸造成了「文夕大火」,幾乎燒光了半個長沙城。張治中引咎辭職,四羊方尊也不知下落。


這一沉寂,又是十幾年。



文夕大火後的長沙


不是每件青銅器都能叫「典範」


1952年,文物專家蔡季襄在湖南省銀行的倉庫中發現了二十多個破銅塊。他好奇地拼了拼,結果拼完心臟突突直跳:天爺呀,這不是抗戰時失蹤的四羊方尊嗎!



重新發現四羊方尊的蔡季襄和修復四羊方尊的張欣如


四羊方尊碎成這樣明顯是被炮彈轟炸過。於是,經過修復專家張欣如兩個月的閉關,這件三千年前的青銅器終於對世人呈現出了它原有的美貌——


這件商代最大的方尊有58.3厘米高,大口外敞像個喇叭,腹部鼓起,全身布滿花紋。頸部飾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部四邊各有蟠龍一條,四角則伸出四個羊頭。羊的身體與方尊融為一體,前胸和頸背部飾鱗紋, 兩側飾長冠鳳紋。我們暫且用「鬼斧神工」形容它,因為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了。



屏住呼吸,我們好好感受一下細節吧:





這麼精巧的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原來它用的是「合范法」(注意不是「盒飯法」!)


合范法又叫范鑄法,我們來詳細說說它的步驟:


第一步是塑模,就是用泥土把銅器的形狀1:1塑造出來;


第二步是翻范,用細質泥片緊緊按貼在泥模表面,做出一個「范」。矯正牙齒前醫生不是要讓你咬著一塊「橡皮泥」嗎?幹了後取下來是個牙齒形狀的空腔,一個道理;



商代鳳鳥紋外范殘件,注意看它是凹的


第三步是合范,把泥片切成數塊,取下後燒硬,這就是外范。至於裡面銅器形狀的泥模,就把它整個兒表面均勻削去一層,做成內范。於是,兩范之間就有了薄薄的縫隙;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明白了?聰明!我們的第四步就是澆注,把滾燙的銅水倒進縫隙之中。待銅水凝固,匠人把內外范都敲碎,一件熱乎乎的青銅器就出爐啦!


泥模和范啥樣,銅器做出來就啥樣。現在知道了吧?模範模範,就是打這來的



合范法示意圖,其實很好懂對吧?


那麼外范的泥片為什麼要切?因為它整個兒脫不下來啊,又不是毛衣!但范塊之間會做榫卯連接,還是能拼成一體的。


可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不論你如何鬼斧神工,外范一定會留下拼接痕迹,即所謂「范線」,但是,四羊方尊任你檢查,外面愣是一條范線都沒有。咋回事??



這是成都寶光寺的大香爐,注意爐身右下角十字形的范線


要不咋說古人狡猾狡猾的呢。再仔細看,原來它邊角和各面中心線都有一條「鋸齒」(學名扉棱),這麼複雜的凸出花紋,竟然是用來掩蓋拼接痕迹的!



羊頭和龍頭下方豎向的扉棱

要知道,到了21世紀,范線都是合范法里解決不了的問題呀!



這是某寶的爆款鐵壺,壺身的大橫線和壺嘴側面都是范線


在這個問題上古人顯示出了獨到的智慧:既然消除不了,為什麼不大大方方弄個花兒呢?


四羊方尊被公認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現在知道是為什麼了吧?


為什麼它出現在「南蠻」之地?


四羊方尊后來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但關於它的學術討論一直沒有停止。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一般認為商文化南界只到淮河流域,湖南這個「南蠻」之地怎麼會有如此厲害的鑄造技術呢?



你看商代疆域還沒過長江呢


其實不只是四羊方尊。清末民國寧鄉出土過一大批青銅器,造型既與中原相似又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比如皿天全方罍、大禾人面紋方鼎、象紋大銅鐃等。這批「寧鄉青銅器群」的鑄造工藝與中原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讓專家非常費解。


比如這件呆萌的大禾人面紋方鼎,全國就沒發現第二個……


說法一:本地鑄造。


1963年,考古學家在寧鄉發現了炭河裡遺址。考古挖掘顯示炭河裡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晚期的大型方國城池,也是本地區區域文化的中心聚落區。有專家推測,商王朝為獲取銅礦資源,曾派出一支軍隊沿今天的京廣線南下,駐紮在今長江流域的黃陂的盤龍城,同時也將鑄造青銅器的方法和相關制度帶到了長江流域。



炭河裡遺址


於是,寧鄉一帶的先民迅速吸收了來自北方商朝的青銅文明,比如製作青銅器陶范等先進技術等,通過對青銅器加以吸收、改造和融合,最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青銅器。


說法二:貴族窖藏。


這種說法認為西周滅商前後曾大力經營江漢地區,受強大的周王朝勢力壓迫,江漢地區的貴族便攜帶象徵政權的青銅器,與部分被滅國南逃的商朝遺民逃到湘江流域,四羊方尊也是這時候埋下的。但就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殷商晚期的窖藏比較少,而西周晚期的很多,而且大多集中在北方,所以這種說法存疑。


陝西眉縣楊家村青銅窖藏出土情形


說法三:商人祭祀。


傳世文獻中有古人將器物掩埋或沉水以祭祀的記載。由於包括四羊方尊在內的「寧鄉青銅器群」大多出土在河邊或山上,埋藏很淺,周圍又沒有其他遺址,所以也有專家認為它們是商人帶來祭祀山川草木的。商代已有「太牢」「少勞」的祭祀制度,四羊方尊可能是羊的替代品。


無論如何,這樣的重器在亂世出土,歷經劫難而最終能重放異彩,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有人把四羊方尊的「羊」附會成「祥」,雖然二字確實通假,但這是漢以後的說法。就四羊方尊來看,它傳達給我們的更有可能是原始的圖騰崇拜及六畜興旺的期盼。


可這又怎樣?從戰火中死裡逃生後,四羊方尊的使命早就變成了在博物館裡賣萌。仔細想想,與其轉發錦鯉,為什麼不轉發這幾隻活了三千年的頑強的小羊呢?




撰 文 | 吳二棒


編 輯 | 王君竹 陳雪


主 編| 殷燕召

還有一些文物寶寶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化溯源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啥要「抄襲」古人這一句?|左傳脞語
玄枵、娵訾、降婁、鶉首……中國版12星座了解一下

TAG:中華文化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