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獎 |詭異的中東戰爭:英法和埃及都輸了,那到底誰是贏家?

有獎 |詭異的中東戰爭:英法和埃及都輸了,那到底誰是贏家?

原標題:有獎 |詭異的中東戰爭:英法和埃及都輸了,那到底誰是贏家?



三十六計講了無數的經典戰例,提供的都是克敵之計,唯有一計,常常被拿來當反例來說,幾乎沒有人希望把這樣的計謀用在戰場上,那為何這一計策會被收錄在三十六計中呢?


「打草驚蛇」這條計策通常是作為一個反例來講的,因此往往我們看到的語句都是「不要打草驚蛇」,然而,正確使用這條計策有時也能收到奇效。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達175公里,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縮短了歐亞兩洲之間的航程,是一條溝通歐、亞、非三洲的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56年7月26日,時任埃及總統的納賽爾為了籌集修建阿斯旺大壩的資金,並報復英國撤資,宣布將「英法聯合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並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運河,就此產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危機。


儘管各方進行了廣泛的外交斡旋,戰爭還是在不久之後降臨了。英國和法國拉攏以色列組成了一個聯盟來對付埃及;他們的目標是佔領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還有最重要的——推翻納賽爾政府。


在發動戰爭之前,英法以三國進行了協調,制定了計劃:以色列將首先發起進攻,英國和法國在兩天後跟進。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戰爭爆發,史稱「第二次中東戰爭」或「蘇伊士運河戰爭」。


不久後,以軍就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實現了全部戰略目標。 在對埃及狂轟濫炸超過100小時後,英法也決定派遣地面部隊參戰。


11月5日,兩國的聯合傘兵部隊決定對塞得港和蘇伊士運河北部地區進行空降突襲。然而,埃及部署在此地的軍事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不但裝備了大量防空火炮,還有坦克和突擊炮。


因此,貿然空降會給英法軍隊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二戰時期市場花園作戰失敗的慘痛教訓還深深地印刻在英國人的心裡。


為此,英法軍隊經過苦思冥想,終於琢磨出了一條 「打草驚蛇」的妙計。


首先,英法軍隊趁著夜間視野不良的時候,向預定的空降地點投放了大批用木頭和橡膠製造的假傘兵以作為誘餌。

誘使埃及防空部隊用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對其猛烈開火,緊接著,埃軍又出動地面部隊準備圍殲英法「傘兵」。



當埃及方面的防空火力和兵力部署充分暴露之後,英法空軍便立即殺了一個回馬槍,利用低空轟炸掃射給予埃及防禦力量以重創。再於次日拂曉空降了將近千人的真傘兵,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主要目標。


儘管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和英法取得了勝利,但是埃及卻贏得了整個世界的同情和支持。

美國和蘇聯都在第一時間同時反對以色列和英法的行動,這在冷戰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實際上,美國和蘇聯並非真正在道義上支持埃及,他們僅僅是反對英法破壞雅爾塔體系,擅自佔領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而已。


因此,這是一場「英法不敗而敗,埃及不勝而勝,以色列才是最後贏家」的奇特戰爭。


你認為「打草驚蛇」


能作為正面例子來運用嗎?


本周的獎品是精美書籍【呂氏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蘇州人真的身嬌體軟易推倒?
匠心碰撞丨一場木活字與輪胎的神交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