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馮學榮 | 如果瓦特生在中國,他還是個天才嗎?

馮學榮 | 如果瓦特生在中國,他還是個天才嗎?

原標題:馮學榮 | 如果瓦特生在中國,他還是個天才嗎?



作者 | 馮學榮

來源 | 千字文華


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可如果瓦特生在中國,他還是個天才嗎?


我們許多老百姓都會說這麼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甚至有相當多的經濟學家也牙牙學語,將這句話奉為宇宙真理。


然而,很少人知道,這句話是錯誤的。

科學技術不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自由才是第一生產力。


為講清楚這個問題,請讀者們和我一起幻想一下:假設我是明朝一個對科技有興趣的少年,觀察力過人,看到蒸汽能產生驅動力,就知道只要給我一個鍋爐,配上齒輪,我就能創造出能使車輪自己轉動的機器。


可是然並卵。我從小就不會著手去做這項發明。


為什麼?


首先社會瞧不起。明朝時整個中國都認為讀書考科舉才有出息,經商是賤人,鼓搗「奇技淫巧」的異想天開的少年,更是不務正業,所有人都會鄙視我。


明熹宗酷愛木工發明,卻只能偷偷地做


進一步而言,就算我冒天下之大不韙,發明了蒸汽機,進而使輪子自己轉動,那也沒有什麼用,因為沒人會買我的技術。為什麼沒人買呢?因為明朝沒有專利制度,我會做,別人也可以學著做,對我而言,實現不了什麼實際利益。因此我做這件事,並沒有積極的意義。


再進一步,就算我用自己的蒸汽機驅動我家的獨輪車,駕駛它去趕集,那也沒有什麼用,因為官老爺說我駕駛這個怪物招搖過市,使官老爺坐轎子的特權徹底失去了威嚴,官老爺會把我的機器沒收了。


結果可想而知,我自己從小就打消了發明蒸汽機的念頭,因為我無利可圖。不但無利可圖,我還要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你說我干不幹?


明朝的發明家成績斐然,卻因官僚壓榨而難以成長


所以,中國歷史上科技絕對不會發達,多少技術天才,只能埋沒在人間。


然而,這個故事發生在英國,結局完全不一樣,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人們以經商為志,以致富為榮,國家也有專利制度,專門鼓勵發明創造,竭力保護財富,當時的英國,煤礦需要驅動器,輪船需要驅動器,各行各業都需要驅動力,這時誰發明蒸汽機,誰就能發財。

結果,是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而不是中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立馬申請專利,後半輩子,瓦特發了大財,富甲一方。


為什麼是英國人?因為英國人有經濟自由,因為英國人保護私有產權。


科學技術不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自由才是。哪裡保護人的私有產權,哪裡就有科學;哪裡有經濟自由,哪裡就有技術。



美國人伊萊亞斯·豪因為發明縫紉機而致富


科學技術不是生產力的原因,恰恰相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結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典型的倒果為因。


二戰之後,德國分裂為東德、西德,兩個地方在戰後都留有大量科技人員,然而二者命運全然不同。西德人民因為擁有經濟自由,僅僅用了二十年就從戰爭廢墟中實現再次騰飛。東德卻因為沒有經濟自由,越來越窮,人們最後竟然吃不飽飯,淪為德意志民族的恥辱,和西德形成鮮明的對比。


同樣是德國人,同樣具備雄厚科技基礎,在不同的經濟制度下,表現天壤之別,這是證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最有力的例子。



柏林牆倒塌時,東德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


反過來也成立。香港是個科技沙漠,從來就沒有什麼傑出的科技,然而憑藉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自由度,竟然也實現了華人世界罕見的繁榮。


人類的歷史十分清晰地告訴我們:有科技,不一定繁榮。沒有科技,也可以很繁榮。關鍵在於有沒有經濟自由。科學技術不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自由才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所有的知識青年,應當牢牢記住這點基本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學園timeacademy 的精彩文章:

現代文明為何沒有誕生於 「聰明人遍地」的中國?

TAG:時代學園timeacad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