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葉金寶:把握時代脈搏 爭當學術典範——《學術研究》創刊60年

葉金寶:把握時代脈搏 爭當學術典範——《學術研究》創刊60年

60年來,《學術研究》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高層次切入實際,以穩健嚴謹、求實創新的辦刊風格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成為全國學術理論刊物的重要品牌,廣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窗口刊物。

《學術研究》創刊於1958年,原名《理論與實踐》,1962年改為現名,由郭沫若題寫刊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創辦的學術理論刊物之一。60年來,《學術研究》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高層次切入實際,以穩健嚴謹、求實創新的辦刊風格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成為全國學術理論刊物的重要品牌,廣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窗口刊物。《學術研究》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長期耕耘,目前是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在各種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中均居前列;2013年、2015年、2017年連續三屆入選全國「百強報刊」。在《學術研究》創刊60周年之際,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同志批示,祝賀《學術研究》創刊60周年,希望《學術研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聚焦廣東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推出一批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廣東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積極貢獻!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研究》參與或發起了許多學術理論問題的討論,推動實踐發展,服務學科建設,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改革開放初期,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破除教條,《學術研究》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開展了關於檢驗真理標準、「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關於封建社會農民革命、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剩餘勞動與剩餘價值、特區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等重要問題的討論,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有的話題持續討論多年,並逐漸形成了新的學科,如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精神文明學等。這一階段有許多學術上的討論和爭鳴,為改革開放實踐的展開發揮了思想先導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更加清晰明確,一些重大問題的討論和爭鳴告一段落,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不斷展開,學術研究不斷深耕細作,學術界更加重視學科建設,更加重視材料的挖掘和整理,包括文獻材料的挖掘以及經驗材料的收集,學術研究方向和選題更加多樣化。《學術研究》發表了一批註重學術規範、宏觀視角與微觀敘事相結合、具有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的典範性文章。如《「西國哲學不出〈老子〉十二字」發微——論嚴復之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唯識學中「自證分」的基本意蘊》《跨文化批判與當代漢語哲學——晚期福柯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國學與時代精神》《1948年中山大學易長與國民黨的派系之爭》《長向文人供炒栗——作為文學、文化及政治的「飲食」》《晚清的西餐食譜及其文化意涵》等等。近年來,《學術研究》高度關注學術研究新方向、新領域、新學科,不斷強化名欄建設、話題策劃和特色培育,刊物的學術水平穩步提升,發表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原創性成果,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馬克思哲學的當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環境史研究」「近代知識與制度轉型」「區域公共管理」等專欄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對有關專題作了報道。馬克思哲學的當代理解、環境史研究等專欄刊發的部分文章已經由商務印書館結集出版。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由問題的提出,到材料的積累,到理論的建構,是一種邏輯的必然。近年來,《學術研究》尤其重視中國本土學術理論的建構,開設了「前沿聚焦」欄目,對學術界提出的「強制闡釋」「公共闡釋」「中國闡釋學」等具有標識性的新概念、新命題、新理論進行追蹤,推動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建設。

《學術研究》不僅在推動學科建設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在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方面也做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學術研究》始終重視實踐經驗研究和田野調查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學術研究》及時刊發了大量研究改革開放新問題新情況新經驗方面的文章。近年來,刊發了大量對全面深化改革、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粵港澳區域合作等具有指導借鑒意義的文章。為了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推動學術成果轉化為決策參考,學術研究雜誌社以《學術研究》為依託,編輯出版了《南方智庫》內刊,打造廣東乃至全國智庫重要成果的發布平台和轉化平台,為廣東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南方智庫》目前已經出版70多期,受到了相關決策部門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有20多篇報告被中央、相關國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領導等批複、採納。

《學術研究》創刊60年,實際出版48年(1961年、1967—1977年停刊,1978年恢復出版時為季刊,1979年改為雙月刊,1996年改為月刊),截至目前共出版408期,發表近11000篇文章,雖然是一本小眾刊物,但確實是學術研究的大觀園,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學術研究的各個領域,是新中國學術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新中國各方面發展的學術記錄。這裡凝聚了學者和編輯的共同學術理想和學術追求,有一份值得大家珍惜的事業!在《學術研究》創刊60周年之際,我們謹向長期關心支持《學術研究》發展的領導、作者、讀者及其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繼續得到大家的愛護與幫助!

希望《學術研究》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握好時代脈搏,在推動文化復興和學術復興方面作出新的貢獻,真正成為學術典範!

(作者系《學術研究》主編、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結業
社會科學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讓數據說話」?不存在的!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