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對營養治療重視度不足
從大環境上說,目前國外對於醫學營養治療比較重視,有些國家已經將其納入保險當中,而且多數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相互配合的團隊(包含臨床試驗醫生、營養師、藥師、護士健康管理者等)共同對疾病患者進行治療,而我們國家是專科治療,相關科室之間缺乏足夠的協作。在必要的情況下才請其他科室來會診,這是不同的治療形式。相關的患者對於相關的營養知識也是不足的,這種情況尚待改進。目前我國營養監測手段也不充足,普遍較為簡單,主要是人體成分,缺少反應針對營養改善的特異性指標,如腸屏障功能、氧化應激狀態等等一些指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從干預的方式來看,有點單一,目前營養干預方式主要基於宏量營養素,對微量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腸道微生態的應用和研究並未廣泛開展,比較缺乏糖尿病專用的補充劑型。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但還沒有形成干預的成熟的產品應用於患者,想要更好地通過營養手段治療糖尿病,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實現個性化的營養干預,特別是糖尿病對人體造成的多種併發症營養干預,我們在這方面是相對薄弱的環節。針對糖尿病人群近年來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說糖尿病主食的干預,針對糖尿病的代謝特點對部分主食進行改進和重組,這是一些實驗結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績,從餐前血糖到餐後血糖,還有就是糖化血紅蛋白都有一些改變。同時我們在營養干預上也遵從葯食同源的原理,我們做了腸道的微生態調整,比如餐前口服桑菊薏菇粉(5克)顯著降低餐後血糖。
從患者層面來看,我國大多數患者對於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落後於發達國家,並且缺乏對營養知識的認知和對醫學營養治療的重視。
我們先來看下圖,這是一個正常人、糖尿病受損和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飲食比較圖(見圖1),從比較上可以看到,相對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而言,正常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比較低,而糖尿病受損和2型糖尿病的人攝取比較高一些。對2型糖尿病而言。城市居民明確診斷的比較多,但農村未診斷糖尿病的人數巨大,由於相似的飲食攝入和生活習慣,對於糖耐量受損人群如不著力干預,很多人將轉化為糖尿病人群。
我們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營養也做了一個調查,通過調查可以看到沒有經過營養指導的1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著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其能量代謝、生長發育、氧化應激、骨骼健康等。
北京協和醫院對300例孕婦的病例也進行了研究,研究顯示(如圖2),水果攝入量增加、精製穀物攝入比例、高脂食品攝入頻率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人他們認為只要多吃孩子就能多攝入,就能多吸收,孩子發育就能更好。事實上,不是想多吃就行,什麼時候應該多吃,應該多吃什麼膳食是有一定的科學規律的,你不按規律走,不按科學走,盲目地去增加膳食攝入量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危險因素。
目前,糖尿病患者營養門診就診有兩個特點:一是隨防依從性不足。從門診工作來看,大部分普通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為一次性就診,拿一個飲食的方案後就不再就診了,不像臨床科室看病會再回來,沒有形成一個PDCA的閉環,患者沒有真正得到干預的預期效果,現在只有妊娠糖尿病做到了四五次複診;二是主動就診量不足。多為內分泌科醫生轉過來,我們醫院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良性轉診機制,凡是來就診糖尿病第一次肯定要到營養科就診,這個說明我們的患者對營養治療的理念重試度不足。
針對營養特點的應對方案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豐富干預手段,改進可操作性;二是豐富檢測手段,在血糖、血脂等傳統生化指標的基礎上,開展一些新的特異性反映營養治療效果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如腸道屏障礙功能檢測、氧化應激狀態與抗氧化能力檢測等。
TAG:營養師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