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康復訓練後腦卒中病情反加重?專家:你踩中了這6大治療誤區!

康復訓練後腦卒中病情反加重?專家:你踩中了這6大治療誤區!

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之後,往往會遺留一些神經功能的併發症,康復治療至關重要。

有部分患者在康復期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長期做康復訓練,就是沒有效果,或者進步緩慢。雖然每天都會訓練,但是病情沒有減輕,甚至加重了……

因此,有些患者便覺得康復沒有效果,放棄了後續的訓練和治療。

很多人對康復訓練的認識其實都存在誤區,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腦病科康復治療專家陳宇劍表示一定要正確認識康復治療,避免影響療效。


誤區1 :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就是針灸和按摩

正解:康復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

1.運動療法:用於恢復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主要是一對一(即一個康復治療師對一個患者)的手法治療。

治療方法是根據中樞神經發育學原理,通過易化和促通技術恢復患者的運動和感覺功能,抑制異常運動和反射。也配合使用一些運動器械促進患者的運動能力。

2.作業療法:是針對上肢運動能力、協調性和手的精細活動進行的康復治療,目的是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3.物理治療:如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和相應的理療,改善偏癱肢體的肌肉和循環問題。

4.言語治療:對伴有言語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言語溝通能力。

5.心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常伴有抑鬱、焦慮情緒,需要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

6.康復工程:對於偏癱肢體可以配置適當的矯形支具,以阻止肢體變形,輔助功能活動。

7.康復護理:患者發病早期或卧床期的肢體功能位擺放和被動活動,預防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腸道的併發症等。

按照中醫理論,採用針刺和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同時使康復治療更具中國特色。但是,針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復治療。


誤區2 家庭對患者的關愛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復越快

正解:能夠自己做的事,家屬盡量不要替代完成

2003年,國內研究得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結果,即家庭人數成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阻礙因素。

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較差,相反,在人口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較好。

這一現象說明,許多日常生活活動,即使患者能做,也不讓動手,都是他們替代完成。

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間雖然也同樣接受了康復治療,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復意識不強,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也就較差。

而在人數少的家庭,患者的許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生活自理的意識相當強烈,偏癱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程度較高。

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員應樹立康復意識,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誤區3 等患者病情好一點了再進行康復吧

正解:康復治療應儘早介入

康復治療介入的時機:在患者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脈搏、瞳孔改變等)平穩、神經癥狀不再發展48h後,一般來說腦梗發病後2~3d,腦出血可稍推遲至7~10d左右,在神經內外科病房藥物治療的同時。

早期開始的康復治療應包括關節活動度練習和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和體位改變等。

隨後活動水平進一步增加,應當在藥物治療同時提供,早期運動還應當包括鼓勵患者重新開始與外界的交流。

誤區4 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後遺症期沒有效果

正解:腦損傷的恢復過程沒有終點,只是恢復進程逐漸減慢。

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應儘早,最佳康復期在發病後3個月內。

對3個月以上再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腦卒中後遺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關鍵在於方法正確。

運動功能的恢復可持續到傷後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證實可持續到形成固定損害之後5年以上。

國內也有報告,一組平均病程11個月的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患者,從未接受過康復治療指導,被「廢用綜合症」和「誤用綜合症」所困擾。

通過康復治療性「矯正」,使運動功能得到部分恢復。

在我國,由於各地區康復醫學的發展和醫療費用等問題,有不少腦卒中偏癱患者未接受過康復治療。

但是,他們仍有「康復潛能」,康復治療還可以改善他們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誤區5 康復可以自己練

正解:方法不對,康復訓練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有害

很多患者知道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鍛煉,但是方法錯誤,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前段時間一個腦出血的患者就認為上網查資料,自己練習就可以了。

買了個握力圈鍛煉上肢,在走廊里來回走鍛煉下肢。

一周後該患者可以自己拿個啞鈴走路,手指卻不能伸展,啞鈴拿得起放不下,走路也是畫圈步態。

卒中患者的異常模式以上肢屈肌痙攣為主,下肢以伸肌痙攣為主。

所以說這個患者練錯了,把自己的手練成了廢用手。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誤區6 把康復治療當成特效藥

正解:康復應該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熱播電影《我不是葯神》中「格列寧」是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但是康復治療卻不是一味特效藥。

部分患者對康復治療訓練有一定程度的誤解,認為做一兩次康復治療就能夠馬上見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藥那樣起效快。

其實,目前臨床康復介入的患者大都是慢性病、長期功能障礙患者,正所謂「慢病慢治」。通過科學、持久的康復訓練量的積累,慢慢才會顯現出質的改變。

(編輯Anne。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腦病科 段俊芝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世界急救日,測測你的急救常識,能得多少分?
癆病乃不治之症?令如懿「冤死」的肺結核,其實90%可治癒!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