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在哪兒都能遇到東北人?這個要在大理建村子的男人身上有答案

為什麼在哪兒都能遇到東北人?這個要在大理建村子的男人身上有答案



從黑龍江到雲南,是一條穿越大半個中國的對角線,兩地遙遙相隔八千里。




說不清是不是命運的安排,王申衛踏遍山南水北,對故鄉沒有多少留戀,卻在雲南的一個小村落找到了心繫的熱土,從此好像靈魂有了歸屬。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為什麼感覺不管在哪個城市,都能看到東北人?




嗜辣如命的成都,能看到不少哈爾濱餃子館,尤其是在大學裡,你能看到排隊只為了吃一口酸菜餃子的外地學生,還能聽到老闆略帶東北口音,和學生侃大山;


 

三亞有個別稱叫「黑龍江省三亞市」,度假的、當導遊的、開飯店的、來買房的……到了三亞,你想不碰到東北人都難。


 





東北人外放的性格似乎也讓他們有了更多向外闖蕩的勇氣,王申衛也是如此。




但他走南闖北多年,

沒有留戀城市的熱鬧繁華,反而在大理的一個小村莊停下了腳步。


 


他說,自己不太像其他人那樣,為了心中的某個雛形,尋遍海角天涯,而像是冥冥中,被大理指引而來。


 






王申衛是黑龍江人,不過遼闊的黑土地並沒有把他培養成東北大漢的模樣。



他和刻板印象中外放的「東北直男」有些不一樣,骨子裡似乎揉進了一些天生的細膩和溫柔。


 


他喜歡踏遍山南水北尋覓古迹,也喜歡到處走走停停,鋪一張畫紙,就著夕陽餘暉,一筆一畫地勾勒出獨屬於這一方山水的特色建築。






王申衛留學於俄羅斯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自俄羅斯留學歸國後,擔任了南水北調等多個大型工程項目的質檢總工。


 





多年來,不停的在外奔波和機械工作,消磨盡了當初躊躇滿志的激情,他很想衝出現實生活的枷鎖,但柴米油鹽攔住了他奔向自由的腳步。



 


曾經的興趣和信仰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越來越微弱,他似乎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歸屬。







直到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下來一份目的地在大理的工作,主要內容是建築設計和文化遺產保護。


 


修復賓川朱苦拉咖啡博物館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100多年前,這裡就已經開始飄散醇厚的咖啡香氣;


 





朱苦拉咖啡園基地




改造馬坪關村落的時候,看著已經成為遺迹的茶馬古道,他似乎能聽到千年前馬幫浩浩蕩蕩穿行而過時,那清脆的聲聲馬鈴響,提醒著昔日的輝煌。


 





馬坪關村落改造項目




隨著對大理村落的走訪越來越深入,王申衛內心越發地愧疚。




他曾經遠走他鄉,見識過別國的民俗風情,而藏在祖國邊陲角落的古韻遺迹,卻不為人知,日漸衰落。







王申衛很慶幸,他能用自己擅長的東西,幫這裡做出改變,哪怕只是一點。


 


在對古物遺產一磚一瓦的修復中,他的心也漸漸被溫暖了。


 





他喜歡這裡的人。





村裡的阿孃從不把他當外客,阿孃總是把她們的好東西多留一份,土豆、蘿蔔、楊梅甚至是鮮花……。




語言不通都沒關係,比劃來比划去,最後一起忍俊不禁地笑出來。她們淳樸的笑容彷彿在說,以後這兒就你家,別見外了哈!



 





他喜歡這裡的美食。





去阿孃家裡蹭飯是常事,大伯剛從洱海里捕上來的魚,阿孃特意做給我吃,斬殺、生火、煮魚,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彷彿世外高人的神功。




更別說正宗的過橋米線,剛出爐的鮮花餅,風裡好像都藏著美食的誘惑。


 





他也喜歡這裡得天獨厚的景。





蒼山如翠,洱海湛藍,山水間白牆灰瓦,彷彿是宋代的煙雨古城。







 據說,熱愛生活的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理想國。




王申衛覺得自己找到了。他眷戀這片熱土,也痛心那些逐漸消失的古村落,他決定留下來,為這片土地還有土地上的人們做點什麼。




 



 


去年,王申衛意外發現了在距離大理古城三公里的陽和村中,有大片荒廢的傳統民居,空心村改造的想法浮現在腦海中。


 


陽和村離大理古城南城門口只有3公里遠,沿著大麗線騎行或者坐兩站公交就可以輕鬆到達古城。







步行可以親近洱海,離蒼山公園也不過數公里路程。




不論是想來大理打卡景點,還是希望遠離喧囂聞稻香,都能得償所願。


 





王申衛想在這裡建幾座院子,叫做原鄉原宿。他說,希望來到大院的人都能感覺賓至如歸,能夠深度體驗,能夠慢下來看見生活本該有的面貌。





這裡不是空想而飄渺的烏托邦,而是有山有水、有日有月、有風有雲、有你有我的後花園,就像舊時的村子那樣。


 





經過幾百年前的漢、白文化交融傳承的陽和村,如今仍然以傳統白族人居多,自然有不少大理白族的傳統民居。



 


原鄉原宿的規劃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程度保持舊建築的自然形態。




住進去的客人,或許還能看到屋檐上為了防火而建的轉角馬頭裝飾,還有畫著花朵圖案的白色山牆。


 





在此基礎上還原,房子不故意做舊,並升級引入現代居住的舒適與便捷功能。



 


原鄉原宿保留了老宅院古樸典雅且冬暖夏涼的木石結構,且均為獨門獨院,上下兩層,擁有專屬的廚房客廳和院落。


                   


走進院子里,踩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就能到自己的房間。倚靠在百年古樹下乘涼,伴著鳥語花香,你能盡情享受自然的饋贈。


 





每個大院都有整面的落地玻璃窗,每天的晨曦會把房間鍍上金,庭院里的花草,掩著牆角啼鳴的蟲鳥,搖椅慢慢的搖著,彷彿時間也慢了下來。










喜靜的可以在這裡品茶讀書,愛熱鬧的可以招呼來三兩好友。





不論你是遠走他鄉的大理人、還是慕名前來的大理客,亦或是無鄉可歸的城市人,這一座小院一方天地,都足以讓你找到心靈的歸屬感。


 





現在已經改造好的四號大院擁有3間帶獨立衛浴的大床房,在選擇產品方面,不敷衍任何一個細節,讓入住大院的人,真正有種回到故鄉的感覺。



 






屋內的廚房家電齊全,簡單煮一杯咖啡,或者做一桌豐盛的佳肴都可以。





一座房子,總會因為有煙火氣息而更像家。


 





 







2017年至今,已經過去整整1年,原鄉原宿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改造院子,對外營業。




王申衛說,他想要帶動整個村落生態的健康平衡發展,同時,也讓來到原鄉原宿的期望體驗未知生活的「新鄉民」們不虛此行。


 







村民社區中心、白族民俗博物館、集裝箱咖啡館、手工體驗館……




這些都已經列入原鄉原宿的整體改造計劃中,最終形成文化、產品、生態多元化融合的幸福人居社群,吸引原鄉民的回歸、異鄉人的嚮往。


 





那些在外打拚了太久的人們,或許可以在這裡放下浮躁,聽風拂過的聲音,品茶留下的餘味,重新拾起那些太久不曾感受過的靜謐時光。



 


看著空心村慢慢被填實,不管是原鄉民還是異鄉人,都能像他一樣,在這裡找到「回家」的感覺,或許是王申衛以後最期待的事。




圖片來自:項目方提供、視覺中國







如果你對王申衛的故事感興趣


2018年11月7日20:00


他在生活方式類眾籌平台


【開始吧】


發起

「原鄉原宿」

眾籌項目


欲知詳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微信群,和他在線溝通!


暗號:

「原鄉原宿」



點擊閱讀全文,


就是對他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人一城 的精彩文章:

花5年時間,帶著1歲的孩子走遍大半個中國後,她造了個適合全世界孩子玩耍的家,只有7間房,攜程評分4.8
一見鍾情後,她在《國家地理》都驚嘆的最美海邊,藏下了11間裝滿愛情的海景房

TAG:一人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