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首鋼醫院王宏宇等提出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模式:北京血管健康分級法

首鋼醫院王宏宇等提出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模式:北京血管健康分級法

首鋼醫院王宏宇等提出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模式:北京血管健康分級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血管醫學中心王宏宇在本刊撰文指出,以全身血管床為核心,對不同部位血管病變和不同病變程度的人群,進行預防、治療以及系統康復,並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管理。

目前,國際上存在多個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分系統研究,包括Framingham 風險評分系統研究、ARIC研究、SCORE研究、Reynolds 危險評分系統研究等,然而每個評分系統都有其局限性。

他們總結多年臨床及科研經驗後,基於2010~2016 年建立的血管健康狀況管理資料庫資料統計分析系列結果,提出了新的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的血管健康分級模式,即北京血管健康分級法(BVHS):

Ⅰ級: 正常: 結構和功能均正常。

Ⅱ級: 動脈內皮功能障礙: 無影像學證實的粥樣硬化,FMD < 10%。

Ⅲ級: 動脈僵硬期: 無影像學證實的粥樣硬化,PWV>9 m/s,CAVI>9。

Ⅳ級: 結構性血管病變早期: 影像學證實的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50%

a: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彈性正常( PWV≤9 m/s,CAVI≤9)

b: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彈性降低( PWV >9 m/s,CAVI>9)

Ⅴ級: 結構性血管病變中期

a: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管腔狹窄50%~75%,彈性正常( PWV≤9 m/s,CAVI≤9)

b: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管腔狹窄50%~75%,彈性降低( PWV > 9 m/s,CAVI>9)

Ⅵ級: 結構性血管病變晚期: 管腔狹窄> 75%( 心、腦、腎、下肢血管)

Ⅶ級: 臨床血管事件期( 需緊急住院) : 血管性猝死、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腦血管意外、下肢動脈閉塞。

BVHS 分級標準從血管功能和結構方面整合,綜合評估全身血管床,早期無創檢出亞臨床血管性病變。

BVHS 在傳統的危險因素基礎之上,疊加了血管結構性和功能性評價指標,包括對血管內皮功能和動脈僵硬度的無創測定:包括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FMD)、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心踝血管指數(CAVI)。

他認為,整體綜合評估血管,及時干預、預防乃至逆轉血管病變,將對於推動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預防及診治帶來巨大變革。

而且,應用血管健康評估指標作為重要的心腦血管疾病替代性終點指標,可用於評估血管衰老和危險因素損傷導致的整體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循環雜誌》與全球八個雜誌同步刊登開普敦宣言:發達國家救治風心病毫無經驗可談,中國心臟外科醫生應服務世界
加拿大研究:有冠心病的人,每隔20分鐘應活動7分鐘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