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份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美國85.6分,中國72.6分

這份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美國85.6分,中國72.6分

特別策劃

2018年10月1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採用了全新研究方法,試圖捕捉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全球經濟動態。新的研究框架通過構成12大支柱的98項指標,繪製了140個經濟體的競爭力格局。根據上述因素評分,美國以85.6的成績摘得整體最佳表現桂冠,領先於新加坡和德國。在主要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中,中國競爭力最突出,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排名第28位,得分為72.6分。在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全球競爭力報告揭示了開放對競爭力的重要性:更開放的經濟體更具創新性,市場更具競爭力。

原文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最新報告——全球經濟動態:提升經濟體綜合競爭力》

熊一舟/編譯

圖片|網路

不同地區經濟體競爭力差異巨大

從全球範圍看,所有經濟體得分的中位數為60.0分(滿分100分),不同地區和經濟體的表現差異很大。在10個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中,歐洲和北美共佔7席。東亞太平洋地區佔3席,但在所有地區中得分中位數最高(72.6分),領先於歐洲和北美(70.8分)。在另一個極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得分中位數為45.2分。當然,每個地區都存在一些表現較好或不佳的經濟體,這表明需要採取積極的政策和發揮領導作用。

美國是最接近「競爭力前沿」的經濟體,得分高達85.6分。美國不僅在勞動力市場支柱(81.9分)和金融系統支柱(92.1分)表現突出,而且憑藉著極具活力的企業文化,在商業活力支柱上遙遙領先。正是這些因素共同為美國造就了世界領先的創新生態系統(86.5分,僅次於德國)。美國的制度框架比較完善(74.6分,第13名),但同時也面臨社會結構脆弱(從65.5分下滑至63.3分)及安全狀況惡化(79.1分,第56名)等問題。其在衛生支柱方面也落後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預期壽命為67.7歲(第46位),比發達經濟體的人均壽命短3年,比新加坡和日本短6年。

其他名列前十位的經濟體依次是新加坡(83.5分)、德國(82.8分)、瑞士(82.6分)、日本(82.5分)、荷蘭(82.4分)、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82.3分)、英國(82.0分)、瑞典(81.7分)和丹麥(80.6分)。G20各國表現差異十分顯著。阿根廷(第81名,57.5分)與美國差距近30分,是G20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一個。新加坡、日本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前十名中東亞太平洋地區的三大經濟體,這印證了人們普遍看好該地區未來整體增長勢頭的觀點。這三個經濟體均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體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及連通性、良好的宏觀經濟穩定性、強大的人力資本和完善的金融體系。

在主要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中,中國競爭力最突出,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排名第28位,得分為72.6分。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排名第43位。在金磚國家中,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入選了榜單的前50位。接下來是第58名的印度,較2017年上升了5位。緊隨印度之後的是南非,今年排名下降了5位至第67名。最後是巴西,排名下滑3位至第72名。

提升競爭力需重視整體指標

世界經濟論壇基於四十年的競爭力基準經驗,構建了一套新型綜合指標——全球競爭力指數4.0。這套指標系統主要用於評估影響經濟生產力水平及長期發展的一系列決定性因素。全球競爭力指數4.0框架圍繞12個生產力驅動因素組建,具體包括:機構、基礎設施、技術準備、宏觀經濟背景、衛生、教育和技能、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系統、市場規模、商業活力與創新。其下細分98個單獨指標。

全球競爭力指數4.0採用的是從0到100的新評分體系。「競爭力前沿」(100分)對應每個指標的目標位置,通常代表一項政策目標。每個國家都應爭取在每一項指標上取得最大的分數,這一分數表明它目前朝著「競爭力前沿」努力所取得的進展以及存在的差距。這種方法強調,競爭力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零和遊戲,而是所有國家都可以實現的。

全球競爭力指數4.0為人們理解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而日益重要的因素(人力資本、創新、適應力和敏捷性)提供了更加新穎和全面的視角。這些因素是通過一些非常重要的新概念(如創業文化、公司對顛覆性理念的接受程度、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批判性思維、精英管理和社會信任)來體現的,為更為傳統的競爭力評價要素(如信息通信技術、物理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穩定、產權、勞動者受教育年限等)提供了補充。

全球競爭力指數4.0提出的12個支柱反映了生產力和競爭力生態系統驅動因素的範圍和複雜性,為所有經濟體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模型的背景下,發展路徑已變得不那麼清晰,技術和資本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低,它們的成功使用依賴於許多其他因素。經濟體在對待競爭力的方式上需要整體考慮,而不是只關注某個特定因素。一根支柱的強勁表現無法彌補另一根支柱的疲弱表現。例如,投資於技術而不投資於數字技能,將不會產生有意義的生產率收益。為了提高競爭力,任何領域都不能被忽視。

更開放的經濟體更具創新性

今天,所有經濟體都必須投資於更廣泛的競爭力指標,以維持未來的增長和收入。競爭力與收入水平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例如,高收入經濟體佔據了全球競爭力前20名,只有3個非高收入經濟體進入前40名:馬來西亞(第25位)、中國(第28位)和泰國(第38位)。競爭力表現不佳的經濟體在不提高競爭力的情況下,可能難以維持當前的收入水平。這些經濟體大多礦產資源豐富,例如卡達、汶萊和委內瑞拉。儘管委內瑞拉的收入水平與智利相似,但其得分卻比智利低近30分。經濟體想要保持持續增長和不斷提高收入水平,必須在現有優勢領域之外進行投資。

在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對全球化的抵觸情緒日益高漲之際,全球競爭力報告揭示了開放對競爭力的重要性:更開放的經濟體更具創新性,市場更具競爭力。試圖通過逆轉全球化來解決不平等問題,並不利於經濟的持續增長。因此,應側重於改善那些受到全球化具體影響的經濟體狀況,而不是偏袒保護主義。

加強當前的競爭力基本要素將提高經濟體應對衝擊的能力。在當今世界的不確定局勢下,通過競爭增強經濟彈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競爭力指數4.0所包含的要素上表現出色的經濟體對各種衝擊的適應性也更強。同樣,更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也更有能力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

實現平等、可持續和共同增長是可能的,但需要積極、有遠見的領導。全世界都一致認可,有必要建立一種更全面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尊重地球生態紅線,不損害後代的利益。全球競爭力體系表明,平等與增長之間不存在固有矛盾:既支持增長又支持公平是可能的,正如幾個北歐國家在競爭力和包容性方面的強勁表現所表明的那樣。各國領導人有責任制定長期優先事項和積極努力,在平等、可持續性和增長之間建立良性循環。

專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

《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有三大特點第一是採用了新研究方法體現全球經濟的新動態,體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全球經濟競爭力的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新思想的跨界傳播機會和新型的價值創造模式。評價指標中加入了在未來推動競爭力發展方面將產生重大影響,但卻從未成為一些國家主要政策焦點的指標,包括創意、企業文化、開放性等。第二是突出了在數字化科技加速推動世界經濟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競爭力性質的變化對政府和企業提出的一系列新挑戰。如何使經濟政策和實踐更有效地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第三是採用更綜合的指標評判一國的競爭力。這表明各個經濟體需要且必須採取多種政策和方法,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在某一領域的突出表現並不能彌補另一領域的短板,國家競爭力應該是全方位的。2018年改進版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是排名靠後的國家對標排名靠前的國家,尋找某些領域差距,進一步發揮自身所長,提升本國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參考素材。

專家點評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丁純

從最新出爐的《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們可以明晰地看到全球競爭力排名分布及發展特點。第一,全球競爭力排名反映了當今世界國家和地區的綜合現狀。美國仍是世界最強一方,這主要得益於其以市場競爭機製為核心帶來的高效,但同時也顯露出明顯的社會公正福利欠賬特點。歐美仍是目前全球現實競爭力最強的地區,德國等歐洲國家綜合競爭實力依然佔優。亞太地區儘管躋身前二十的經濟體不多,但其中位數最高則反映該地區平均競爭實力雄厚,後勁巨大。中國在新興經濟體中一馬當先,反映了中國40年改革的成果和現狀,體現了中國的綜合實力、巨大進步和未來發展潛力。第二,競爭力排名是綜合排名,任何有短板的國家體系均不可能有靠前的位置。須重視綜合各領域實力,平衡發展齊頭並進。在強調市場競爭機制促效率外,全面均衡發展至關重要。第三,要重視競爭體制的適應性和應對衝擊的學習能力,否則無法在當前數字化、人工智慧及民粹崛起等各種挑戰前有均衡應對。第四,要注意競爭機制培育。未來競爭是全方位綜合對抗,要綜合平衡發展,努力補短板。要注意體制適應和韌性的養成。要抓好新突破方向的把握,認清未來國家競爭的著力方向,做好協同。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31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去槓桿進程:一定要穩住
應對「超級全球化」,中國最需要的是話語權!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