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我經常腰膝酸軟,是不是腎虛啊?」「腎虛要不要補?吃點什麼能補腎?」……

也難怪,電視廣告里天天說這樣是腎虛,那樣要補腎,恨不得全國人民都腎虛!但講真,你真的腎虛嗎?如果真是腎虛,又該怎麼補?

你的腎到底虛不虛?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很多人以為,腎虛=腎病,其實兩者並不是一回事。中醫所說的「腎虛」,多是由於先天發育不良、稟賦不足,或者後天調養失當,如過度勞累、性生活頻繁等導致。

腎虛,可能表現為腰酸背痛、四肢畏冷、頭暈眼花、耳鳴眩暈、夜尿頻多、性生活質量下降等諸多癥狀。

簡單點來說,就是未老先衰。

腰痛就是腎虛?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未必!從中醫角度來講,腰痛也可能是淤血、濕熱、風寒等因素所導致,不一定是腎虛造成的。

所以,發生腰痛時,及時到醫院查明原因,對症治療。千萬不要隨便給自己扣個「腎虛」的帽子,自行服用各種「補腎」的中藥,而耽誤了正確的治療。

越補越虛?錯在沒辨證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腎虛主要分為四型,腎陽虛、腎陰虛、腎精虧和腎氣虛。前兩者為最常見的,有的人可能還會同時陰陽兩虛。

1.腎陽虛

主要表現為「寒」性癥狀,如腰膝冷痛、四肢發冷、畏寒等。還可能伴有男性性功能不佳,如早泄、遺精,女性白帶清稀、婚久不孕等。

2.腎陰虛

腎陰虛主要以「熱」性癥狀為主,表現為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燥熱、盜汗、口乾咽燥、尿黃便干、性慾亢進、耳鳴等。

3.腎精虧

會有脫髮、健忘、齒松、性功能下降等表現,還可伴有男性精少、女性經少經閉等癥狀。

4.腎氣虛

有氣虛表現,比如氣短自汗、倦怠乏力、面色晃白、小便頻多、遺精早泄、舌淡苔白、脈細弱。

一瓶六味地黃丸通殺?當然不行

只要提及補腎,很多人都會想到經典的六味地黃丸。殊不知,六味地黃丸更偏向於治療腎陰虛,並不適合腎陽虛的人群。

可見,不管是補腎的食療方,還是服用補腎藥物,一定要先請中醫師給自己辨證,在其指導下辨證論治。

四種食材來補腎

栗子:性溫味甘,不僅補腎壯腰,還能補脾健胃。尤其是女性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枸杞:性平味甘,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之效,在冬天用它來泡水喝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女生。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何首烏:除了補肝腎外,還對腰膝軟弱、筋骨酸痛等癥狀有不錯的療效。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芡實:具有補腎固精、補脾祛濕功效。若與枸杞一起煮粥,對女性補腎的效果更佳。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養腎益氣粥

此外,中醫認為「五黑」食物——黑米、黑豆、黑芝麻、核桃、黑棗,也有相當不錯的補腎功效。針對「五黑」食物,健康菌也給大家推薦一款男女皆宜的養腎粥食譜。

食材:黑米 150 克,黑豆 30 克,核桃30克,黑芝麻10克,黑棗20克(可選)。

做法:把材料洗凈,浸泡2小時左右,再加入適量開水(泡水保留),熬製成粥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補腎護肝又養胃,增加免疫力,行氣活血,延緩衰老。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當然,防治腎虛,不是靠單一的藥物或者食療就可以做到的。還有以下6種補腎法更簡單易行,男女都適合!

1.外勞宮補腎法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卧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2.搓腰眼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每次便後,用搓熱反雙手搓腰眼36次,你會感到腰部發熱。

3.熱水泡腳,揉按湧泉穴、腎俞穴

每晚用熱水泡腳,並反覆揉擦兩腳心的「湧泉」穴30-50次,反覆拍打、叩擊、推揉、按摩腰部雙側的「腎俞」穴30-50次,則效果更佳。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4.揉按腎俞穴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貼在腎俞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5.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按摩30-50次。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6.按摩關元穴

天天補腎,為啥有人越補越虛?

關元穴位於臍下四橫指處,將兩手搓熱,在腹關元穴處按摩30~50次,可強腎固本,有利於延年益壽。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陪你養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立冬後,6種黑色食物要多吃!補腎又補血,吃出年輕好氣色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