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0年國共較量:國民黨不知「共軍」何來空中打擊力量

1950年國共較量:國民黨不知「共軍」何來空中打擊力量

1950年國共較量:國民黨不知「共軍」何來空中打擊力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文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劉統。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海上封鎖令上海經-濟陷入困境】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國民黨軍隊向台灣和舟山等沿海島嶼撤退。由於沒有海、空軍和缺乏海上作戰經-驗,10月26日,三野28軍金門登陸戰失敗。幾天後,三野攻擊舟山的部隊又在登步島戰鬥中再次失利。金門、登步戰鬥雖然只是師級規模的作戰,但東南沿海的局面發生了重大轉變。一再敗退的國民黨軍轉守為攻,依靠海、空軍優勢,向大陸發動了反撲。國民黨統帥部制訂了反攻大陸方案:以台灣、舟山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據這個計劃,舟山國民黨軍開始對大陸實施海上封鎖和空襲。在渤海、長江-口、華東及華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緝前往大陸的各國商輪,沒收與大陸通商的貨物。重點查處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輪船,並巡邏台灣海峽。

從1949年6月23日起 , 執行封鎖長江-口任務的是國民黨海軍第1艦隊。艦隊司令劉廣凱指揮「太和」、「太康」、「太昭」、「太平」4艘驅逐艦及「永豐」、「永泰」等炮艦,從舟山出動百餘次,攔截過往的美、英籍貨輪41艘,捕獲汽船25艘、機帆船200餘艘。11月27日,英國驅逐艦4艘掩護多艘英國商船進至長江口,遭到國民黨海軍驅逐艦的攔截。英軍指揮官與劉廣凱-談判,表示他們所載物品全是商品和工業用品,並非軍用品。他們是按合同到上海經商,對國民黨海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表示抗議。雙方在海上僵持了3天,這期間有一艘美籍商船「富蘭克林」號強行闖關,國民黨海軍開炮射擊。該輪中彈多處,仍勉力駛進上海港。英國船隊見國民黨海軍如此野蠻,被迫駛向外海。為了遏制外輪進入上海港,國民黨海軍於12月24日在長江-口佈雷。

當時上海工業原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如棉紡業所需原棉的60%, 毛紡業所需毛條的全部,麵粉業所需小麥的全部,造紙業所需紙漿的全部,捲煙業所需煙紙、煙絲的半數以上,上海人賴以為生的糧食的半數以上,動力生產所用的 80% 的油料和 20%的煤等等。依賴進口的還有許多生活消費品。國民黨的封鎖使上海經濟陷入困境。上海解放時,全市的存煤只有5000噸,糧食儲備只有4000萬斤,只夠市民半個月用量。國民黨搬走了工廠設備,拖走了輪船,破壞了大批帶不走的船隻和機器。上海市軍管會為了維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復經-濟運轉,組織工人開展反封鎖鬥爭。

上海楊樹浦發電廠原來使用燃油鍋爐,每月消耗燃油3萬噸,全部依靠進口。進口來源斷絕後,燃油儲備很快陷入恐慌。北方煤炭源源不斷運到後,上海的幾家發電廠都改造鍋爐,從燒油改為燒煤。公共汽車原-來都是燒進口汽油的,由於汽油緊缺,公司將汽油、柴油和火油按比例混合使用,減少汽油的消耗。職工還製造出燒木炭的鍋爐,拖在汽車後面。這樣改裝的40多輛公共汽車走在路上,頗為別緻,也反映了解放初期國民黨封鎖給上海造成的困難。

【「二六大轟炸」:十里洋場一片漆黑】

封鎖奏效,蔣介石認為解放軍沒有海、空軍,短期內不可能對台灣構成威脅,於是轉守為攻。在他親自督促下,國民黨空軍擴建舟山機場, 調集大批飛機,對上海、杭州等城市進行空襲和轟炸。

上海解放後,為了儘快建立人民海軍,解放軍共接管、徵用江-南造船所等大小修造船廠8家,修理和改造國民黨海軍起義的艦艇和繳獲的破舊艦艇。1949年8月3日,國民黨6架B-24轟炸機輪番轟炸江南造船所,投下500磅以上炸彈34枚,給停泊在碼頭上修理的海軍艦船和廠房設備造成嚴重破壞。為避開國民黨軍飛機的轟炸,江-南造船所將設備和職工分散到武昌路碼頭、楊樹浦、復興島、浦東陸家嘴等地,職工全部改作夜班。

9月19日晨,國民黨海軍海防第1艦隊旗艦「長治」號驅逐艦在長江口外起義,駛抵上海武昌路碼頭,受到熱烈歡迎-。為了防止國民黨飛機轟炸,當天下午「長治」艦就離開上海,溯江-而上到達南京。舟山國民黨軍立即出動飛機搜索,並於22、23日連續轟炸停泊在燕子磯江-面的「長治」艦。艦上發動機、鍋爐遭轟炸損壞。在危急情況下,上級決定棄艦保人,命令將艦上器材和彈藥卸下,人員離開,於24日晨將「長治」艦自沉於長江江-底。

1950 年初 , 台灣軍事會議決定 , 對上海及附近城市的發電廠、碼頭、倉庫、船隻、車站、鐵路、橋樑等進行廣泛轟炸,造成上海經-濟癱瘓。空襲更為頻繁,轟炸規模不斷升級。1 月 25 日中午,國民黨空軍從舟山出動 B-24轟炸機 12 架, 以江-南造船所為主要目標 , 同時沿黃浦江-對十六鋪、高昌店、楊樹浦、楊家渡等處投擲重磅炸彈 52 枚 , 江-南造船所中彈21枚,廠房和機器設備遭受重大損失。

2月6日,上海遭受了國民黨飛機最猛烈的襲擊,史稱「二六大轟炸」。從中午 12 時 25 分到下午 1 時 53 分 , 國民黨飛機出動 4 批 17 架,對上海各發電廠進行狂轟濫炸。上海市供電量從 25 萬千瓦下降到 4 千千瓦。市民、職工、解放軍幹部、戰士傷亡共 1448 人 ,毀壞房屋 1180 間。

空襲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的。此前一天,飛機在上海市區上空撒下了中英文對照的傳單:「各同胞注意:凡居於上海、南京、杭州、青島、天津、北平、漢口、福州、廈門、廣州各地之造船廠、發電廠、碼頭、車站、工廠、倉庫、兵營及其他一切軍事目標附近之居民,請即刻離開,以免遭受轟炸之損害。」國民黨空軍之所以為所欲為,就是欺負解放軍沒有空軍和防空設施。

轟炸後第二天,陳毅市長和潘漢年副市長心情沉重地來到楊樹浦發電廠,視察被炸情況,慰問受難群眾,指示電廠爭取在48小時內部分恢複發電。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上海市軍管會連夜開會,向中央彙報情況,研究防空和善後措施。大家痛苦地感到,目前我們沒有防空能力,無法遏制空襲,只能採取被動的防禦措施,盡量減少空襲造成的損害。

「二六大轟炸」造成上海的電力設施損壞高達80%,給市區的工商業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空前的災難。市區工廠幾乎全部停工停產 , 絕大多數街區沒有電力供應 , 高層建築的電梯因停電而懸在空中,許多商店關門停業,市場蕭條 。自來水供應困難 , 市民的馬桶、廁所都無水沖洗。國民黨潛伏的特務則乘機大肆散布謠言 , 蠱惑人心,郊區也發現少數武裝特務搞暗殺搶劫。為了打擊國民黨特務破壞,穩定社會治安,在潘漢年副市長主持下,上海公安幹部日夜奮戰,狠狠打擊潛伏特務的破壞活動。

在遭受國民黨飛機轟炸的那段日子裡,上海變成了一座黑暗的城市。十里洋場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和明亮的商店櫥窗廣告風光不再,燈火管制下的居民區一片漆黑,每家只允許開一隻電燈,照明半小時。街上也少有行人,蕭條的氣氛使人更感覺到冬天的寒冷。

上海遭受轟炸在全國影響極大,2月21日,中央軍委向各大軍區下達了防空問題的指示。北京、南京和沿海城市都成立了防空委員會,組織民眾防備轟炸。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日記記載:「下午召集各單位商討防空委員會任務以外各單位應籌備事項:1、撤特展物品……4、各宮殿大玻璃即糊紙帛。」故宮也進入了戰備狀態,可見當時形勢之嚴峻。

【形勢嚴峻:饒漱石、陳毅急報中央】

從楊樹浦發電廠提供的廠房破壞示意圖看,10枚炸彈準確地命中鍋爐和發電機等重要設施,說明國民黨飛機投彈很從容,並未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阻擊。上海解放後,擔任城市警備任務的是三野的33軍,要承擔市區500多個地點的警戒,力量明顯不足。上海防空治安委員會為了偵察和掌握國民黨飛機的動向,從國民黨遺留的十幾部破舊雷達中修理了兩部 , 架設在提籃橋的一幢樓上 ,負責對空警戒。但是警備部隊當時沒有一門高射炮,只有3個高射機槍連,配置在市區中心的高樓上,負責上海黨政機關駐地的對空警戒。江南造船所和楊樹浦發電廠、自來水廠等重點企業,集中輕、重機槍在廠房頂上警戒。解放軍沒有防空作戰的經-驗,當國民黨飛機到來時,戰士們用眼睛尋找目標,然後對空中射擊,機槍的射程僅為1000多米,對飛機基本沒有威脅。

上海防空最大的問題是雷達發現不了飛機,主要原-因是接收的人員技術水平低,修不好雷達的故障。「二六大轟炸」後,經陳毅批准 ,防空委員會從上海交通大學借來21人幫助工作。這些學生來自電機系,雖然學過無線電理論,但都沒接觸過雷達。開始工作並不順利, 國民黨飛機來襲,地面觀察哨用眼睛都看到了,但雷達仍未發現。大家都很著急,把上海市無線電技術水平最高的國際電台總工程師錢尚平先生請來幫助調試,錢總準確判斷出問題。經過調試,雷達在3月20日第一次發現了飛機。華東局、上海市委與交大聯繫,動員這批學生參軍。他們後來成為解放軍防空部隊雷達技術的骨幹。

2月21日中午 , 國民黨9架飛機分批進入上海市區,輪番轟炸閘北水電公司,投彈12枚,造成發電設備嚴重損壞。由於轟炸及封鎖的持續影響,1950年上半年的上海處境極為艱難。工廠停工達1454 家,佔10%以上。商店歇業的達6000多家, 佔6%左右。因為停電,上海的多數紡織廠無法開工,市場物價再次波動。嚴峻的形勢使華東局書記饒漱石和上海市長陳毅感到壓力極大,心情沉重。那些天華東局連續召集會議,商量市民疏散和工廠遷移的問題。但是要將造船、電力、鋼鐵等大企業遷往內地,談何容易。饒漱石將情況報告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劉又轉報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

【緊急馳援:蘇聯空軍秘密抵滬】

得知上海連續遭到轟炸的消息,毛澤東也十分焦急。中蘇談判到了關鍵時刻,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字。第一條規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這一條是中國方面提出的建議,確立了中蘇兩國軍事聯盟的基礎。條約簽訂前,毛澤東收到劉少奇的電報。中國領導人緊急約見蘇聯領導人,請求蘇聯出動空軍協-助上海防空。蘇聯方面答應了中國的請求。17日,毛澤東致電劉少奇:「保衛上海 , 已籌有妥善可靠辦法 , 不日即可實施。上海工廠不要勉強疏散 , 儘可能維持下去。但對上述防空辦法 , 務須保持秘密 , 以期一舉殲敵。我們今夜動身回國。」

毛澤東所說的「妥善可靠辦法」,是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蘇聯派出一支防空混合集團軍來上海協-助防空。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軍區司令莫斯卡連科上將緊急召集軍區參謀長巴基斯基中將交代任務。赴上海的蘇軍防空集群由最精銳的莫斯科防空部隊組成,巴基斯基出任司令。2月16日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機場,巴基斯基與各部隊指揮員登上飛機。沿莫斯科—喀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赤塔—哈爾濱—北京的路線飛往中國。

得知蘇聯防空部隊即將來滬的消息,上海黨政軍負責人極其振奮。上海警備司令部命令97、99和100師官兵,並動員上萬民工,連夜突擊擴建江-灣、大場、龍華3個飛機場。3月1日,華東軍區決定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配合蘇軍為其提供一切保障,由郭化若任司令員。上海軍民晝夜在機場施工,國民黨方面似乎感覺到了什麼。3月14日,國民黨舟山基地轟炸機18架、戰鬥機8架分批對修復的龍華機場進行轟炸,投彈194枚,將機場跑道炸了許多大坑。這是國民黨空軍最後的瘋狂了,上海軍民共同努力,終於在蘇聯防空集團軍到達之前,將三個機場全部搶修完畢。

為給來滬的蘇軍部隊創造良好的作戰、生活條件, 上海有關部門組織了好幾個班子做準備工作。接待辦事處設在虹橋,負責蘇軍的物資供應。市電訊局架通了所需要的電話線路。在上海南匯縣、蘇北的啟東縣、蘇州市、浙江-的海鹽縣建設雷達陣地。3月中旬 , 蘇軍雷達部隊先期到達上海。蘇軍帶來 10 部警戒兼引導雷達,20餘部 500瓦發報機,數十部收報機,20 余部汽油發電車,還有一套收集處理、報知雷達情報的設備。蘇軍雷達技術人員到達陣地後,當天即架起雷達、電台,開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到3月10日前後,以上海為中心,由 5個雷達站組成的地區性雷達情報系統已經-形成。距上海 250 公里的高空飛機、150 公里的中空飛機都可以及時發現、連續跟蹤了。

2月19日,巴基斯基等將領抵達上海,與華東軍區陳毅司令員會晤。陳毅著重介紹華東軍區保衛上海的兵力和裝備,上海這座城市有哪些特點,最需要保護的重要工業區和運輸樞紐的分布情況,使蘇軍指揮員儘快熟悉和掌握情況。

25日起,蘇聯防空部隊混合集團軍各個梯隊3500餘人陸續抵達上海。馬卡羅夫上校的殲擊機團有45架拉-–11殲擊機,他們從大連機場起飛,飛越渤海灣,經-青島抵達徐州,在短暫停留後到達上海。謝苗諾夫上校指揮一個有30架圖–2和30架伊爾–10的混成轟炸機團,也沿上述飛行路線到達上海。與此同時,帕什科夫上校的米格–15飛行團也從莫斯科經-鐵路抵達徐州。當時蘇聯空軍剛剛開始配備噴氣機,帕什科夫團是蘇聯首個投入實戰的部隊。

根據中蘇雙方的協-議,巴基斯基部隊負責擔任長江-南岸到杭州灣北岸,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150公里半徑(但向東不得超出海岸線)以內地區的防空任務。蘇軍部隊有兩個殲擊機團 (一個米格–15團 ,一個拉-–11 團 )、一個混合轟炸衝擊機團共99架飛機, 先後進駐虹橋、江-灣、大場機場。一個探照燈團分別部署在上海市區、市郊和浦東。一個雷達營分別部署在上海市及其外圍南匯、蘇州、海鹽、啟東、鎮海各點。為了嚴格保密和維護蘇軍的安全,虹橋、江灣、大場機場由上海警備司令部派97師290團、99師297團和100師300團分別擔任警戒,分散各地的探照燈、雷達部隊駐地也都派出部隊警戒。

米格–15殲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亞音速飛機,1948年底才交付蘇聯空軍使用。巴基斯基部隊來上海的一個飛行團擁有米格–15殲擊機38架,飛行員多數有參加二戰的作戰經驗。而國民黨空軍當時最好的戰鬥機是美製P–51殲擊機。蘇聯噴氣式戰鬥機在高空、高速性能等方面比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優越得多。

【百思不解:「共軍」何來空中打擊力量?】

了解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嚴峻形勢,巴基斯基部隊這次調動採取了臨戰非常措施 , 空中梯隊在轉場過程中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 地面梯隊則要求隨到隨展開隨參戰。3月13日,米格–15飛行團第一梯隊到達徐州機場時 , 突然遭遇國民黨P–51戰鬥機空襲,蘇軍米格戰機立即起飛迎-戰 , 當即將其擊落。次日國民黨空軍又派一架 B–25轟炸機臨空偵察情況 , 蘇軍飛機又起飛予以迎擊,將其擊傷後迫使其降落在徐州東大湖車站附近,除一名射擊員在空中被擊斃外 , 國民黨空軍分隊長孫希文上尉等6名機組人員全被俘獲。

3月20日,巴基斯基部隊殲擊機團先遣隊剛到上海,立即領受了隨時起飛作戰的任務。23日國民黨飛機入侵上海,蘇軍戰機迅即起飛, 將正在轟炸掃射的一架P–51飛機擊落,首戰告捷。

隨後 , 蘇軍防空集團與解放軍密切配合 , 在上海的防空作戰中連續取得重大戰績。4月2日,國民黨空軍派出P–51 戰鬥機兩架襲擾上海市區,轟炸掃射。蘇軍殲擊機在追擊過程中將其中一架擊落於杭州灣海中,又將另一架擊成重傷,墜毀於浙東四明山區。4月18日,國民黨P–38飛機兩架從海上進入上海地區,長機未及投彈即被擊落於橫沙,飛行員王寶翔斃命。僚機亦被擊傷,機身冒煙,發動機起火,最後墜落於國民黨岱山機場海邊,飛行員李長泰跳傘落於岱山島以西海面。兩次空戰連續擊落國民黨四架飛機 , 引起了國民黨軍將領的震驚。此後,國民黨空軍一改白天轟炸的空襲方式,轉為夜間偷襲。

5月11日夜,國民黨空軍B–24轟炸機4架 ,分3批攜帶重磅炸彈企圖乘黑夜轟炸上海,被地面雷達發現。第一批飛機遭到防空部隊高射炮射擊,掉頭逃跑。第二批飛機剛進入上海市區,就被蘇軍探照燈照中和不間斷的跟蹤。蘇軍拉-–11戰機起飛迎-戰,地面高射炮緊密協-同,交替輪番射擊,一架轟炸機被擊中,墜落於浦東塘橋,機組人員全部喪命。另一架B–24飛機未進入到上海境內即倉促投彈,然後調頭逃竄。上海市民目睹了這場空戰,第二天的《解放日報》以「血債必須血還,一架匪機被擊落」的大標題,報道了國民黨轟炸機被擊落的消息和飛機殘骸的照片。這個消息使壓抑多日的上海軍民感到振奮,但為了保密,不能暴露蘇軍的行動。報紙只籠統地說國民黨飛機「被我防空部隊擊落」。在陳毅市長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外國記者問是用什麼武器擊落飛機的,陳毅說是用高射炮打下來的。有的記者問:「高射炮能打這麼高嗎?」陳毅風趣地說:「它能飛多高我們就能打多高!」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蘇軍巴基斯基部隊在上海警備部隊配合下,四戰四捷,先後連續擊落國民黨空軍各型飛機6架,制止了國民黨空軍對上海的轟炸破壞。台灣當局不得不採取「避免深入」的方針,明確國民黨空軍的任務應轉為防守。

國民黨將領百思不得其解,解放軍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具備防空和空中打擊力量?舟山的偵察機經常執行空中照相,各機場上都未發現飛機。可時隔不久,派往上海的國民黨飛機不斷被擊落,表明共軍已經-有空軍了,但究竟是何種飛機還不清楚。於是舟山派了一架P–38照相偵察機藉助陰雲密布的天氣前往偵察,返回後將照片沖印出來,國民黨將領都驚呆了。原來共軍的飛機竟是當時蘇聯最新式的噴氣戰鬥機米格–15,僅虹橋機場上就停了數十架。這種飛機的性能比他們的P–5l好得太多。這張空中照相決定了舟山國民黨軍的命運:沒有制空權,不能防守。

【大勢已去:蔣軍撤離舟山群島】

與此同時,四野部隊大舉登陸海南島。蔣介石眼看大勢已去,被迫作出從海南島和舟山撤軍的命令,全面收縮以保衛台灣。5月9日,國民黨舟山防衛司令石覺秘密飛往台北,參加蔣介石召集的撤軍會議。

5月13日起,舟山群島持續大霧,給國民黨軍的撤退提供了掩護。晚上部隊集結登船,到外海後,在海空軍掩護下,船隊以疏散隊形向南航行,20日全部到達台灣各港口登陸,共計撤出人員12萬5千人及大批武器彈藥。陸軍完成撤退後,海軍也開始撤離舟山。國民黨空軍在撤退之前,用炸藥將岱山機場跑道炸毀。國民黨空軍工程隊使用機械和人力平山填海,花了4000萬銀元,修了將近半年,完成了2000米長的跑道,本來是供B-29重型轟炸機起降攻擊大陸的,沒想到才使用了僅僅4天,就在一瞬間被徹底破壞了,令執行任務的國民黨空軍非常傷心。

獲悉國民黨軍撤退,三野部隊迅速登島。舟山解放的消息,使上海人民歡欣鼓舞。《解放日報》5月21日在頭版以套紅標題報道:「舟山群島全部解放,上海封鎖宣告解除」!幾天後,來自舟山的漁船陸續到達上海十六鋪碼頭,滿載新鮮的大黃魚、帶魚,上海百姓的飯桌又擺上了久違的舟山海鮮。戰爭和空襲的陰霾一掃而光。

國民黨軍隊撤退後,東南沿海地區只有大陳、金門、馬祖等少量島嶼為國民黨軍控制,無力再封鎖和襲擾大陸。中蘇軍事同盟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共中央解放台灣的信心。雖然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解放台灣的計劃未能實施,但隨著中蘇同盟的日益鞏固,新中國的軍事力量逐漸強於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對比發生了轉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