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雙十一看啥片:看完這篇,你就知道「毒液」在漫威里有多特別

雙十一看啥片:看完這篇,你就知道「毒液」在漫威里有多特別

11月9日,內地即迎來索尼最新超級英雄電影《毒液》的上映。這是「毒液」形象第二次銀幕化,但卻因為是首部單人電影而備受關注。人們喜歡毒液,不啻於喜歡蜘蛛俠。在原漫畫中毒液是亦正亦邪的存在,性格設定為「非性本惡」,自誕生之初就模糊了正邪的邊界,寄生於正派身上可使其強大,而寄生於反派則使其更為邪惡。讀者正是感受到了毒液正邪難辨的神秘魔力而對其青睞有加,這也間接促成了不同於超級英雄/超級反派的「反超級英雄」的流行。

時至今日,反超級英雄也並沒有提煉出一個明確的概念,但廣泛認知如下:執行個體往往被陰謀論縈繞導致心態蛻變,不懼世俗的眼光、行為非主流、脫離常規,常常以作惡的方式去揚善,無視司法地幫助弱者,外界評論兩極。這背後反映的是個人主義思想的張揚、傳統道德價值體系的衰微和大眾對理想信念的質疑。似乎沒有任何制服與法律能夠約束反超級英雄,而做事不擇手段不計後果是其特徵之一,但自始自終他們恪守內心,有至高的個人道德準繩懸掛於內心。

類似毒液這樣的反超級英雄,美漫已經創造了太多太多,而影視改編數量卻很少。因獨特的道德感設計而讓他們的形象頗具對主流文化的挑釁韻味,直到超級英雄漫畫自身進化成全球受歡迎的流行文化,人們對反超級英雄的關注才多了起來。類似《守望者》、《死侍》一類的電影,才逐漸被大眾市場認可。

今天,票票就帶你一領「反超級英雄」的風采,探尋每位角色展現的不同風貌,感受他們別樣的魅力。

毒液

陣營:漫威漫畫

登場電影:《蜘蛛俠3》、《毒液》

影視形象:只殺壞人、會吃人

毒液首次現身於1986年漫畫《蜘蛛俠之網》,此後多次與各種超級英雄致命邂逅,但直到山姆·雷米2007年導演的《蜘蛛俠3》中,毒液才正式有了銀幕形象。此後,漫威迷多次呼籲索尼製作毒液單人電影,翹首以盼就是11年——這才等來了《毒液:致命守護者》。

毒液曾寄生於多個超級英雄身體,包括死侍、蜘蛛俠、蠍王、二代綠魔,最為知名的自然是我們電影的主角「愛德華·埃迪·布洛克」。毒液對於宿主有肉體和精神狀態雙重加強的功效,而其自身的道德邊界並不十分強烈,這就導致了假如寄生於思想邪惡/有缺陷的人身上,共生體便會更邪惡。

在漫畫及電影《蜘蛛俠3》里均呈現了蜘蛛俠被毒液感染後,經常出現身體被控制「夢遊」的情形,而彼時弱小正義感又爆棚的蜘蛛俠顯然無法駕馭毒液,想辦法甩開了毒液。緊接著工作不如意的埃迪·布洛克意外與毒液結合,怨天尤人的他性情大變、一身邪氣,甚至成為蜘蛛俠的死敵。

《蜘蛛俠3》中的「毒液」:

電影《毒液》先從源頭推翻了埃迪·布洛克「誤入歧途」的起因,儘管工作、女朋友雙雙失去,但自個兒活得還是相當正能量,這也致使「毒液」保留了較為完整的人性,埃迪·布洛克全程清醒,與共生體關係似夥伴,包括屢次告誡「毒液」只能殺壞人,這是行為準則底線。但是電影還是保留了「毒液」行為特性,譬如吃人(用較為隱晦的鏡頭與側面語言),如果觀眾看膩了「蝙蝠俠堅決不沾血」的橋段,一看出奇制勝的《毒液》,新鮮感絕對極富衝擊力!

死侍

陣營:漫威漫畫

登場電影:《金剛狼》、《死侍1》、《死侍2》

影視形象:極不正經、大殺特殺、拒絕主流

在漫畫里,死侍本就是滿嘴跑火車、行事脫離常規的叛逆超級英雄,當然,贊其為超級英雄是對他的過譽,因為韋德·威爾遜絕對不會稱自己為正義凜然的英雄,在還原度極高的電影里,他直接向鋼力士拒絕了加入「X戰警」的邀請。

排斥主流、不走尋常路是死侍的人生信條,隨波逐流、任性而為是生活態度,編劇早在設定之初,就給了死侍兩大與眾不同的「奇妙能力」:1.毒舌話多,愛胡說乃至顛倒黑白,其他英雄都對他敬而遠之;2.經常打破第四面牆,與漫畫讀者、電影觀眾對話,死侍是唯一一個知道自己身處二次元的角色,頗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他面目醜陋(因X武器計劃),但活得陽光,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時刻讓人感到「人至賤則無敵」。編劇也對他很包容,屢次讓死侍搞出別人死活都搞不出來的大事情:死侍大戰死侍、死侍屠殺漫威宇宙。充滿天然暴力傾向的死侍不排斥殺人,在電影里他直接在X戰警面前殺掉戰敗反派,讓鋼力士感到噁心。

但因為充滿敢愛敢恨的真性情,死侍這個角色也分外討人喜歡。別的英雄怎麼高冷他就怎麼低俗,別人害怕做什麼他就使勁幹什麼,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變種人世界裡的「良心」,是整個世界的鏡子,照出了生而為「人/英雄」最接地氣的一面。

懲罰者

陣營:漫威漫畫

登場電影:89版《懲罰者》、04版《懲罰者》、《懲罰者2》、相關美劇

影視形象:以暴制暴、奉行「有罪必死」論

人稱「罰叔」的懲罰者是以暴制暴的堅定執行者,也是影視化最早的反超級英雄。1989年,由杜夫·龍格爾主演的《懲罰者》讓人眼前一亮,觀眾才反應過來:原來殺人的超級英雄也能是主角。

其實在那個年代看來,這並不意外。與其說懲罰者是一位超級英雄,不如說是一位老派的殺手、僱傭兵、獨行俠。某種程度上來看,西爾維斯特·史泰龍1986年主演的犯罪動作片《浴血擒魔》設定與懲罰者類似,片中史泰龍以個人戒律對付賊匪強盜,不惜殺人。而懲罰者要誇張許多,他化身炮火轟炸一切黑惡勢力,聲稱「只要你有罪,就得死」。

幾部電影的動作風格也非常硬派,懲罰者沒有超能力但被尼克·弗瑞稱「十級特工」,擅長各種槍械武器,戰鬥、格鬥、射擊、水下作業等樣樣精通,普通人類乃至一般超級反派都不是其對手。性格粗暴乖張做事又血腥,導致許多超級英雄不待見他,也無緣正式加入復仇者聯盟等組織。

懲罰者的個人經歷其實非常悲劇,他原本身份是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直到自己的家人被黑道殺害之後化身懲罰者,多年來不管發生什麼事件,懲罰之初心從未更改。懲罰者是典型的既定法律受害者,被塑造成一定程度的個人無政府主義者。

惡靈騎士

陣營:漫威漫畫

登場電影:《惡靈騎士1》、《惡靈騎士2》、美劇《神盾局特工》

影視形象:猙獰恐怖、充當惡魔的審判手

「惡靈騎士」可謂漫威宇宙里身份來源最獨特的超級英雄,他曾為救父親與魔鬼墨菲斯托做交易從而得到可以控制地獄火的力量,以及讓身負罪惡的人感受痛苦的審判之眼。只要一駕駛機車摩托全身便化作火焰纏身的骷髏騎士,熊熊烈火更是隨即升繞在摩托全身,鎖鏈四散飛舞,在深夜中執行來自地獄的復仇裁決。

與黑馬漫畫著名角色「地獄男爵」一樣,惡靈騎士運用的也是來自地獄的力量,但與地獄男爵一心向善不同的是,惡靈騎士更像是地獄諸王在人間的使者與劊子手,目的只有一個——收割墮落靈魂。他毫不在意世界上壞人重重湧現,這反而為他提供了饕餮盛宴。

但在電影里,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惡靈騎士卻是個極其矛盾的人,在第一部結尾,他為了避免其他人成為魔鬼的傀儡而繼續持有惡靈騎士的身份。他身處黑暗卻也逃避黑暗,對於犯了一點小錯卻需要被懲罰的人,他本人可能會憐憫,卻不得已實施判決。

漫畫中,惡靈騎士也曾加入過午夜之子、新神奇四俠、圓環四俠、雷霆特工隊等組織,但隨後悉數退出。身份特別的他也許永遠無法融入一個家庭般的團體,他將永遠駕駛火焰機車穿破黑暗,以恐怖的力量補足那些被正義套上枷鎖的超級英雄們無法下手的復仇。

守望者

陣營:DC漫畫

登場電影:《守望者》

影視形象:陰影英雄團體、批判傳統超級英雄觀念

阿蘭·摩爾創作的《守望者》被《時代周刊》譽為「冷峻的心理現實主義之作、圖畫小說史上的一塊豐碑」,《滾石》不吝讚賞「舉世無雙」。無論在DC漫畫迷抑或主流評論界看來,《守望者》都可謂超凡脫俗、脫離桎梏。

它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反向思考一個問題:當觀眾看膩了超級英雄,應該看什麼?超級反派?No,超級反派僅僅是超級英雄的補充面,當人們不再對超級英雄的源起、崛起、救世理念感興趣,他們更希望看到一個骨子裡不是超級英雄的超級英雄——anti-hero「反英雄」。《守望者》在各個維度都對傳統的超級英雄概念革新了一遍,對傳統超級英雄觀念進行深度批判。

「守望者」團體自身非常陰鬱,在扎克·施奈德2009年執導的同名電影中,有大量曼哈頓博士將人「湮滅化」、以及羅夏在監獄大搞屠殺的情景。《守望者》中的超級英雄設定,並不光明也並非高尚,甚至被政府驅使,直接幫助美國官方打贏了越南戰爭。宛若上帝之手的曼哈頓博士在戰爭中就像一枚大殺器,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在他的力量下都無法倖免。其後,所有蒙面英雄都被法律禁止,大多數「守望者」退役。

這個世界到底需不需要超級英雄?《守望者》就這個話題進行貫穿始終地思考。它通過細膩地視角描繪每位超級英雄的精神狀態,知微見著般剖析這個紛爭、黑暗、墮落的世界。電影結尾,猶如羅夏這樣堅持自我信念的人依然在掙扎,卻形似螻蟻一樣無法阻止一個廣袤的世界滾滾向前,有著血肉之軀的小人物成為了犧牲品,一針見血地引導讀者/觀眾反思:當超級英雄本身就是正邪難辨的存在、是這個世界的鏡面投影,個體的堅持到底還有沒有意義。

「守望者」們,讓人如此難忘。

其他你印象較深的反英雄還有哪些?早期的金剛狼、貓女、紅頭罩......歡迎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票票 的精彩文章:

《無敵原始人》曝終極預告 10.19石器家族存亡之戰打響
《無雙》連續兩日蟬聯單日票房冠軍 被贊自《無間道》後最好港片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