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天子崇禎皇帝以死守社稷,卻無法保全國家,實乃明朝的悲哀!

一代天子崇禎皇帝以死守社稷,卻無法保全國家,實乃明朝的悲哀!

原標題:一代天子崇禎皇帝以死守社稷,卻無法保全國家,實乃明朝的悲哀!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小編看來其實是一個可憐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祖宗千秋基業葬送在自己手中是天大的罪過,而崇禎帝朱由檢就是這樣一個背負罪過的明朝末代皇帝。最後敵軍兵臨城下,被逼無奈他只能選擇自盡於煤山上的老槐樹下,死前仍關心百姓,道:「任賊分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真讓人心疼!

起初從兄長朱由校手上接下一個千瘡百孔的明氏朝廷,但他仍堅信,堅信大明還有救,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空有一腔治國安邦的熱情卻無人支持,無奈至極。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的故事。



對明朝歷史有所了解的夥伴們基本都知道,在萬曆皇帝執政晚期,明氏朝廷的政治已經是每況愈下,而這時的萬曆皇帝卻依舊沉迷於女色享樂之中,絲毫不理朝政,而此時的宦官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萬曆皇帝駕崩後,由兒子朱由校即位,史稱明熹宗。沒想到明熹宗比萬曆皇帝還要荒唐,這位從小夢想著要成為木工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後便肆無忌憚的沉迷於自己的木頭世界。


在他執政期間出現了在歷史上都十分有名氣的宦官——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魏忠賢的光輝事迹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這裡就不多說了。也可能是明朝祖先庇佑,荒唐了一世的朱由校意識到了明氏王朝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臨死之前發布密詔皇位傳給剛直的朱由檢,以期望來挽救明氏王朝的氣數。於是,朱由檢成為了歷史上最臨危受命的皇帝了。



倘若生活在太平年代,朱由檢可能能夠成為一個明君,然而他卻即位於明朝的風雨飄搖時。不得不說崇禎皇帝是一個十分具有執政手段的人,他在上位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瓦解了在明熹宗朝代牢牢把握政權的客魏集團。但也由於曾經親眼見過在兄長當皇帝期間,宦官和宮女一起狼狽為奸把持朝政。故生性多疑,並不信任周圍的大臣。在除掉魏忠賢后,朱由檢一心想好好治理國家,此時的朝廷確實也有一批賢臣良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武將袁崇煥,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處於明朝後方的後金日漸強大,是明朝最大的威脅。



由於後金大本營在東北三省,氣候十分惡劣。便對富饒氣候宜人的明氏江山虎視眈眈。在崇禎皇帝剛即位的時候,便知曉了後金的野心,那時候崇禎皇帝一門心思想要對付客魏二人,擔心後金威脅到自己江山的穩固,便派遣袁崇煥去阻擊後金的進攻。袁崇煥十分明曉守城之道,在他的治理下,山海關成為了明朝國界沿線防守最為嚴密的地區,成功把後金皇太極的軍隊擋在了山海關的外面。


一代帝王皇太極又怎麼能夠忍受一個袁崇煥阻擋他進兵中原的步伐,於是他聽聞朱由檢是各多疑之人,便使用離間計避開山海關率領軍隊攻到北京城下,肆意燒殺搶掠。使得朱由檢相信袁崇煥投靠了後金。在皇太極的軍隊離開後,朱由檢便即刻處死了袁崇煥。自此明朝的後方山海關失去了它最有力的保障。袁崇煥一直是眾所周知最為忠心耿耿之人,他的死亡讓大明王朝中的能人們看清了皇帝的多疑之心,在後期皇帝想要用人之時,卻無人再站出來為皇帝分憂。



崇禎皇帝一直是一個想干一番大事的人,內心多疑,卻又急於求成。以至於頒布的政令朝令夕改。朝廷主事的大臣換了一撥又一波,卻依舊沒有改變明朝的傾頹之勢。朱由檢看著江山的形式一天比一天嚴峻,覺得自己辜負了兄長的託付,又成為歷朝歷代明朝皇帝眼中的罪人,然而自己卻無計可施。十分頭痛卻又十分的無奈。


任何人都沒有想到最先攻破北京城門的人竟然是明朝內部的起義軍李自成。在聽聞李自成發兵攻打明朝都城北京城時,崇禎皇帝不願成為歷史的罪人,成為明氏王朝的終結者,想要親自率領軍隊做最後的抵抗。然而在明軍一而再再而三打敗仗的情況下,並沒有多少人贊同看似如同兒戲的皇帝御駕親征,各種推脫沒有銀兩,故而朱由檢始終沒有徵集滿出征所需軍餉。



更令人可笑的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的搜刮下,在當初那些哭窮哭的最厲害的大臣家中搜出巨額銀兩。而此時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已經自盡於煤山上,倘若那時的崇禎皇帝依舊或者,看到那樣一種場景,心中又是作何感想?看崇禎皇帝一生,明朝滅亡之原因究竟是否該歸結於他身上,我們不得而知,然而作為一個末代皇帝,想要勵精圖治,結局卻是親手刺死自己的嬪妃殺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的結局,真是可嘆可悲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民俗文化錄 的精彩文章:

太宗用無雙計謀大敗敵軍,起義領袖活學活用,用它擊敗了唐軍!

TAG:中華民俗文化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