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家:意識不會隨身體消亡,或是「弦」震動下的物質構成!

科學家:意識不會隨身體消亡,或是「弦」震動下的物質構成!

宇宙的藍圖,大家心裡都有大概的概念,我們所在的這片星空如果叫做大宇宙,那麼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一直有科學家們將人體和宇宙做對比,因為兩者的一方放大,一方縮小的話非常類似!到了上個世紀人類科學家們,就開始提出微觀宇宙和粒子的概念,結果發現這個粒子的運動和跟相對論完全是背道而馳,後來量子力學的建立,量子理論就開始描述和解釋物質微觀層面的現象,而相對論依然適用於現代物理學,人類自從能夠獨立思考起,就經常會有疑問,這個左右我們思考,判斷和辨別的意識,究竟是怎麼存在?死後會不會繼續思考等等!一直是哲學,神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共同的難題。

量子理論的創建人之一,麥克斯.普朗克說過:意識是人類無法去觸碰的,但我們存在,和萬物存在卻依靠意識去感知,以意識為根本!普遍的認知裡面,人類意識是絕對不會被探測到的,哪怕量子理論下已經可以探測夸克級別的粒子,也探測不到意識,意識是無形的,這已經是公認的說法。但科學就是千奇百怪的人才,去想方設法的猜測,而後一代大神去求證,在2010年的時候,著名的再生醫學領域的物理學家Robert Lanza,就是這麼一個提出猜測的人,蘭薩博士認為,人死後意識也會存在,意識本質還是一種物質構成的,這種組成意識的物質是超越現有科學範疇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在美國研究精神領域的Jeffrey Long博士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是對4000位有過心跳驟停,和大腦停止生理運作,卻有很短時間裡恢復過來的病人進行調查,得到一個非常令人吃驚的結論,這4千人在意識恢復過來之後,能夠清晰的記得在「假死」狀態下意識還是在思考,能看見周圍的事物卻聽不到聲音,蘭薩博士認為,這種現象不僅是人類意識客觀存在的證據,通過「弦理論」或許能夠找到組成意識的物質!

蘭薩博士所說的「弦理論」,就是提出宇宙有十維空間+一維時間的理論,不過這個理論並不完善,在弦理論中,宇宙都是有「弦」作為最基礎最小的單位,「弦」的震動會形成各種量子態的粒子,構成物質最基本組成框架,也可以通過「弦」的震動,以超越三位空間的運動軌跡,構成我們所不理解的物質,組成人類意識的物質,這種組成意識的物質,是不存在於三維空間的,而是在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之中!

這是來自於蘭薩博士的猜測,小編覺得也有那麼點道理的,但是人類死亡後的意識,是去到更高維度,還是會被打回原始物質狀態,這個就沒有人會解釋得清了,事實上還有很多科學家提出過類似的猜測,天馬行空的不像是一個博士,他們也許不被主流科學所認可,但哥白尼提出地球繞太陽轉的時候,照樣是不被認可的,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所看到的科學猜測,也會有成為像相對論,日心說一樣的基礎理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談科學 的精彩文章:

火星上發現汽車輪胎碾壓過的痕迹,NASA:或為高級文明新證據
巴拿馬的猴子不一般,已經走向石器時代,達爾文進化論的鐵證?

TAG:簡談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