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國華佗竟死於醫患糾紛?恃才高傲的神醫凄涼被殺

三國華佗竟死於醫患糾紛?恃才高傲的神醫凄涼被殺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的名醫,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他的醫術號稱「妙手回春」,一生中治癒過無數疑難病症,而且早在一千多年前便進行過簡單的外科手術,還發明了麻沸散這樣的麻醉藥,可謂醫學歷史上的泰斗。

在三國時代的風雲記事中,華佗也留下了許多足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刮骨療傷」,成為了同時反映華佗醫術高明和關羽堅強勇敢的典故。

不過,真正翻開史料記載你會發現,歷史書真正的華佗,與這些典故中的形象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刮骨療傷的事情確實存在,但並非是華佗所為。早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華佗便被曹操下獄處死。而關羽水淹七軍,與曹仁戰於樊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這中間有著整整10年以上的時差。更何況,華佗有麻沸散在手,根本犯不著讓病人平白無故受痛。所以,可以確定刮骨療毒只是關羽軍中的普通軍醫所為,和華佗毫無關係。

其次,華佗是否真的如有些正面描寫的作品所言,是一位才德兼備的高尚名醫,一生中鑽研醫術救死扶傷而不求仕途?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華佗的醫術高超這點沒錯,因為包括《三國志》在內的許多史料都記在了華佗的醫療病例,而且篇幅不小。但是,要說華佗是淡泊名利,可就未必了……

在古代,醫生這種職業的地位並不高。因為科技水平的低下和人們觀念的問題,古代的醫術和巫術基本上可以劃等號。說白了,在古人看來,生了病找個郎中來針灸開藥和找個巫婆跳大神沒有太大區別,反正治癒的可能性都不高。

再加上學醫需要極好的記憶力,思考力,以及判斷力。名目繁多的病症藥理病例,並不是每個人能看懂並靈活運用的,需要一定的天賦。眾所周知,由於自漢朝以來獨尊儒術的風氣,絕大多數天資好的人寧可去走光宗耀祖的仕途之路,很少有人會去搞無利可圖的醫術,這也在間接上限制了醫療技術的發展。

唐代大文豪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這還是在幾百年後的唐代,醫生都是如底層農民工和街頭賣藝者一樣的地位,就更別提漢代末年了。

事實上,《三國志-魏書-華佗傳》中也提到過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意思是華佗本是讀書人,但是走不上仕途,最後只能行醫為生,這點一直讓他心裡不爽……看得出,華佗其實還是想升官發財的,即便是行醫都行到老了,在醫生行業都混到極致水平了,都還在為此而耿耿於懷。

關於華佗之死,一直以來所流行的說法都是被奸雄曹操猜疑所殺。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曹操問華佗頭風如何能根治,華佗回答說必須開顱,結果曹操疑心華佗想乘機害他,為關羽報仇……這種說法早都已經被證實為謬。

先且不說歷史上的關羽與華佗毫無交集,就這個開顱手術來說,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也幾乎完全不可能。

即便是在現代,醫療科技如此發達,設備如此齊全的手術室里,開顱手術完成起來都是有一定難度而且有相當的風險。很難想像,真如《三國演義》上所說,華佗讓病人先吞服麻沸散一包,然後用利斧砍開頭顱,治療完成後再以陣線縫合,保證疾病除根且病人毫無痛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華佗有意不根治曹操的頭風病,以此為要挾向曹操要官位和賞賜,這種說法在最近幾年頗為流傳,但也未必為真。

據史料記載,沛相陳珪曾經推舉華佗做孝廉,但他辭而不就;太尉黃琬徵召華佗,華佗也推辭不幹,孝廉和徵辟是東漢為官入仕的兩條大道,但華佗都推辭了。

而且,華佗都一把年紀,一輩子都在搞醫療,毫無當官從政經驗,難不成都臨退休了還想邁入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再拿這把老骨頭上去折騰?再說以華佗的醫術,這一輩子錢也掙得不少了,因為找他看過病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每人隨便甩他幾兩金子都賺得盤滿缽滿,應該也不會去貪圖曹操的那點賞賜。

那麼,華佗真正被處死的原因是什麼呢?

個人覺得,可能還是在他孤傲而古怪的性格上。《三國志》上說華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後漢書》上對華佗也有一句「為人性惡」的評價,從這兩處記載可以看得出來,華佗這個人性格並不好,人品也不咋樣。

個人覺得,華佗的心路也許是這樣形成的:年輕時的華佗想當官從政,但既沒有後台推薦舉孝廉,也沒有錢打點上頭,所以即便書讀得再多都仕途無路,心結也就這麼結下了。

從醫以後,華佗的醫術越來越高明,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以往攀附不上的達官貴人們為了治病都低三下四求他。這無疑讓華佗感到大出一口氣,心想你們這些人官位再高家業再大又如何,生了病還不得來找我,不然你一命嗚呼了,啥都沒福氣享受……就這樣,在追捧和讚譽聲中呆久了的華佗,心裡逐漸失衡,慢慢滋生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高傲感。

就如同孔融,楊修,禰衡等人這種恃才放曠的心態一樣,華佗走上類似他們一樣的心路,也就怨不了到頭來和他們一樣的下場了。

帶著這種心態的華佗,被當時中國的最高掌權者曹操徵召,去許昌為其治療頭風。俗話說頭風不是大病,但痛起來也真要命,這種病即便在今天也很難根治,更不用說一千多年以前了。

所以華佗所能做的只是以湯藥針灸來給曹操止痛,治標而難治本。這時候,二人之間的矛盾就開始爆發了,一邊是曹操覺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關乎天下民生,所以要留華佗在身邊隨時使喚。

一方面是華佗覺得自己的醫術天下無雙,想找我看病的達官貴人比比皆是,哪能就守在你曹操一個人身邊……根據《三國志-魏書-華佗傳》的後半段記載,華佗說看病的方子在家裡,要拿到方子才能根除頭風病(很明顯只是個理由)。

於是曹操准了假,但是假期已過還不見華佗回來,就派人去催,這時候華佗又聲稱老婆病了,要在家裡陪伴和治病,還是去不了……你說你找啥理由不好,堂堂天下第一名醫還治不好自己老婆的病?

很明顯,這種根本不是理由,而是裝X。曹操聽到這樣的理由後,派當地官吏去查看,並下令說如果華佗老婆真的生病,那就再寬限假期,而且還賞賜財物作為補償。而事實上,華佗的村婦老婆每天都精神得很,根本沒病,地方官來的時候,就連裝病都懶得裝一下……

華佗究竟是想表達什麼?他想表達的不外乎是自己的高傲:我是天下第一名醫,即便你是天下之主也沒有權利隨意徵召我。即便是徵召了,選擇的權利也是在我手裡,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是不去,你敢把我咋樣?

………………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怒氣燒腦的曹操不顧頭風隱痛,令地方官立時將華佗收壓,像犯人一樣押解到許昌。以往習慣了達官貴人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到華佗,這盤可真踢到了鐵板,儘管有荀彧等人為他求情,也沒能改變下獄致死的結局。不單是性命沒保住,就連華佗歷經一生所寫下的珍貴醫療手稿,也在獄中一併燒毀,未能存留下來……

一代名醫最終就落得如此下場,華佗就這樣死在了他恃才高傲的性格上,這點和孔融楊修等人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拋開華佗的性格問題,曹操在處理華佗這件事情上確實也過於衝動,一句「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便將華佗全盤否定。其實就算是華佗有再多的不是,那都是他的人品問題,和醫術無關。

至少,曹操應該想辦法把華佗的醫術傳承下來,這件事不費吹灰之力,只需隨便派個太醫去監獄把華佗的手稿文獻接收過來便可。這樣至少能存留華佗的相當一部分醫術,對於中醫領域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貢獻,而且福及後人,利好千秋萬代……由此看得出,已經不複壯年的曹操受痛風影響,脾氣也偏於暴躁,做事有失冷靜,犯了大多數君王在年老時都會犯的錯誤。

當然,曹操的報應也來得很快,在華佗被處死的同一年,最心愛的小兒子曹沖便因病英年早逝,這時候再感嘆「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已經晚了……

PS:關於華佗「開顱」的段子,個人覺得出處應該是這樣:曹操詢問他頭風能否根治,華佗隨口來了一句「除非把你的腦袋打開,將病根取出來,不然就治不了」……其實誰都知道,人的腦袋打開就活不了了,這句話只是一句隨口戲言,以高傲的口吻來告訴曹操這個病沒法治而已。

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了抹黑曹操,將這個段子發酵加工,用來凸顯曹操的猜忌多疑,並最終背上殺死華佗的所有黑鍋……其目的,也還是在迎合自己「擁劉反曹」的寫作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00年吉林頭號性變態惡魔:楊洪軍殺傷29人、對女性剖腹割奶
「非戰之罪,何罪之有!」探秘抗戰空軍真實戰力之預警、指揮篇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