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江南里,兩代人,30年,只為一件好衣服

最美江南里,兩代人,30年,只為一件好衣服

好人好衣好生活,三十年只為這件事。

文 / 華商韜略 彭濤

11月2日,中國國際時裝周閉幕大秀——EP雅瑩2019春夏發布秀。三十而立的EP雅瑩,首次以雙品牌形式發布EP2019春夏系列及雅瑩高級定製系列,呈現傳統美學與當代設計共生共融的新風貌。

而剛剛過去的10月,雅瑩集團30周年勵誌慶典在烏鎮隆重舉辦,雅瑩人和關注雅瑩的社會各界近3000人云集烏鎮。

雅瑩與烏鎮有著不少相通之處,比如江南的詩意與美,比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創新發揚,比如面向世界,擁抱世界的心;甚至連其掌舵人都有著相似的氣質:安安靜靜地,追求心中的極致;喧囂的世界裡,守護著內心的凈土,並對自己做的事保持神聖與敬畏。而且,雅瑩就在烏鎮的旁邊。過去30年,它在江南的靈氣與浸潤里出生、成長,也從江南走向世界。這是一個一群好人,織就一件好衣,添彩美好生活的故事。

【做好人,做好衣】

江南美,在山水煙雨,在人文璀璨,也在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那些關於綺羅、錦緞與佳人的詞句里。雅瑩正是江南綺羅與佳人故事的現代演繹。

從一家服裝小廠到中國女裝的傑出代表,再到現代時尚集團,專註為中國乃至世界女性做一件好衣的主人公張華明,談及成功之道時首先強調的卻不是經營之術,而是要安一顆好心。他說:「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很有術,但要看他們安的是什麼『心』,他是用一個什麼『心』在做這個事,才是給人有幫助的。」

這些年來,作為雅瑩集團董事長,每做一個重大決定,張華明都會把自己拖回原點,反覆問,我做這件事的「心」在哪裡?一旦確定「心」之所向,前進方向就很快明晰,答案也自然浮出水面——所有和這個「心」相悖的事都不能做。

為顧客做出好衣服,就是張華明和雅瑩的心。三十年來,此心從未有過偏離,即便不斷有更賺錢的行業,更賺錢的事,主動找上門。

「一個品牌出現危機或者倒閉,根本原因是因為偏離了顧客;而偏離顧客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專註於自己的行業。」他說。

這融入血液的堅守與堅定,如今已變成雅瑩的信仰。

張華明的父親原本是行醫鄉里的鄉村「赤腳醫生」,母親也曾經在繅絲廠工作。其父張寶榮鄉村行醫的最後三年也是去了繅絲廠廠醫崗位。當時的洛東正籌建第一家鄉辦集體服裝企業——洛東服裝總廠,也正是這樣,張華明的父親被委以籌建之任,出任廠長。從此,張華明與服裝結下了深深的淵源。

按張華明的話說,他對服裝產生興趣和敬畏,是從嗅覺開始的。他說:「人家說繅絲臭,我覺得不臭,繭子的味道和絲的味道聞起來很香,這種味道停留在我的記憶里。」

這是一種天生的親近感。

小學四年級,張華明是班上第一個穿西裝的人,「卡其色,條紋的」;上了中學,他開始跟著父親到嘉興的大工廠里參觀,「在邊上聽著,聽不懂也聽」。高中時,張華明開始到工廠幫忙,學著釘紐扣,也干一些打包、寫編碼的雜活,還把工廠做的假領頭帶到宿舍賣,有時候賺十塊錢,父親會留給他五塊,讓他養成經營者的意識。

1988年,張寶榮籌建了自己的洛東紅政服裝廠——這也是雅瑩真正的開端。

沒有訂單、用工難、甚至被斷電……初創企業可能經歷的所有困難,張寶榮都經歷了個遍,但他全都咬牙堅持下來。這也養成了張華明最重要的品質——永不言棄。

1990年,高中畢業的張華明留在工廠,跟隨父親學習辦廠經商。父親交給他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去重慶討債——當時的工廠已經岌岌可危,20萬的回款事關生死存亡。

父親跟他一起去重慶,待了幾天就走了,張華明一個人留了下來,他鐵了心要完成父親第一次交付的任務。他雄心勃勃地像一頭初生牛犢闖入了不知深淺的職場,他要證明自己初闖職場的價值和能力。

但是他發現,客戶的錢真的很緊張。怎麼辦?遵循父親「要做事,先做人」的原則,張華明決定「用感情用心來交流」。

他住在當地招待所,白天去客戶公司,接電話、搞衛生、倒茶水,有時候還幫客戶一起出攤;周末,就跑到客戶家中,「他們打打麻將,我倒倒水,關係處得很好」。同時,他還讓父親一直寫信,跟客戶說明工廠的情況。

終於,寫到第三封信的時候,對方被感動了。「小張,你們父子這麼好,我們覺得對不起你們。我再困難,也要把錢湊一湊,給你打一張支票。」三個月後,客戶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還特意為張華明買了一張回程的卧鋪票。

這就是好人的力量。

張華明則把對方當貴人,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憑藉自己的能力,為工廠打開局面,第一次在商場建立對自己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是,「要做事,先做人」這句話的意義,第一次實實在在的擺在張華明的面前,並在日後的雅瑩,由一顆種子長成為參天大樹。

初試牛刀,即有建樹,父親似乎感覺到了小兒子的能力,隨即又派張華明去開拓北京市場。這個決定,對後來的雅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江南絲綢之前大多用於外貿,父親的工廠那時主要加工男士襯衫,在北京期間,張華明發現一個新商機——把用於出口的上好江南絲綢面料做成真絲襯衫等時裝,大受北京消費者歡迎。這個商機觸動了深藏於張華明內心深處那份鍾愛絲綢的情懷。

在父親的支持下,在北京商場老總兩個50萬的資金支持下,他們很快組織生產了一批上好的真絲服裝投放北京市場。一時暢銷北京十五個大型商場。

「我每天在長安街上走,至少可以看到10幾個顧客穿我們的衣服。」說起北京這段故事,他還是難掩得意。

最重要的是,北京市場的試水成功讓張華明確立了服裝廠未來的發展方向——用好的材質,做好的衣服,為女性帶來美。專註女性是因為,女性服裝市場更大,而且女性對服裝更挑剔,好的衣服更能顯出價值來。

「好的衣服」,當然要有好聽的名字。

那時候國內服裝企業商標意識還很薄弱。之前在嘉興,工廠用面料做襯衣,買了上海的商標用,每件襯衣全套吊牌兩毛多,張華明第一次了解到這叫「授權」,也體會到品牌的重要。於是,他不光要有好名字,還希望做出好品牌。而這個名字,最好能體現出品牌的好來。

最終,張華明將品牌定名為「雅瑩」——雅是高雅的雅,在《詩經》中有「正」的意思,代表德行雅正;瑩字上面一個草,下面一個玉,是寶玉,寓意天然寶貴,晶瑩剔透——兩個字都代表「美」。

「中國所有美好的含義都表達在這兩個字當中。」張華明說,無論是做產品、做事業,還是做人,「這都應該是我們的初心」。

【逢山開路,柳暗花明】

1995年,因為父親身體不支,在北京幹得風生水起的張華明被召回接班。

張華明回嘉興的行囊里,有決定其企業未來發展走向的兩件寶。新近在北京註冊的雅瑩商標和他花上萬塊買的現代企業管理和品牌打造的書籍——而當時人們的工資才幾十塊。

父親住院期間,張華明陪夜時就抱著最厚的那本《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啃,什麼是公司架構,什麼是營銷,什麼是人力資源,看不懂就反覆看,自己琢磨。而且,他晚上看書,白天立刻「學以致用」,按書里的方法開始「改造」雅瑩。

比如,他把辦公室分部門,還全部新買了桌椅傢具——被父親罵了一頓,「這不是浪費錢嗎?這麼花錢幹什麼?」張華明反駁,開會的桌子都髒兮兮的不像樣,這怎麼像公司?全部擺弄好之後,父親就沒意見了,看上去很像回事,心裡也認同了「開會要有開會的樣子」。

靠著學習力和悟性,張華明很快帶領雅瑩闖出一番天地。1996和1997兩年,在只做春夏裝的情況下,雅瑩銷售額達到了2千萬,創造了這個小廠從未有過的紀錄。但很快,危機就來了。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服裝企業遭受重創,父親也在那年病逝。風雨飄搖中,雅瑩的秋冬產品研發又出現了失誤,張華明迎來「至暗時刻」。

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他一個人背上行李,坐火車到溫州,沿海岸線往南走了一圈。白天看市場,晚上睡在大巴里趕路。夜裡睡不著,就想如果是父親會怎麼做,雅瑩未來的路在哪裡。

回到家,張華明就有了答案——雅瑩要脫困,當務之急是解決三個問題:秋冬裝的產品和技術問題、回血需要的資金,以及新的面料從哪裡來。

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張華明請來技術工人,改進了冬季大衣生產技術,糾正了之前的失誤。

浙江喜盈盈集團總經理宋世楹總經理為其提供了價值300多萬元的精品阿爾巴卡高檔羊絨面料;嘉興市藍翔航天器材廠龐家俊總經理冒著巨大的風險主動幫忙擔保;還有中國銀行孫林燕和黃龍新的放貸。親戚朋友們,也慷慨解囊。

說起這些人,張華明至今充滿感激。「沒有他們,雅瑩很可能就倒在那時候了。」

當時正值金融危機,資金緊缺,貸款很難。但當地中國銀行嘉興分行的放貸員卻貸給了雅瑩500萬,在當時是很大的數字。這也是做好人,做好事的結果。

「就覺得這個人很實在。踏踏實實做企業,不唱歌不跳舞不喝酒,沒有正兒八經請我吃飯,也沒有送我一件衣服。」時任中國銀行嘉興分行營業部主任黃龍新回憶。而在此前,雅瑩的每一筆貸款都按時歸還,黃龍新和另一位貸款員孫林燕一直對張家父子的吃苦耐勞、經營眼光印象深刻。

生產有了保障,張華明又接著在市場拓展上創新。

「第一不能不做品牌,所以我一定要商場里做零售,也是為了長遠考慮。第二我也不得不做批發,如果全在商場壓款,資金周轉不過來,這是當前形勢下的權宜之計。」權衡之後,張華明選擇了零售+批發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兩條腿之下,局面很快打開——冬季新開發的大衣即使賣到3000元一件,也非常暢銷,雅瑩很快就打了個翻身仗。更重要的是,冬季大衣的面市讓雅瑩在產品上實現了從單品到四季的轉變,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通過這幾番努力,雅瑩也向現代化服裝企業更加靠近。

「很有前瞻性和魄力」,是張華明得到最多的評價,但張華明評價自己,則是「哪有什麼先知先覺,都是靠學習力」。他的經營智慧,一部分源於極強的學習能力,還有一部分來源於生活。

「我從小會下軍棋,從小學到高中,我下軍棋的水平在全班都是最好的。我有那種天賦,你看我是暗的,我看你是明的。」商場也像棋局,張華明知道如何發揮優勢乘勝追擊,也懂得顧全大局,以退為進。

2003年,「非典」來襲,實體零售業陷入蕭條,雅瑩的銷售額跌入冰點,「整個公司每天只有幾萬業績」。

而經過了上一次命懸一線的歷練,面對這次挫折,張華明並沒有慌張,反而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讓我看清企業的弱點」,張華明為這一階段的雅瑩定下目標——圍繞市場和顧客需求練內功。

首先是推進產品的系列化,從單品到產品系列化的轉型。

其次,請深圳和香港的老師來做品牌培訓,全面提升雅瑩的門店形象、服務水平、服務人員素質和品牌價值。

「過去認為產品就是衣服,衣服做好就是最大的產品,當然現在也是,衣服是最核心的產品,但也不僅是衣服本身,更包括了圍繞這個核心的很多方面,最終是為消費者帶來的整個品牌的價值感受。」靠著這次大提升,雅瑩真正實現從工廠、銷售思維到商業品牌經營思想的轉型升級,整個運營都上到了一個新台階。

此後,張華明還帶領團隊赴義大利學習,引進國外ERP系統,在公司內部實現信息化,提升了整個生產鏈的運作效率,使雅瑩成為同行中最早實現管理體系化的公司之一,也因為IT化和信息化的最早探索,成為服裝行業第一個高新技術企業。

就這樣,非典的「危」成為雅瑩的「機」——

「當大家都好時,你轉型,你不好別人好,可能你就出局了;但是大家都不好,都賣不出去,就給了你一個喘息的機會,你慢慢轉型,反正大家都不好。」張華明說,如果沒有這次非典讓雅瑩可以停下來思考自己的不足並及時調整,大概就沒有以後的成功了。

這一時期也被張華明稱為「非典悟道」——以消費者為中心,堅持做好衣,推出好產品。

紮實的內功,為雅瑩此後開始的全國渠道擴張奠定了基礎。

21世紀初,興起於美國的mall模式登陸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張華明注意到這個新事物,決定把雅瑩帶進去,並從深圳、廣州等南方沿海城市打開局面。

新興事物讓同行大呼「看不懂」,這一打法也被認為不可行。但等他們反應過來,張華明已經開始全國複製——成都、武漢、西安、上海、北京,七大「戰區」聯動「作戰」,他自己親任總指揮。

之後,張華明還探索了專賣店、旗艦店、百貨商場、街頭生活館大店等渠道,凡是能進的,幾乎都試了個遍。而這種令同行羨慕的運作能力,得益於張華明之前批發零售兩條腿走路的經驗。

但老經驗結合新情況,一手指揮全國零售大擴張,另一隻手則同步按下暫停鍵——收縮批發業務。

隨著雅瑩開啟品牌化經營,走向全國,張華明主動撤掉北方的批發點,儘管它們為雅瑩貢獻了不少利潤。「那時候是生存需要,現在我們要做品牌,不可能經常搞批發。」張華明說,「我們把這段路走完了就完了,何必戀戰呢?」

何時進取,何時捨棄,張華明深得其法。

注重渠道,也是張華明發展品牌的關鍵。「渠道不創新,一切都是空話。」張華明說,渠道創新背後的底氣是產品創新,考驗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而這背後,靠的是「非典」時期練就的紮實內功。

2009年,雅瑩還開始了電子商務渠道的發展,也開創了國內同類中高端女裝網路渠道建設的先河。

【以人為本】

夫妻檔是服裝行業的常見搭配,例如歐時力、歌力思、例外。

雅瑩也是如此。

張華明的太太戴雪明,從他90年代北上開拓市場時就一路相隨,二人是並肩作戰多年的親密夥伴。「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張華明這樣形容他和太太的關係。

在公司里,夫妻二人的分工是:張華明任董事長,戴雪明為總裁;張華明負責掌舵、制定大方向,戴雪明主管產品和銷售。張華明「先做人後做事」的理念,戴雪明高度認同,並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在公司貫徹。

除了具體業務,戴雪明更多負責「軟」的、看不見的部分,就像公司的粘合劑,能把所有人的心力聚合在一起。「我心中我最根本的工作就是人的部分,這些年來沒有變過。」

在對於人的管理中,戴雪明認為「什麼事情都沒有真正的對和錯」。「我擅長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會理解對方、多給一些機會,大家都不容易。」

張華明非常認可太太的貢獻,「做不細,沒有賢內助做不細」;員工們對戴雪明的評價則大多是「親近、像家裡人一樣」。

有業內人士認為,雅瑩的發展跟它在「人」方面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有很大關係。

先做人後做事,體現在雅瑩的人才觀則是——信任人、培養人、善用人、成就人——在員工身上付出很多,成就員工就是成就公司自己。

例如雅瑩對門店一線銷售人員的「微笑培訓」——不僅提升了銷售人員服務客戶的水平,使其業績提升收入增加,公司的整體銷售額也上去了。

2007年開始,張華明引入人力資源培訓,第一期搭好最基本的薪酬績效體系後,2009年第二期就把「發展人」提上日程。

雅瑩跟美國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合作,在公司建立領導力模型項目,每年花500萬不手軟,為期兩年,目的在於幫助員工在職場上正確評估自己、發揮優勢。

「如果一個員工到我公司里工作了七八年還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子,我會感到羞愧。」「你的員工如果得不到成長就是你的責任。」張華明曾說。

在雅瑩,員工的成長空間也來自老闆的信任。

「在設計環節,張總也會給方向,會指點,但很少干預我們。只要他信任你這個人,會給你足夠的空間做這些事情。這是我的動力。」YAYING品牌設計總監陳曦說。

勞資糾紛在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雅瑩鮮有發生。採訪中,不少員工都提到,「公司福利待遇很好,有家的感覺」。

從1996年張華明上任開始,當時還在洛東老廠的雅瑩就開始發13薪,這在當時極為少見。之前不規範時,有員工不願繳納養老保險,後來政策要求繳滿15年,張華明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必須配合員工補全。

2000年雅瑩賺錢以後,公司很多管理人員在嘉興買房,但張華明夫婦在員工宿舍一直住到2003年,「孩子都是宿舍里長大的。」

在30周年的勵誌慶典上,張華明多次提到「以人為本」。

他說: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企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以人為本」都是雅瑩將一直堅持的根本——「所有的本都應該以人為本,而本在人心」。

例如對內的人才戰略,除了幫助員工實現職業發展,更強調員工的心靈成長;而對外,則始終秉承「以消費者為核心」,堅持顧客為本。

【平衡之道】

張華明小時候家在京杭大運河邊上,出行基本坐船。那時候,每年寒暑假去外婆家是最開心的事,那是蘇州下面一個古鎮,坐船差不多要兩小時。他喜歡看大輪船在水面上平穩行駛——這大概是張華明最早對於「平衡」的感知,儘管那時候只是一種模糊不清的感覺。

後來張華明發現,「平衡」無處不在,且永無止境——人從兩條腿走路開始就需要平衡,一呼一吸皆是平衡,漫長的人生如此,做企業也是如此。

在採訪中,這個詞也是他提到最多的字眼。由平衡二字演化出來的那些特質,也成為刻在他身上的烙印: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又能兼容西方先進的理念和體系;

進退有度,取捨有道;

能力均衡,設計、產品、經營、銷售都通曉,這在服裝行業創始人中並不多見;

心態始終平和堅定,很難被外界環境擾亂步調和心智;

夫唱婦隨,性格和能力互補;

人與環境、與自然的和諧……

「這個東西太深奧,也太重要了。」張華明感慨。

這些年,張華明帶領雅瑩這艘大船在商海和時代浪潮破浪前行,平衡二字也是精髓所在。

產品要平衡。雅瑩最初以絲綢為主料的春夏裝起家,後來張華明認為必須推出冬裝,因為「四季要平衡」,再到後來推出系列——讓著裝和所在環境匹配,都是平衡。

設計要平衡。太保守會和潮流脫節,太激進又會失去實穿性;東西方文化要平衡——既要從西方設計中汲取養分,又要真正體現東方美學。

管理要平衡。雅瑩引進了西方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但是,「管理體系化之後的問題是容易僵化,創新不足」。於是同時提倡,以東方哲學和人文主義去中和西方管理體系中的僵化。

各部門之間,也要平衡。「做銷售永遠覺得我們家產品不行,做產品的永遠覺得我們家銷售不行。這是服裝行業的通病。」多年來,雅瑩一直在治這個病。

張華明夫婦對於時尚的定義,還是平衡。「這個人的衣著打扮跟她本身融為一體,能把人的美和能量散發出來,這種感覺就是最舒服的。」美學中的平衡之道,即在於自然、匹配。

張華明對於平衡重要性的認識,上升到人生層面,最終體現在雅瑩的價值理念上:

「平衡、愛和幸福——歸根到底,服裝是一個生產美的行業。雅瑩追求氣質優雅、心地晶瑩,在此之上實現生活的和諧平衡,釋放愛的能量,獲得幸福,擁有美麗人生。

人生和企業,莫不如此。

很多同行的目標是「做大」,但對張華明來說,平衡也比做大更重要。

即使雅瑩已經走過30年,他還是不斷強調,最重要的是打好根基。

【永葆初心】

2007年以來,服裝行業上市潮不斷,雅瑩被外界認為是早就該上但一直沒上的典型。

在資本世界的語境里,「如果你上市,我一定買你的股票」,這應該是對一個公司最高的評價。這種話張華明夫婦聽過很多次。

儘管在其他方面被認為非常有魄力,但張華明對與錢有關的事保持謹慎,「錢夠就可以」。雅瑩堅持不走高負債擴張的路子,不搞多元化經營,不拿多餘的錢去買地、投資,也一度對上市心存戒心。

「我們做實業的人看不懂投資,看不懂的東西不去碰。」張華明說,自己只懂服裝,這些年來,雅瑩也就只干做好衣服這一件事。但在這一件事上,雅瑩一直求新求變,求最好。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從自然中汲取靈感、與當代藝術跨界合作,是當前雅瑩產品設計的核心特徵。在品牌定位上,雅瑩一直堅持精緻的、女性化的方向。在這個根本之下,如何將流行元素與品牌定位結合在一起,將中國傳統文化用當代的設計語言表現出來,這是雅瑩與其他女裝品牌相比的特色。

這也被張華明認為是中國服裝業建立核心競爭力,與世界同行競爭的關鍵。「中國文化這張牌打好了,真正做出長項了,外資品牌想要超越你才比較難,就會成為你的獨特優勢。植根中國傳統文化,以國際化的視野探索當代東方優雅美學,在藝術、創意、工藝等方面不斷探究與積澱,成就獨一無二的品牌價值,也一直是雅瑩努力的方向。

全球化的浪潮下,張華明對已經領先國內的雅瑩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走向國際舞台、融入世界,並且把中國的文化、藝術以及哲學思想,以時尚行業為載體傳遞給世界。

2015年,雅瑩成為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全球合作夥伴,為中國國家館設計定製館服。

米蘭世博會,雙方在接觸階段就一拍即合,因為這屆世博會以「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為主題,與雅瑩的理念非常契合。

「因為服裝的本源就來自土地,天地水源哺育了萬物。今天的服裝企業還應該是一個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來體現對天、地、人的尊敬和敬畏。」張華明解釋。

為了抓住機會展現中國服飾之美,雅瑩可謂是用足了心思。

一個細節是,雅瑩特別配套提供了免費乾洗的服務,兩天一次。「我們不能把我們的衣服弄髒了、皺了,因為這是中國人的形象,也是我們雅瑩的形象。」張華明說。

米蘭之行,給了張華明更大信心,也給他更新了經營思維。回來的第二年,他確立了「EP」、「雅瑩YAYING」的雙品牌戰略——EP為當代都市女性引領精緻優雅的生活方式,雅瑩YAYING則致力於塑造中國的高端時尚品牌。

2016年至今,雅瑩連續三年為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設計製作了志願者服,並被授予互聯網大會永久戰略合作夥伴的榮譽。

11月2日,為期9天的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751D·PARK閉幕,雅瑩成為閉幕大秀表演者。

以考究的精細提花、立體蕾絲、刺繡等工藝,搭配高貴奢華的絲綢面料,EP2019春夏系列呈現了品牌對於高品質時裝的精益追求。

YAYING堅持手工藝,融入刺繡、珠綉和編織等技法。從2017年起,又提出中國皇家美學的東方美學定位,與其他同樣立足中國文化的服裝品牌區別開來。例如一件簡單的白襯衫,紐扣採用古代朝堂禮服中十二章紋的元素設計,每個扣子都不一樣,讓消費者從細節中體會心思。

雅瑩高定晚裝,將絲線劈成十分之一的細度,潛心728個小時,於網紗之上刺繡,力求完美呈現十二章紋的精緻美感。

為了不斷傳承創新,雅瑩設計團隊也會定期尋訪民間技藝超群的手工藝人,通過學習、交流、教授等不同方式,從設計到生產端革新傳統技藝的用法,其中一款「天衣」,用一根紗線織成整個衣服,正所謂天衣無縫,美不盛收。

雅瑩高定晚裝,僅用一根絲線,串聯起此次發布秀上十餘種美學符號,歷時7個多月,織成天衣無縫的極致藝術。

30來年過去,讓張華明最自豪的,不是雅瑩今天的規模和成就,而是「雅瑩」這兩個很美的字,已體現在公司的點滴。

比如,雅瑩對設計師團隊的要求是:清澈良知、心靈純粹。

「心裡如果沒有凈土,怎麼靜下心來做創意?」戴雪明說,「我們做衣服的衣料好,設計師的心境好,他的衣服穿起來是有靈氣的,否則他設計的衣服肯定不好。你去看小孩的畫,他都是有靈氣的。」

在辦公環境上,雅瑩也與這個「創造美」的行業相匹配。前些年戴雪明去國外參觀服裝公司,發現國外「不只酒庄很美,工廠也可以很美」,於是回來就開始倒騰,把公司布置得像個花園。「我無法改變公司周圍的環境,但可以塑造自己的一片凈土。」

因而,張華明將雅瑩30周年慶典主題定為:此心莊嚴,優雅而立。

心若莊嚴,方得優雅,則可立。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鋼鐵俠馬斯克因操縱股價被起訴,恰恰在特斯拉上海設廠兩個月後
四張桌子起家,千億市值封神,「全球最貴」火鍋的AB面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