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更換頻繁的北洋政府執政者們

更換頻繁的北洋政府執政者們

原標題:更換頻繁的北洋政府執政者們



北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前期(1912年——1928年)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的中國中央政府。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崩離析分為直系、皖系等軍閥勢力,他們既相互勾結又戰爭不斷,先後控制著北京政府在列強的支持下行使執政權力。北洋政府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事件發生眾多,執政人物更換頻繁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重要時期。為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入細緻的了解這段歷史,特把北洋政府執政者們的生平軼事,執政的前因後果及其作為對社會的影響進行簡述,以饗讀者。


一、袁世凱執政時期(1912年——1916年)


袁世凱字慰亭河南項城人,出身世代官宦家庭,他科考未中棄文就武,1882年被清廷派駐朝鮮為通商大臣,回國後被指派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後又歷任山東巡撫等職,因「戊戌變法」中「告密」1899年被攝政王載灃撤職回家。1911年武昌起義後袁世凱被清廷重新擢用,因他逼退清廷贊成共和有功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建都北京,「北洋政府」開始。


袁世凱害怕國民黨佔據國會多數席位,1913年派人刺殺了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同時不顧國會反對與日本簽訂喪失國權的「二十一條」,並改總統為終身制。袁的這些行為激起了革命黨人的強烈反對,孫中山號召各省獨立並起兵討袁,史稱「二次革命」。因力量懸殊討袁戰役最終失敗,孫中山等被通緝逃亡國外。


袁世凱鎮壓了二次革命後,1915年假借民意建立「中華帝國」做「洪憲皇帝」恢復帝制。袁的這一倒行逆施致使國人無比憤慨,都督蔡鍔首先在雲南發難發動「護國戰爭」,南方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先失去民心,戰爭中又眾叛親離導致袁軍失敗,袁也於6月因病發死去,北洋軍閥開始分裂。


二、黎元洪執政時期(第一次:1916年2月——1917年7月,第二次:1922年6月——1923年6月)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1883年入天津水師學堂,1906年擢升清軍駐鄂協統。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推為湖北軍政府都督,中華民國成立被選為副總統,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總理。1917年黎、段在中國是否出兵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史稱「府院之爭」。黎以段私自向日本借款為由免去其總理職務,段祺瑞則鼓動各省獨立來對抗總統,黎只得電召十三省盟主張勳進京調停。張帶「辮軍」進京後先把黎元洪趕走,馬上抬出廢帝溥儀掛龍旗恢復清朝,史稱「丁巳復辟」。張勳的這一舉動引起人們極大氣憤,段祺瑞在天津馬廠組成「討逆軍」討伐張勳。辮軍一觸即潰,張勳逃入外國使館,段祺瑞又控制了北洋政府,並推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代理總統職務。


1922年6月徐世昌下台黎元洪復職就任北洋政府總統,由於直系內部幫派鬥爭激烈,總統並無實權,又因「羅文干受賄案」的牽連和馮玉祥軍隊逼宮等原因,黎元洪於次年六月再度辭職,從此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


三、馮國璋執政時(1917年7月——1918年10月)


馮國璋字華符,河北河間人,直系軍閥首領,與段祺瑞、王世珍並稱「北洋三傑」。馮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1903年任清廷中央訓練處學司正史,後任清軍統制。1896年協助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與袁結下友誼。1916年袁世凱稱帝任命他為陸軍參謀總長但沒有接受並公開反對帝制。袁世凱死後馮國璋被選為副總統坐陣南京辦公。


1917年段祺瑞趕走張勳控制北洋政府後,以「條件」推舉馮國璋為代總統,自己把持軍政大權。段祺瑞拒絕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孫中山不滿在廣州成立軍政府發動「護法戰爭」結果失敗。段祺瑞一心想用武力解決南方問題,而馮國璋則發布「彌戰布告」實行「和北統一」政策,因此兩人產生齟齬矛盾日益加深。段祺瑞下台後挑撥各省對政府進行極力破壞,馮國璋陷入孤立。段祺瑞又指使親信「安福系」(皖系政客俱樂部)操縱選舉把馮國璋趕下台,選舉皖系紅人徐世昌為新總統。


四、徐世昌執政時期(1918年10月——1922年6月)

徐世昌天津人,清末進士出身,文化水平較高,為人圓滑,官至清廷軍機大臣。徐世昌在小站練兵時成為袁世凱的謀士頗受器重,武昌起義後同袁一起逼退清廷,袁當總統後他退居青島,1913年經袁再三所請勉強出任北洋政府國務卿一職,袁世凱稱帝後與其分裂,辭職回家閑居。1918年在選舉中華民國第二屆總統之際,段祺瑞與馮國璋正鬧的不可開交,八面玲瓏的徐世昌正是最好的人選,被選為總統。


1922年爆發直奉戰爭,直系得勝,首領曹錕進行「逼宮」,又因「五四運動」爆發,政府袒護賣國人士曹汝霖、章宗輿、陸宗祥遭到人民的強烈指責局面難以控制,徐世昌只得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總統府,結束了他近五年的政治生涯。


五、周自齊(1922年6月——1922年6月);高凌尉(1923年6月——1923年10月)代理總統時期


1. 周自齊出生於山東單縣官宦家庭,1894年應京兆試科順天副榜,歷任清駐美使館參贊、領事,外務部右丞。民國時期任山東都督兼民政總長、銀行總裁、陸軍總長等職。1922年3月署理北洋政府總理兼教育總長,在此期間他創辦了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同年6月徐世昌下台,周自齊代理大總統行使職權。不久黎元洪重新上台,周只做了十一天的無權總統。


周自齊在駐外使節期間做了一些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最大亮點為拒絕簽署「二十一條」得到好評,但在支持袁世凱稱帝問題上受到人民的唾罵,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2。高凌尉天津人,清末舉人出身被總督張之洞提拔為湖北提學使。民國時任民政司長成為曹錕的紅人,1923年6月黎元洪第二次下台,曹錕在保定酲釀賄選總統當中,當時高凌尉代理總理之職受命代行總統職權。同年10月曹錕賄選成功,高一度成為國務總理。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囚,高凌尉逃到天津,後成為「冀察政務委員會」主要成員,七七事變後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成了地地道道的漢奸。


六、曹錕執政時期(1923年10月——1924年11月)


曹錕天津人,1890年畢業於天津武備堂,曾去朝鮮參加中日戰爭,後投靠袁世凱充當新軍幫帶。袁死後北洋軍分裂,曹錕継馮國璋之後成為直系軍閥的首領。在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取得勝利曹錕成了實力派人物曾一度控制著北洋政府。


1923年5月曹錕派人對大總統黎元洪進行恐嚇,迫使黎逃到天津並交出了總統印信,而後曹又利用親信收買議員於6月賄選為北洋政府總統,直系的實權落到了將領吳佩孚手中。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兵敗逃跑,曹錕被馮玉祥囚禁,段祺瑞被嚇跑,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曹錕被釋放後回到天津,日本人多次邀其出山均被拒絕,保持了晚節。

七、黃郛臨時執政時期(1924年11月——1924年11月)


黃郛字應白,浙江紹興人,早期同盟會員,蔣介石盟兄弟,他畢業於日本振武學堂,1910年在清廷軍咨府任職。武昌起義後黃被都督陳其美招到上海任滬軍師長、南京政府兵部總監等職。黃郛曾參加討袁戰爭遭通緝,袁死後曾在北洋政府內閣中任職。1924年黃郛參加了「北京政變」,在混亂時期代理國務總理並代行總統職權,但僅有二十二天,段祺瑞復職後辭職。1927年黃郛隨蔣介石南下在國民政府中任職,1928年5月因「濟南慘案」受輿論譴責憤而辭職。黃郛一生最大的敗筆是1933年任北平「整理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時同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民憤極大逐辭職,不久死去。


八、段祺瑞執政時期(1924年11月——1926年4月)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是「北洋三傑」之一,1887年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次年去德國留學,1896年調天津小站代理總教習協助袁世凱訓練新軍被袁所賞識成為心腹擢拔重用,官至江北提督。武昌起義後袁世凱被清廷復用段為袁的五虎上將之一,成為北洋軍中的風雲人物。


1912年段祺瑞聯合四十六名將領致電清廷「立定共和政體」致使溥儀退位。1915年段任陸軍總長時反對袁世凱稱帝,多次勸阻無效後辭職。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成為皖系軍閥首領,推薦黎元洪為政府總統他任國務總理,成為北洋政府的實力派人物。1916年「府院之爭」後發生張勳「丁巳復辟」,段祺瑞起兵討伐並趕走張勳、黎元洪,推直系首領馮國璋為總統,自任總理。段的這些作為史稱「三造共和」。



1917年段祺瑞執政後拒絕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國民黨首領孫中山同西南軍閥聯合發動「護法戰爭」,因軍閥各懷鬼胎終遭失敗,段的勢力更加強大。次年就解決南北分裂統一中國問題上段祺瑞與總統馮國璋產生重大分歧,史稱「第二次府院之爭」,馮與段共同下野,徐世昌被選為大總統。段雖下台但在幕後通過「安福系」繼續操縱政權。


1920年直奉兩繫結成反段聯盟進攻皖系,史稱「直皖戰爭」,結果皖軍大敗,直奉兩系共同控制北洋政府。不久直奉因組閣問題鬧翻,1924年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中發生「北京政變」直系大敗,曹錕政權被推翻。馮玉祥先邀孫中山北上,後與奉系張作霖妥協,逐請段祺瑞出山任北洋臨時政府執政,行使總統職權。


1926年日本等列強國武力干涉我國內政並發出「八國通諜」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段祺瑞又下令(另說當時段不在政府內)鎮壓遊行學生造成「八一三」慘案震驚全國,國人強烈要求其下台,又因當時段的勢力以比不上奉系張作霖,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段祺瑞被迫下台,從此退出政壇。


段祺瑞是北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三任總理,一任執政(國家元首)左右北洋政府十幾年,死後享受「國葬」待遇,而且得到了「六不總理」的美譽。

段祺瑞政府倒台後,奉系軍閥佔領了北京,大量收捕愛國人士致使一批共產黨人遇難,從此張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


九、張作霖控制和執政時期(1925年11月——1928年6月)


張作霖字雨亭,遼寧海城人綠林出身,後被清廷招安擢升為東三省巡閱使,人稱「東北王」。張作霖在署理東北期間具有一定的民族氣節,雖與日本人勾結,但沒有讓日本忘圖使滿蒙獨立的陰謀得逞,被稱為「最有傲骨的大軍閥」。



1920年張作霖在直皖戰爭中協助曹錕打敗了段祺瑞,其勢力範圍已擴大到山東及江蘇。1924年直奉因「江浙戰爭」發生第二次大戰,由於直系馮玉祥倒戈奉系獲全勝。1925年馮玉祥支持奉系將領郭松齡反戈,張作霖在日本關東軍的協助下平叛成功後趕走馮玉祥後完全控制了北京。張作霖於1926年在北京成立「安國軍司令部」自任司成為了北洋政府的最後一個執政者。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展第二次北伐,張作霖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失敗退出北京,撤退時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在瀋陽皇姑屯車站。


十、胡惟德、顏惠慶臨時執政時期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段祺瑞執政末期北洋政府還有兩位臨時執政者,但時間都很短。為使整個北洋時期歷史連貫,有必要介紹一下。


1、胡惟德(執政時間:1926年4月——1626年5月)字馨吾浙江人,清末中舉曾多次擔任駐外使節,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1926年胡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時發生了「三一八慘案」國人要求段祺瑞下台,這時馮玉祥的國民軍發生政變北洋政府處在混亂時期,段祺瑞下野後任命胡惟德兼國務總理並行使總統職權,但胡以年事以高只同意以代理的身份維持局面,不到一月顏慶惠出面主閣,胡惟慶辭去一切職務。


2、顏慶惠(執政時間:1926年5月——1926年6月)上海人,畢業於上海同文館後去美國留學,回國後任英語教授、商務印書館編輯。清末派駐美使館參贊,1909年任外務大臣。1919年出任中國出席巴黎和會代表團顧問,後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和國務總理並組閣。

1926年直系軍閥東山再起,顏惠慶在吳佩孚支持下任國務總理再度組閣並攝政總統職權。當時正值奉系進攻北京張作霖又從中作梗,使顏組閣落空,成為「光桿內閣」。顏惠慶無奈於6月20日下台到天津投資實業,他保持了晚節,全國解放後曾在人民政府任職。


北洋政府時期雖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段,但他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外有列強的侵略,內有各依服帝國主義的軍閥割據,雖然時間很短,但形勢波詭雲譎人物此起彼伏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北洋政府的執政者們雖大都出於軍閥,給人民造成一定的災難,但多數保持了晚節得到後人的肯定。民國直到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成立,第二次北伐勝利,東北「少帥易幟」後中國才趨向「統一」。


二〇一八年十月於梅燕堂


作者簡介:


穆炳森 字鍾石,號梅燕堂主,山東拖拉機廠工程師,現聘為濟寧裕鑫車檢技術負責人,本人酷愛中國歷史、文學、書畫等傳統文化並在業餘時間筆耕不輟。曾在齊魯論壇濟寧分壇講解《三字經》,並在《濟寧晚報》、《兗州文學藝術》和搜狐網歷史欄目發表文章和詩詞。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1977—1986年胡耀邦:遭到錯誤打擊,找我,我管
中越邊界談判片斷回憶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