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銳參考|什麼年代了,韓國竟還這樣看中國人?!

銳參考|什麼年代了,韓國竟還這樣看中國人?!

原標題:銳參考|什麼年代了,韓國竟還這樣看中國人?!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道(文/唐立辛)


韓國媒體又「辱華」了?


7日,韓國主流媒體韓聯社的一篇報道被中國網友「盯上了」。


在這篇名為《韓國火雞面成中國海淘族最愛韓食》的報道中,一張配圖引發爭議。

配圖顯示,一位戴著圓頂瓜棱帽、留著長辮子、身著馬褂、腳穿布鞋的人在推著滿載各種化妝品等商品的購物車行走。

韓聯社報道配圖


而為了表明身份,韓媒還給購物車貼上了韓國國旗,而推車人的帽子上則寫有一個「中」字。


在圖片背景中,大大的中韓兩國國旗分列兩旁,下方則是一個個網購頁面。


一篇面向中國市場的報道中,卻出現了與當今中國人形象嚴重不符的配圖——信息在網上傳開後,很快因內容暗含的偏見而讓中國網友感到不適,進而引發憤怒和聲討。


「中國幾千年歷史,告別清朝一百多年,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想到在韓國媒體眼裡,仍逃不脫一根辮子的形象,真是可悲!」有網友在微博上如此悲憤地寫道。

韓媒涉嫌「辱華」,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隨著「雙11」臨近,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熱情逐步升高,眾商家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韓國廠商當然不願錯失良機,紛紛對韓貨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韓聯社出爐了這篇引發爭議的報道。


報道稱,根據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7日發布的報告,韓國多種食品在中國各大海淘網購平台上廣受歡迎,躋身榜單前列。


「韓國廠商應通過系統的調研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市場,制定更有效的經營策略。」報告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韓聯社報道截圖


但就是這麼一條原本致力於「討好」中國市場的消息,卻因一張令人不適的配圖引發軒然大波。


「我就納了悶了,韓國媒體對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惡意?」微博上一位有500多萬粉絲的用戶如此質問道。


他表示,中國不僅沒有欺負韓國,而且中國遊客和追星族等還為韓國經濟貢獻很多,那麼,「為什麼韓國要一次次傷害侮辱中國呢?」

而「一次次」這個詞也在提醒讀者,其實就在上個月,韓國一檔綜藝節目剛剛因為涉嫌辱華引發風波。


10月5日,韓國娛樂公司YG與美國奈飛公司(Netflix)聯手打造的情景喜劇《YG戰資》上映,片中出現了多處辱華劇情。

例如,片中使用的中國地圖殘缺,大部分領土缺失,而節目主角把去中國稱為「崇高的犧牲」。


不僅如此,節目中還出現了兩位清朝人打扮的所謂「私人保鏢」,他們在被捕後用中文說:「我是豬。」

《YG戰資》節目截圖


該片上映後,在中國引發激烈反應。


在輿論壓力下,YG社長梁鉉錫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道歉。

YG社長道歉聲明截圖


但中國網友對這份敷衍的、寫在備忘錄上的簡短道歉並不買賬,指出其不應僅向中國的粉絲道歉,而應該向全體中國人道歉。


更為過分的是,事發一個月後,網友們並沒有等來更為正式的道歉,反而發現,梁鉉錫甚至已經把之前那份道歉悄悄刪掉了。

辱華節目源於外媒對華刻板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YG方面從肆意辱華到撤回道歉等一系列冒犯行為,韓國網友選擇和憤怒的中國網友們站在了一起。


在韓媒下,絕大部分韓國網友表示了「憤怒」,評論中也充滿了對節目製作組的不滿。

正如韓國網友所說,如果可以做到換位思考,很多節目中的辱華情節也許本可以被避免,但問題在於:當某種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並根深蒂固,換位思考恐怕會變得非常困難。


事實上,至今仍對華抱持刻板印象的,並非只有韓國的媒體。


讀者應該還記得,就在一個多月前,瑞典電視台「瑞典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羅恩達爾發表了惡毒侮辱攻擊中國和中國人的言論。


而該節目配合播發的一段視頻更是令人咋舌:


在一張寫有「禁止大便」的告示牌上,畫有一個正在蹲著大便的小人,這個人同時端著碗在用筷子吃飯,而他的頭上,戴了一頂斗笠。

「瑞典新聞」節目截圖


耐人尋味的是,在多起辱華事件中,「斗笠」都成為了具有象徵性的元素。


去年9月,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家公司開發的一款名為「骯髒的中餐館」的遊戲中,餐館老闆的「人設」貪婪且邪惡,而餐館服務生則頭戴斗笠。

遊戲截圖


隨後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發出強烈譴責,要求該公司立即停止開發、出售並從網上移除該遊戲,公開正式道歉。安大略省省長韋恩也發表聲明稱,安大略不容種族歧視,這款遊戲不代表當地市民的價值觀。


小銳也查閱發現,近年來發生的多起辱華事件中,除了斗笠,「辮子」和「眯眯眼」也都是常見元素。


例如在西班牙電視五台曾於2013年至2014年間多次播放的辱華節目中,這些元素都被進行了誇張處理。在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提出交涉後,西班牙電視五台的母公司對此進行了道歉。


「我們能夠主動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每當外媒因播出辱華節目而被譴責時,他們的辯解中總是會出現類似於「你不理解我」的論調。

西班牙電視五台母公司在道歉時解釋稱:「劇中人物的觀點不代表我們的編輯原則,恰恰相反,我們是希望通過小丑化這一人物來批評某種思想。」


加拿大「骯髒的中餐館」遊戲的開發者也曾在網上發表聲明稱,遊戲內容以諷刺和喜劇為主,並未刻意影射中國文化。

遊戲開發者聲明截圖


而不久前的瑞典電視台更是「反咬一口」,稱中國人不懂瑞典語言,也不懂「瑞典式幽默」。


然而,極力詭辯的話術也好,冠冕堂皇的「文化差異」也罷,都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世界充滿著傲慢與偏見,隨著時間的行進,有些會漸漸消失,但另外一些,或許會愈加強大而頑固。


在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看來,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正受到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在此過程中,有些外媒描述中國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國人不適,這一點或無法避免。


而另外一方面,這樣的事實也在提醒著我們,面對文明世界中仍愚昧、醜陋的那部分,除了無謂的憤怒,我們能做的也許還有更多……


「目前我國在信息和文化領域對國外的影響力,與經濟和政治領域的影響力還不成正比。這就需要國家在對外傳播方面改進方法,尋求「軟著陸」的話語表達空間。作為一個大國,把自己做好做強的同時,也要讓中國聲音更好地傳播並影響國際社會。」喻國明告訴 小銳。


與此同時,喻國明認為,面對由文化偏見或交往不夠而產生的刻板成見,以及由此導致的低層次的醜化,中國人也需要逐步培育大國心態,「沒有必要過度不爽」。

「我們能夠主動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通過改變我們自己,才能影響和改變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和態度。」喻國明說。

(編輯/ 唐立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對聯合國「死心」了?事實上,蔡英文又把目光投向了這裡……
貿易戰造成負面影響!外媒:世貿組織下調全球貿易增長預期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