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218年前的「世紀之戰」,720000人參戰,史書不願提!

2218年前的「世紀之戰」,720000人參戰,史書不願提!

一個沒有漢朝的中國是什麼樣子,你能想像嗎?整個中國第一次被類似蒙元這樣的政權統治,這種事如果不是發生在宋朝末年,而是在漢朝初年,那麼中華文明又會是什麼樣子?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中華文明擁有極強的包容性,即便偶爾在軍事上不敵對手,但在文化方面,所有對手都將接受中華文明的洗禮,最終被同化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這一點確實在蒙元、滿清時期得到了證明。可問題是,如果沒有漢朝的存在,中華文明還會擁有這樣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嗎?

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文明被波斯顛覆,古埃及文明被羅馬人摧毀,古印度文明早早亡於雅利安人之手,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則被日耳曼人創造的文明取代。

唯獨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難道中華文明就從來沒有遭遇危機?當然有!最大的一次危機,當屬發生於公元前200年的那一次「世紀之戰」。

這一年的年初,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冒著嚴寒,親率32萬大軍,準備放手與匈奴一戰,匈奴史上最偉大的冒頓單于也親率40萬大軍迎敵。結果是劉邦中了冒頓的誘敵深入之計,率先頭部隊冒進,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七日之久。

後來有首歌詞流傳,叫「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一個字:苦!關於這次大戰的經過,在《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中都有記載。但是最終劉邦是怎樣逃脫的,史書卻全都語焉不詳,「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正史的說法是,劉邦用了陳平的奇計,用厚禮賄賂冒頓的閼氏,在閼氏的勸說下,冒頓下令打開一個缺口,把劉邦放走了。

這位閼氏也許口才絕佳,但若說是她說服了冒頓,絕無可能。冒頓是什麼人?一個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草原之王,會輕易被一個女人說服嗎?

冒頓放走劉邦這一行為的背後,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形勢所迫,不得不放;另一種是不想放,但不小心給放走了。

第一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冒頓為了引劉邦入包圍圈,是下了「血本」的,就算漢朝有再多的援軍開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圍的。而當時劉邦軍已經七天沒飯吃,形同一頭困獸,冒頓不會輕易放走。就算不要劉邦的命,抓住他以後當籌碼,要什麼還能要不到嗎?

那麼第二種可能性呢?也應該存在。冒頓既然懂得「誘敵深入」,想必也知道「困獸猶鬥」「圍城必闕」的常識。他打開一個缺口,會不會是想以最小代價抓住劉邦呢?

但他沒想到的是那一天恰好濃霧漫山,對面的人都看不清楚,加上劉邦又非常警覺,準備充分,這才僥倖逃了出來。如果事實如此,那真是天佑大漢哪!

事情能有這樣一個結局,實在是萬幸!假如冒頓抓住劉邦後率四十萬匈奴鐵騎長驅直入,那麼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的那一幕會不會提前上演?實在很難說!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沒有漢朝的存在,中華文明難以延續至今,也許早在2218年前的那場「世紀大戰」後就已終結。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微信工重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揭開三國第一猛將的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宋朝第一猛將有多厲害?金國大將一招就敗下陣!
金庸筆下的十大絕頂高手,掃地僧屈居第四!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