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和奇珍異寶數不勝數。然而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由於清政府的無能,閉關鎖國,使得軍事科技落後西方几百年。於是西方人用船堅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大門。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中國的文物奇珍異寶進行肆無忌憚的毀滅和掠奪。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國是一個很有自己獨創風格的國家,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的藝術珍品都是數不勝數的,這些都是我們的前人,用心血去鑄就的,留下的每一個都是對我們後人的愛護。比如說秦國當時為了加強統治,防止異族的侵犯,而建立的萬里長城,現在它成了我們中國的標誌之一,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一個不可思議的建築成就,一個國家的護欄和精神。

但是沒有想到,我們這片和諧安寧的華夏大地有一天被敵人踐踏了,他們帶著匕首,帶著大炮,割斷我們同胞的頭顱,轟開我們的大門,把我們的家園破壞的慘不容睹。八國聯軍在我們國家極其瘋狂的燒殺搶奪,欺辱我們的百姓,掠奪我們的財產。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很多的值錢的東西都被他們洗劫一空,自然我們前人們留下的奇珍異寶也是沒逃過他們的魔爪。這片土地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國門被打開後,我們的很多古珍就被別人盯上了,他們不斷的索取和搶奪,文物被搶,文化被破壞。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火燒圓明園了,據統計在那場劫難中被搶走的國寶不低於150萬件。從那一刻開始,我們的鄰國日本也開始蠢蠢欲動,加入強盜行列,光日本就奪走了我們360萬件寶貝,360萬,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文物現在流失海外了,現在的人們對此也是極其的痛心。這是我們的損失和恥辱!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中國的一幅價值連城的名畫,該華於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被洋鬼子從我國手中搶走,二戰時期,這些洋鬼子居然提出要將此畫歸還我國,這本來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更加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中國卻拒收了,這是為什麼呢,不應該有那種失而復得的欣喜嗎?別急,聽我慢慢說,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其實估計大家對這幅畫也很熟悉,對的,就是《女史箴圖》。這幅畫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根據張華的的文章《女史篇》,創作出來的一幅畫,其篇幅也是很大,有12段,每一段都講述了一個故事,有漢代馮媛為保護漢元帝而用身體擋熊的故事,也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乘一輛馬車的故事,以及古代上層婦女的一些道德情感故事。顧愷之古代有名的大畫家,他的《洛神賦圖》排在古代十大名畫之首,他的《女史箴圖》也是極品中的極品。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女史箴圖》不知流落何處,乾隆時期,內務府中收藏的《女史箴圖》,不過是唐朝時期的臨摹本,僅剩下9段,全長348.2cm,高24.8cm,雖然不是真本,但也是唐朝時的臨摹畫作,同樣是價值連城的國寶。可是這幅名畫,在1900年時,被英國人搶走了,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保存這幅畫,還硬生生的將名畫攔腰斬斷,分成了兩截,而且還因為保管不善,畫作出現了掉渣的現象,這種暴殄天物的行為真是讓我們心痛啊,其實這些文物對他們來說,只是物質的價值,對於中國而言,卻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遠遠大於物質價值。

當年八國聯軍搶走一副中國名畫,後來歸還時為何中國拒收?

二戰時,中國和英國是同盟國,英國在緬甸戰場面對日本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利,是中國的遠征軍,幫助英國在緬甸戰場上的安全撤離,但同時,中國遠征軍也損失慘重。當時的英國,為了感謝中國在緬甸戰場上對他們給予的幫助,感謝中國軍隊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就主動提出將此畫歸還給中國。其實這幅畫的價值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多麼的昂貴,然而我們國家卻拒絕了。

別急,為大家揭開謎底了。原來,當時他們還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兩種選擇任選其一,第二個選擇就是贈送給中國一艘潛水艇。戰爭年代,顯然後者更加重要,我們民國政府當時的情況大家也了解,軍事方面的力量是多弱啊,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製造,潛水艇對我們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我們真的沒有選擇,面對我們的寶貝,我們只能暫時說聲抱歉,我們沒有能力帶你回來,我們對不起先人。

現在,《女史箴圖》仍然珍藏在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中,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日漸強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用自己的能力拿回屬於我們的財富,將這些東西一個個的帶回故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