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領域齊發力,中國市場已成GE未來發展重要引擎

多領域齊發力,中國市場已成GE未來發展重要引擎

大數據、互聯網,不僅在改變著消費者,也在無形之中改變企業本身。

在年初成為首批參展的外資企業之一,經過六個多月的準備,GE以「當智慧遇上機器」為主題參加今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並圍繞航空、電力、醫療、可再生能源、油氣、智能製造等方面,整合各個業務集團的產品、服務進行集中展示和數字化模擬演示。第一財經記者在GE展台看到,由GE支持中國大飛機C919的LEAP-1A發動機模型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GE全球高級副總裁、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GE在中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發展最快的是改革開放後的40年。中國目前是GE全球除美國本土之外的最大單一市場,也是GE全球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引擎。所以放眼未來,我們對中國整體的經濟勢頭是比較看好的。」數據顯示,2017年,GE中國訂單量超過80億美元,本土採購額超過60億美元。

三大發展戰略

據段小纓介紹,GE在中國目前有三個重要的發展戰略:首先是全面本土化的推進,即利用GE本土化的能力和決策,不僅實現商務和市場領域的應用,更要延伸到產品研發、產品製造、產品服務和所有運營過程之中。

其次是打造遍布全球的合作夥伴。「對GE來說,我們不僅有技術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5個國家中,有63個國家都有GE的本土團隊。」段小纓說道,「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我們也希望成為他們的全球合作夥伴。」第三是全速推動數字化。段小纓認為,未來工業的創新,不僅僅在於物理領域,還有大數據領域的創新。

段小纓強調,以GE在中國的三大戰略為指引,公司將對中國市場加大投入。首先,在醫療板塊,GE將積極推進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GE在廣州投建的生物製藥園是落地中國、面向亞洲的戰略布局。」第二,今年GE已與哈爾濱電氣就重型燃機在本土製造等方面的服務簽訂合約。第三,GE非常重視海上風電的潛能。今年7月,GE已宣布將在廣東設立亞太首個海上風電運營和技術中心,大力開拓中國的風電市場。第四,在航空領域,GE會繼續和中國航空保持良好合作,持續服務國產大飛機C919。第五,GE會繼續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基建企業共同開發第三方國家市場的能源基建市場。

提倡公平貿易

對於此次進博會的舉辦,段小纓認為,在當今整個世界經濟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大環境下,中國則向全世界釋放了許多堅定的信號,比如持續對外開放、支持經濟全球化、支持自由貿易等,「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積極的信號。」

段小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GE雖然是一家美國企業,但更是一家全球企業。「我們一直提倡全球化與公平貿易。即便在貿易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摩擦和問題,都是需要通過溝通來解決的。」段小纓說道,「GE意識到,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推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段小纓看來,如何真正實現全面、開放的市場准入宏觀政策,如何真正推進、優化運營環境,如何真正保護創新企業的知識產權等,都還需要不斷地去溝通和推進,「進博會恰恰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

最終挑戰還是人才

對於一家跨行業領域的企業來說,如何保持創新與活力,也是GE必須面對的問題。段小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GE大概有4%~5%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且一直堅持這麼做。

對於創新,段小纓認為,GE經歷了三個階段。起初,GE把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與中國本身的特殊需求結合在一起。在第二個階段,GE經歷了「反向創新」,也就是並非簡單藉助國外最先進的技術,而是在中國這個平台上實現創新。在段小纓看來,中國市場的「反向創新」不僅僅只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也同樣能惠及很多發展中國家。而第三階段的創新則是「協同創新」,也就是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中,在產品生產不同的階段都需要客戶參與,以實現快速迭代,「在工業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協同創新非常重要。」

對任何企業來說,市場有機遇也有挑戰。「對於GE而言,我認為最終的挑戰還是在人才方面。」段小纓說道,「中國不缺市場,也不缺需求,在真正了解市場需求後,把需求轉換成工程技術的創新,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人才的積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交易所優化監管方式:告別口頭「窗口指導」,慎用暫停賬戶交易
獨家專訪|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總裁:中俄聯合研製寬體機未來如何搶市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