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文教你說清自己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這對就醫太重要了

一文教你說清自己是頭暈、頭昏還是眩暈,這對就醫太重要了

較真要點:

1、頭部的非疼痛性不適感,主要有頭暈、頭昏和眩暈。頭暈指的是非幻覺性的空間位置感受障礙,但不包括現實感喪失和思維遲鈍、混亂等障礙;頭昏則指頭腦不清晰感或頭部沉重壓迫感;眩暈是指身體沒有運動時,仍然出現旋轉感和擺動感等運動幻覺。

2、以頭暈、頭昏為主的癥狀往往指向體位性低血壓等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疾病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而眩暈癥狀則更多提示前庭系統疾病。

3、有意識地整理好自己的病史,包括主要不適的類型、誘發因素、持續的時間、發作的頻率等信息,在就醫時反饋給醫生,能夠對醫生準確診斷和正確治療起到很大幫助。

查證者:胡遠東 | 醫學博士

有個說法叫內科醫生有三怕:一怕發熱、二怕心慌、三怕頭昏,所謂的「怕」不僅因為這些癥狀是很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缺乏明確的指向性,還因為這些癥狀在概念和用詞上很容易出現混淆。比如頭部的非疼痛性不適感,有很多患者甚至一部分醫生在描述癥狀時都是 把「頭暈」、「頭昏」、「眩暈」作為同義詞的,其實在醫學用語以及指向的診斷中,它們都是有區別的。

在要求用詞嚴謹的病歷等醫學文書中,頭暈指的是非幻覺性的空間位置感受障礙,但不包括現實感喪失和思維遲鈍、混亂等障礙;頭昏則指頭腦不清晰感或頭部沉重壓迫感;眩暈是指身體沒有運動時,仍然出現旋轉感和擺動感等運動幻覺。說起來有些複雜,但臨床實踐中並不難區分,有經驗的醫生在對自訴「頭暈」的患者進行鑒別診斷時,都會詢問「坐著或躺著不動時有沒有覺得天花板在旋轉的感覺?」,如果回答有的話基本可判斷是眩暈,沒有則是頭暈或者頭昏,然後再通過詢問癥狀出現的時間、發作時意識是否清楚,來進一步確定癥狀的性質。

圖1 一圖看懂頭昏、頭暈、眩暈的區別

為什麼準確地定義頭部不適癥狀的性質很重要呢?自然是為了接下來的診斷,不過這需要先講一點生理學知識。

在欣賞優美的芭蕾舞或是驚嘆於走鋼絲的驚險時,我們都會讚歎表演者高超的平衡技巧,而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平衡調整是如此的自然,以至於我們絕大多數時候甚至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實際上,平衡感的形成需要分布在機體各個部位的極為微小的神經末梢(本體感受器)、來自眼睛的視覺、包括內耳的前庭系統和相關腦區的密切配合,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出現頭暈、眩暈等不適。

圖2 平衡感需要多個系統的密切協作。圖片引自home-remedies-for-you.com

據統計,在所有因為頭部非疼痛性不適來就診的患者中,後循環缺血、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精神性疾病軀體化癥狀以及血壓相關性疾病共佔85%左右,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於偏頭痛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而根據病因大概可以分為前庭性和非前庭性兩大類。

先說前庭性的,在我們的內耳前庭囊里,有著極其微小的碳酸鈣顆粒,又稱為耳石,當身體姿勢發生改變時,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對周圍的感覺毛產生刺激,再通過前庭神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賦予機體位置感。

圖3 耳石位置示意圖。圖片引自entad.org

最常見的前庭性病變是一些不安分的耳石脫落下來, 「不按套路」地到處亂跑並刺激內耳感覺毛,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陣發性眩暈感,尤其以頭位變化時最為明顯,即稱為耳石症,由於絕大多數都為自愈性的良性經過,因此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

圖4 BPPV是由於脫落的耳石(otoconia)在內耳到處遊走刺激神經末梢所導致的。圖片引自tqn.com

BPPV的治療相對簡單,幾種特殊的手法都可以促進耳石複位,而且簡單易學,一部分反覆發作的患者甚至可以嘗試自行複位。

圖5 BPPV的Epley"s複位手法。圖片引自alliedhealth.net.au

圖5是BPPV的Epley"s複位手法,操作時患者正坐於檢查床上,檢查者位於床旁,雙手把持患者頭部向患側轉頭45°,保持上述頭位不變,同時囑患者迅速仰卧,頭向後懸垂於床平面下30°,繼續把持患者頭部向健側轉頭90°;保持頭與身體的位置不變,囑患者向健側翻身90°,待眩暈減輕(或消失)後坐起。複位過程中每一個位置都應該保持一定的時間,直到眼震或者眩暈消失,通常至少保持30s。Epley"s手法複位一次的成功率約為80%,重複複位4次後,其成功率可高達92%。

非前庭性病變的主要原因則是高血壓/低血壓等血壓異常和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後循環缺血,高血壓患者常訴頭重、昏沉感,有時還會訴眼脹,這主要是由於血壓升高後顱內壓增高導致的,只要做好早中晚的自我血壓監測,診斷一般不困難,經過降壓治療多數會有明顯改善。而低血壓和後循環缺血的患者則更經常訴體位變化時眼前發黑、走路不穩,部分還有意識障礙。體位性低血壓可做卧-立位血壓測量進行篩查:首先側平卧位血壓,再讓患者從仰卧位轉到立位,1分鐘後再測血壓,如果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或脈搏每分鐘增加30次,可認為患者存在直立性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後循環缺血則需要通過Dix-Hallpike檢查、經顱多普勒(TCD)、核磁共振(MRI)等手段綜合進行診斷。

總體來說,以頭暈、頭昏為主的癥狀往往指向體位性低血壓等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疾病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而眩暈癥狀則更多提示前庭系統疾病。有意識地整理好自己的病史,包括主要不適的類型、誘發因素、持續的時間、發作的頻率等信息,在就醫時反饋給醫生,能夠對醫生準確診斷和正確治療起到很大幫助。

本文編輯:dorili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用二甲雙胍來減肥,錯誤且危險,快不要這樣做
較真:5歲小女孩吃液氮冰激凌受傷,這種網紅食物FDA建議別吃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