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為什麼不懂心疼你?大部分父母忽視的真相

孩子為什麼不懂心疼你?大部分父母忽視的真相

孩子為什麼不懂心疼你?大部分父母忽視的真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

1

說實話,我挺討厭那些做作的感恩教育。

也不喜歡那些被強加的孝道。

但我卻對感恩充滿了敬畏,也力求做到好好關心家裡的老人。

也許正是如此,我才希望這種美好的品格能夠被真誠對待。

我有了孩子,也沒期待他將來要多麼孝順我。

我希望他過得好,也希望他會關心我。

不需要犧牲他自己的那種關心就夠了。

也希望他能對那些愛他的,幫助他的人,也能回報愛和幫助。

所以,在養大小小魚的過程中。

感恩教育,是我小心翼翼地努力做的。

因為我養大你,並不是為了得到你的感恩。

但我還是有責任讓你明白感恩的意義。

倘若你得到他人的幫助,視其為應得的,不知感恩,甚至去無休止的索要。

那隻會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人。

1

我發現有的孩子,他們寧可把肚皮撐破一次把東西吃光,也不願意留一點明天吃。

一旦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趕緊滿足自己,而不顧他人。

有人說這是天性。

的確,這是貪婪的天性,這天性未必是好的。

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感恩。

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可以放寬一點,長大後再嚴格一點」,或者是「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懂事的。」

其實不然,因為「樹大看苗,人大看小「。

在孩子年幼時,父母的影響是最深刻,最直接的。

如果你從小對孩子驕縱寵溺,到大了的時候估計就來不及了。

而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長大後真的比白眼狼還要可怕。

感恩,不是天生就會的。

它需要引導,需要榜樣,需要父母的智慧。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


所以你無法包辦孩子的一生,那就不要讓他覺得什麼都是「現成的」,結果還不知感恩。

3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

我們很多家庭就把孩子當作家庭的中心。

然後百般寵溺,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比如一袋水果,父母總是洗好後就先給還吃,然後再自己吃。

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時時刻刻都扮演著被愛的角色,要什麼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得滿足他們。

父母過於強烈的愛,不僅僅讓孩子失去體味生活的機會。

更容易讓孩子變得麻木。

孩子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有的孩子甚至覺得飯菜好像是自己會變熟一樣,然後端過來就可以了。

可他們不知道爸媽的辛苦。

泰國有一則廣告,讓我一直記得。女孩跟媽媽吵架離家出走,沒想到路邊攤阿姨的一番話讓她潸然淚下。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閑逛,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一直到了晚上,她來到一家麵攤旁,聞到了陣陣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沒錢,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麵攤老闆親切的問:「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老闆聽了大笑:「哈哈,沒關係,今天就算我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一會兒,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老闆,你人真好!」老闆說:「哦?怎麼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那麼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闆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才給你一碗面而已,你就這麼感激我,那麼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聽老闆這麼一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她顧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飛奔回家。


這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

我們總是對請我們吃了兩頓飯的人感念不已,而對管我們20多年飯的人苛責以求。


孩子為什麼不懂心疼你?大部分父母忽視的真相


4

我們愛孩子,但是一定也要教會孩子「去」愛。

我們自己的需求也應該得到滿足

做父母久了,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也是有需要的人。

很多媽媽為了讓孩子感到舒服,想著去戒掉自己的脾氣。

結果幾乎憋出了心理疾病。

為什麼不好好看看自己的內心?

你也許是累了。

你感覺自己好像被困住了。

你也需要一個抱抱,一聲安慰。

其實你需要發泄自己的壓力。

你的感受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只要不隨便發脾氣就好。

比如我會告訴小小魚,爸爸熬夜工作,所以下午需要睡覺,你不要打擾,否則爸爸會很難受,就會生氣發脾氣的。

這樣告訴孩子,他進我房間拿東西,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為他知道爸爸需要安靜。

當你正面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

不致於陷入自我否定和情緒低潮之中。

疲倦、壓力過大、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你肯定不會受歡迎的。

孩子為什麼不懂心疼你?大部分父母忽視的真相


5

當然,在給孩子愛的時候,請記得給孩子想要的愛。

很多時候,我們說自己愛孩子,是基於自己的判斷,而忽視孩子的需求。

這個判斷往往來源於自己童年的一些經歷。

比如有的父母小時候挨過餓,所以覺得讓孩子吃得飽飽的,就是愛。

有的父母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好的衣服鞋子穿,所以覺得給孩子買漂亮昂貴的衣服,就是愛孩子。

因為自己曾經感受到了童年的痛苦,就不希望再讓孩子重複自己的痛苦。

所以會想著彌補孩子,其實這也是在彌補自己小時候的缺憾。

可這樣的行為,並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愛。

至少,不是孩子需要的那種。

所以當你生氣地抱怨:「為什麼我給你買了這麼好的衣服,也不親親媽媽呢?」

「為什麼我在孩子身上花費了這麼多錢,也不覺得孩子愛我呢!」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是不懂感恩嗎!」

其實,答案也許就是孩子根本就沒有感受到。

你們兩個人過去的經驗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甚至需求都不同。

你對孩子的不懂感恩失望,孩子對你的憤怒感到疑惑。

所以當你花費一整天的時間來裝扮房間,想給孩子一個生日的驚喜。

結果孩子視而不見,反而把你的傑作破壞掉。

請不要生氣。

也許你跟他來一次枕頭大戰會更加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他們希望你花一整天陪他玩,而不是去裝扮房間。

我們付出全部的愛,並不一定讓孩子心疼我們。

因為他們能接收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懂他們的世界有多少。

還要記得反思你滿足了孩子多少,是不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