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臣被貶官,拒絕離京,趙匡胤:買匹馬趕緊滾,大臣卻買了頭驢

大臣被貶官,拒絕離京,趙匡胤:買匹馬趕緊滾,大臣卻買了頭驢

原標題:大臣被貶官,拒絕離京,趙匡胤:買匹馬趕緊滾,大臣卻買了頭驢


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帝所說的話叫做諭,皇帝下達的命令叫做詔,如果違抗皇帝的命令,那叫做抗旨不尊,輕則貶官,重則殺頭,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歷史上,還是有很多大臣敢於違抗皇帝的命令,這樣的人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確實不要命了,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把生死置之度外,就比如明朝的方孝孺,滅十族又如何?還有一類人,並不是真的想死,他是在賭皇帝不敢殺自己,這類人其實最多,就比如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類人中的一員。


此人名叫李昉,是宋初名相,而且還是一位大文學家,曾主持編纂了著名的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太平御覽等書。三本書中,兩本被冠以太平二字,這個太平指的是宋太宗繼位之初的年號,太平興國。宋太宗在位時期,李昉倍受重用,先後擔任參知政事,平章事等職,致仕後又被授予了特進和司空的榮譽稱號。不過,李昉最該感謝的人不是趙光義,而應該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光義這個人有個毛病,在他繼位後,凡是他大哥打擊過的人,他一定要重用,凡是他大哥重用的,他一定會打擊。這個李昉,就曾倍受趙匡胤打擊。趙匡胤黃袍加身時,李昉正在西安擔任後周的屯田郎中。北宋開國後,趙匡胤聽說李昉很有才幹,就下旨要將李昉調到開封任職。從地方官一下子成了京官,這其實是個好事,但李昉這個人,骨子裡有些桀驁不馴,他覺得自己是後周的臣子,怎能聽你趙匡胤的調度。所以他接到聖旨後,就是無動於衷,不交官印,也不動身。



如果換成其他皇帝,李昉接到的第二道聖旨,肯定就會變成殺頭的聖旨。但趙匡胤是個好脾氣,你不是不接旨嗎,那我就一直下,結果趙匡胤一直給李昉下了五道聖旨,李昉才扭扭捏捏的去了開封。李昉進京後,趙匡胤也不怪罪,讓他擔任了中書舍人一職。趙匡胤本以為,自己的大度,會換來臣子的忠心對待,沒想到這個李昉卻不識時務,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事就曠工不上班。

普通人還有三分脾氣,趙匡胤再怎麼樣也是個皇帝。他看到李昉這種的表現後,終於怒了,一紙詔書,把李昉貶出了京城。結果這李昉的老毛病又犯了,接到聖旨後不挪窩,趙匡胤也是好心,以為李昉沒錢,於是又派太監給李昉送了些銀兩,並轉達了一句話,拿這些錢買匹馬,然後趕緊給朕滾出京城。



皇帝所說的話,那就是聖旨,但李昉知道趙匡胤不會殺自己,於是他微微一笑,拿這些錢,買了一頭驢,終於不慌不忙的離開了開封。從此李昉一直在地方任職,沒想到卻因禍得福,趙光義繼位後,也發了一道聖旨,調李昉回開封做官。這一次,李昉不敢抗旨了,馬上屁顛屁顛的去了開封,因為他知道趙光義可不是趙匡胤,繼續抗旨,別說做官了,恐怕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茶館 的精彩文章:

相士給大臣算命:你能活80歲,大臣76歲臨死前說:算的真准

TAG:歷史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