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道光年間,國庫每年的收入大約在五千萬兩左右,用于軍需的開銷就達二千萬兩。清代的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而八旗士兵的軍餉又高於綠營數倍,加上其他開銷,這兩千多萬兩的大頭基本被八旗佔用,綠營向來都是吃剩下的。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不管怎麼說,綠營兵好歹也是國家的正規軍,再不濟也能從國庫中分點銀子。可是曾國藩所組建的湘軍卻是屬於團練,是國家臨時徵用的合同工,因此在軍餉上就得不到保證了。可我們又知道,湘軍士兵的待遇是最優厚的,他們的餉銀是八旗的三倍,那麼這些銀子曾國藩又是從哪弄來的呢?

曾國藩組建湘軍是奉咸豐帝的聖旨,朝廷當初也答應撥給湘軍軍費的。戶部原先計劃是下撥600萬兩白銀的,後來成了一紙空文。曾國藩沒了指望,只好自己想辦法。他的辦法主要有三個:捐輸、厘金、依靠地方財政。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所謂「捐輸」,便是要求商民士紳捐獻。最初,曾國藩的想法是「抑豪強,摧併兼」,也就是「吃大戶」,但卻很快遭到了權貴階層的反抗。他強行要求原兩江總督陶澍的兒子捐款,給其他的士紳做表率,遭到抵制。陶澍的兒子投訴到巡撫衙門,把田產文券送達藩司那裡代為保管,搞得輿論大嘩。於是,捐輸便發展成為赤裸裸地賣官鬻爵了。

靠賣官去收斂錢財是一個簡單快速的辦法,卻危害巨大。不管什麼時候,國家依靠賣官斂財都是令人不齒的,對於朝廷的權威形成很大大損害。另外,國家的官員編製是有限的,不是可以無限制地區兜售。那些買官的人大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他們之所以買官是要在將來禍害百姓,翻倍地獲得補償。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賣官鬻爵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朝廷上使用這種辦法聚斂錢財也是斷斷續續,從1852年至1861年間,湖南一省的捐輸銀大約有400萬兩,這是一筆很大的款項。這對湘軍的創建和後勤保障應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湘軍籌款的另一個渠道是厘金。厘金就是一種商業稅,最早出現在1853年,時任刑部侍郎雷以誠為了給江北大營籌集軍餉,向朝廷建議在一些重要路段設立關卡,向過往客商徵收商稅。因為開始的時候規定是「千而取十」,即百分之一的稅率,所以稱之為「厘金」。

曾國藩認為厘金是個好辦法,馬上令郭嵩燾等人在湖南、湖北設立關卡,徵收厘金。1855年5月,湖南厘金總局在長沙設立。厘金徵收是立竿見影的,早上開門收錢到了晚上就有收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關卡越設越多。據統計,湖南每年的厘金收入大約在200萬兩左右。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厘金對湘軍的支持是重大的,可是他給清王朝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首先,厘金是不進入戶部銀庫的,由地方上自收自支。這樣一來,朝廷對地方財權的控制力大大減弱,到底收了多少,用了多少,全憑地方督撫良心。況且,厘金這種臨時性的經濟手段在太平天國滅亡繼續存在,這也就嚴重破壞了晚清時期的政治體制。

再者,厘金徵收的方式非常簡便,只要在重要路段、江河之上設卡便可,導致了後來厘金徵收泛濫,百姓被盤剝的更加厲害。更為重要的是,厘金的徵收嚴重影響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致使四民俱困。無疑,厘金制度是禍國殃民之舉。

湘軍籌措軍餉的第三條途徑便是依靠地方政府徵收漕糧、田賦。在這方面,湖南對湘軍的支持很大,在戰爭初期,湘軍所有的供應皆有湖南提供。出省作戰後,湖南仍然向其提供大量兵勇、糧食。據湖南巡撫駱秉章奏報,從咸豐四年到九年這段時間,湖南共給湘軍提供了600餘萬兩白銀。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總之,無論是捐輸、厘金還是田賦、漕糧,都需要獲得地方政權才能獲取。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撫後,湖北又成了湘軍的重要根據地。而曾國藩最終不看人家眼色的時候,是在1860年,當時他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湘軍的軍餉才算得到了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總督能文能武深受百姓愛戴,皇帝下旨:這人太能幹了,趕緊革職
會試主考官被和珅陷害,乾隆明明認為其中有冤情,偏偏還落井下石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