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展再現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

一展再現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

原標題:一展再現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


  黎元洪致孫中山函


李仙根致古應芬函


周恩來致汪精衛等人電


觀眾在基本陳列展覽互動區域體驗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大本營出入證


鄧澤如致古應芬函


章炳麟致陳炯明函


朱執信致古應芬函


孫中山、宋慶齡與大元帥府要員在帥府合影


蔣介石致古應芬函


戴季陶致古應芬、鄧鏗函


李福林致古應芬函


廣州國民政府委員選舉名單

本版撰文/黃宙輝 李興國


圖/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提供


11月8日,經過一年多時間改造提升的基本陳列《捍衛共和 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以全新面貌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北樓與公眾見面。該基本陳列通過文物130餘件套、圖片400餘幅、多媒體及場景等,生動、立體再現了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的史實。本次改造提升有哪些亮點?且聽一一道來。


A


20年間兩次改造提升基本陳列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籌建於1998年。「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基本陳列是該館的主要展覽,至今已經過了兩次改造提升。


其中,最初的基本陳列完成於2001年。由於建館之初,館藏文物和照片幾乎為零,這次展覽在展示方式、施工技術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不過,這個基本陳列還是通過歷史圖片和複製品,簡明扼要地展示了孫中山1917-1925年間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的歷史概況,與該館南樓的復原展形成了良好的互補。


第一次改造提升是在2009年。在經費極為有限的條件下,該館在基本不改變展覽基礎設施和展示形式的前提下,對展覽的歷史圖片進行了大幅更新,使用了十餘件文物。


在此之後,尤其是2011年以來,該館的文物徵集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6年,館藏文物已超過一萬件。其中,與帥府政權密切相關的文物資料有數百件,其中絕大部分為珍貴文物(三級以上文物),對原有基本陳列進行全面提升,具備了一定的文物基礎。此外,原有展示形式比較單一,展出時間已久,不能夠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


2016年,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該館決定對這一基本陳列進行第二次全面改造提升,並得到了上級機關的支持,廣州市文廣新局批複專項資金用於此次改造提升。2017年3-5月,該館組織業務人員編寫完成了展陳提綱。隨後,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承建和監理單位。同年8月中旬,該項目進入深化設計和工程施工階段。同年12月20日,該項目基本完成布展工作,具備試運行條件。今年5月和8月,上級部門先後召開專家評審會和實地檢查;10月,上級批複同意該基本陳列對外開放。

B


重讀歷史體會孫中山寶貴精神


經過全面改造提升的「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基本陳列,突出體現孫中山「吾之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寶貴精神,以及不斷追求進步,晚年實現重大思想飛躍的廣闊胸懷。


本次基本陳列,除前言、序廳和結語外,主要包括「創建中華民國軍政府」「創建中華民國政府」「創建陸海軍大本營」和「中山北上與帥府改組」四個部分。


其中,序廳部分是整個展覽的歷史背景,簡要介紹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至1917年7月間,民主共和誕生之後遭遇的各種挫折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不屈不撓奮鬥的過程。


第一部分,重點介紹孫中山第一次南下廣東開展護法運動,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在廣東士敏土廠開府辦公、領導護法運動以及護法受挫等重要歷史。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孫中山組織驅逐桂系軍閥,回粵重建護法大本營,就任「非常大總統」,「援桂」「北伐」,以及陳炯明所部發動「六一六兵變」導致北伐受挫、二次護法運動失敗的歷史。


第三部分,重點介紹孫中山組織驅逐陳炯明,第三次在廣東建立陸海軍大本營,領導國民黨改組,召開國民黨「一大」,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創辦黃埔軍校和國立廣東大學,平定商團叛亂,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等重要歷史。


第四部分,重點介紹1924年11月孫中山離粵北上共商國是,在北京病逝、兩次東征及大元帥大本營改組成為廣州國民政府的歷史。


C

改造對歷史文物建築零損傷


本次全面改造提升的基本陳列,更加生動和立體,令觀眾耳目一新。「本次基本陳列更注重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程存潔介紹,改造前的展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主要依託於文物建築,對於文物建築安全構成一定的隱患;而在此次改造中,嚴格遵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實施,以「零依附」原則實施基礎裝修,對於文物建築零損傷,並對歷史存在的孔洞問題進行了全面修補,做到了對於歷史文物建築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在可移動文物展示上,使用恆溫恆濕櫃,有效降低對於可移動文物展品的損傷。


其次,本次改造提升在展品質量和展示形式上均實現較大提升,更符合該館作為省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定位。此次改造提升共使用文物130餘件套(之前為10餘件)、圖片400餘幅(之前為200餘幅)、多媒體(投影、觸摸屏、電視等)及場景等十餘處(之前僅2處),幻影成像1處,情景還原2處。


此外,本次基本陳列的展陳內容更加豐富。此次新展出的一百多件珍貴文物中,多數是首次展出,其中蘊含了大量鮮為人知的重要歷史信息,對於觀眾了解這段歷史,對於學者研究這段歷史都有重要啟發意義。


記者留意到,展覽中還使用了多處觸摸屏,在有限場地中拓展了展示空間;通過使用電報機互動系統介紹傳統電報發送的特點,使用電話機解讀文物信函的內在信息,使用多媒體系統介紹重要歷史瞬間,讓觀眾觀展的體驗更為多元和生動。


D


透過珍貴文物


講述歷史故事


展出130餘件套珍貴文物,並透過這些珍貴文物生動地向觀眾講述背後的歷史故事,是本次基本陳列的一大亮點。


黎元洪致孫中山函

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退位,同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時任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獲悉後,致函孫中山,懇請其「以四萬萬生靈為念,勉為其難」。


孫中山、宋慶齡與大元帥府要員在帥府合影


孫中山南下開展護法運動,得到了大批革命精英人士的支持。1918年3月7日,孫中山、宋慶齡與大元帥府軍政要員在大元帥府後花園合影。


(劉紀文先生家屬捐贈)


章炳麟致陳炯明函(古應芬之子古滂先生捐贈)


章炳麟是著名的革命元勛、國學大師,也是孫中山南下廣州領導第一次護法運動時期第一任的大本營秘書長。1918年6月19日,他致函陳炯明,對於陳率領援閩粵軍到福建開拓新局面表示高度讚賞,並對孫中山離開廣州後廣東軍政府的內訌表示譴責。


戴季陶致古應芬、鄧鏗函


1920年11月28日,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建護法軍政府。對此,戴季陶表示十分高興,尤其對於孫中山與陳炯明合作的未來前景充滿希望。1920年12月20日,他致函古應芬和鄧鏗,表示「對世界有一博士(指孫中山),對中國有一將軍(指陳炯明)」,「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大本營出入證


1923-1925年間,陸海軍大本營發給古應芬的出入證。

朱執信致古應芬函


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正式應用于軍事作戰。在反攻廣東的過程中,粵軍將領陳炯明等人已高度重視飛機的作用。1920年7月9日,朱執信致函古應芬,提到陳炯明關於購買飛機的兩個條件:一、必須飛機運到漳州方能交易;二、須有熟悉飛機的西方技師駕駛。


李福林致古應芬函


1923年初,粵、滇、桂等反對陳炯明的聯軍將陳炯明部逐出廣州後,函邀孫中山南下廣州主持局面。同年1月26日,桂系沈鴻英部突然發動「江防事變」,企圖獨佔廣州。粵軍將領李福林參加了江防會議並成功脫身,當晚他致電古應芬,陳述了江防事變的情形,並請其電告孫中山暫勿返粵。


鄧澤如致古應芬函


1923年10月16日,國民黨改組預備會議在大元帥府召開。會後,孫中山特派胡漢民、林森等九人為臨時執行委員,特派汪精衛、李大釗等五人為候補委員,籌備國民黨改組事宜。這是鄧澤如就此事及有關召開會議事宜致古應芬信函所附的名單。


蔣介石致古應芬函


大本營的經濟十分拮据,黃埔軍校的經費也是左支右絀。1924年12月17日,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致函古應芬,要求其儘快撥經費,否則無法維持,將引咎辭職。據該信函的捐贈者古滂先生告知,上世紀80年代,蔣經國聞知該信後,曾提出以1000萬新台幣向古滂購買該信,被其婉拒。如今捐贈予大元帥府,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孫中山大元帥府 紀念館概況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是依託孫中山1917-1918、1923-1925年兩次在廣州建立政權的大元帥府舊址而建。其前身是創建於1906年的廣東士敏土(水泥)廠辦公樓,迄今已有112年建築歷史。該館總佔地面積為8020平方米,由南北兩座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和門樓等組成。該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目前,該館南樓設「帥府百年」復原陳列,集中展示孫中山1923-1924年在帥府辦公時的場景;南樓迴廊設有「帥府名人像傳」。北樓二樓和三樓的東側為新改造完成的「孫中山在廣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權」的基本陳列。北三樓西側為9月29日開幕的《程潛與新中國》專題展覽。


李仙根致古應芬函


1925年2月10日,孫中山的秘書李仙根致函古應芬,詳細介紹了孫中山的病情。同時提到一個細節,孫中山最初在北京協和醫院接受西醫治療,在西醫宣布束手無策時,曾有人建議孫中山嘗試接受中醫治療,遭到孫中山拒絕。他提出,在中國最有名的西醫醫院中接受中醫治療,如果無效,自然毫無意義;如果有效,對於西醫在中國的傳播將是重大打擊。後來,病勢進一步發展,在宋慶齡等人苦勸下,孫中山勉強同意接受中醫治療,但提出必須搬離協和醫院。這便是後來孫中山遷移至鐵獅子衚衕並在那裡病逝的原因。


周恩來致汪精衛等人電


1925年,周恩來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身份參加東征。這是他自石龍行營致汪精衛、陳公博、古應芬等人的電文,其中介紹了所部集結準備進佔惠州情形。


廣州國民政府委員選舉名單


1925年6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決定撤銷大元帥府,成立國民政府,組織最高行政機關國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等16人為政府委員,以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許崇智、林森等5人為常委,汪精衛任主席。


製圖/李煥菲

作者:黃宙輝 李興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羊網 的精彩文章:

「氣泡星雲」 與「星雲玻璃球」
《喜悅,歡騰》 俄羅斯女聲驚艷

TAG: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