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無賴拾金,發良心雪中交還失主,心存善念自然得福報

無賴拾金,發良心雪中交還失主,心存善念自然得福報

《坐花志果》全書共八卷,以見聞和聽聞,記敘各種匪夷所思的因果故事,羅列了善惡有報的因果,每篇故事,都以「七言詩」開篇,扼要講述故事梗概;而文末又以坐花主人的名義點評故事,闡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

這些故事輾轉曲折,振聾發聵,然而又淺顯易懂,讓人看後不得不反思如何做人的道理。自成書以後,一直深受大眾喜愛。本文選擇其中一篇,以原文對照白話文翻譯的方式列出,希望大家看後能有所感悟,歡迎留言評論。

原文:

行本無賴度殘身 惡念頓除發善心

坐雪持銀俟失主 前愆赦去錫功名

張觀察,京口人。為諸生時,家貧無行,人畏之如虎。而性頗豪邁,訛索所得財,隨手散去。里中貧人亦多賴助,以故家無宿舂。

某年除夕,不能舉火。念親故皆有宿嫌,且多齷齪小人,無可告者。又不甘作搖尾乞憐狀。薄暮無策,持婦破布裙,詣典肆強質錢千文,市斗米酒肉香楮,貯籃中攜歸。

家在陋巷中,天雨路滑,將至家,失足絆跌,籃中物皆傾翻。憤極,歸攜燈往照,拾得一袋,入手頗重。持歸視之,中有元寶二枚,碎銀數十兩,洋錢百餘,零錢數百,帳簿一冊,手摺數扣,知為某綢庄物。大喜,計得此,可以小康。

將攜入內,忽念此必店伙收帳所遺,無以償主,將喪其生,不如俟來覓還之。遂藏其袋,而以袋中零錢復市米歸,令婦炊煮,身自秉燭坐門外風雪中。

未幾,見一老者與兩少年,持綢庄燈沿路照看,形色倉皇。觀察知為失物者,俟近喚問之曰:「若尋何物?」老者故識張,知其行無賴,不敢直言,支吾思遁。

張變色曰:「若持燈四照,不覓所遺,將相人門戶,夜間作賊耶?不實告我,必不令汝去!」老者不得已,始吐實曰:「適以收帳過此,小憩道旁。遇雨急行,遺一布袋,故來尋覓。今不見,想為行道者拾去矣!」

詢其中有何物,老者具言銀錢帳物,歷歷相符。張笑曰:「然則曷過余家小坐,拾物人余已知之。」老者揖張曰:「如先生知之,請即見告,不敢輕造潭府。」張笑曰:「是不可立談。敝廬即在此,翁何吝移玉?」

老者猶豫不敢行,張拉之入。坐定,翁復曰:「如先生知之,請即見告,感且不朽。」張唯唯。入持茶出,詢翁店中司何事,曰:「收帳。」

曰:「今失此奈何?」

老者淚涔涔下,曰:「傾家不足償,有死而已。」因復曰:「先生如知之,求即見告,感且不朽。」

張又唯唯。老者疑其戲己也,起立欲行。

張笑曰:「翁少坐毋躁,拾翁物者余不知。余小有資蓄,當以償翁。」遂出袋示之曰:「此足償翁所遺否?」

翁大驚,顧畏張,囁嚅不敢言。張慰之曰:「翁勿疑我!我若利此囊中物者,適已牲醴酬神,閉門酣飲矣!何事踽踽坐風雪中,候翁相告為?」因盡出其銀洋,置之桌上,曰:「銀洋猶是也,錢則藉以易米矣!」

翁大喜過望,叩頭無算。起則請張取其半。張正色拒之。翁曰:「先生不取,某亦不敢行。」

張笑曰:「必欲見惠,假我兩洋,俾新正得啖飽飯足矣!翁見其意誠,不敢復言,予以兩洋,叩謝而去。

張以所得洋,復出市酒脯歸,獻神祀天。夫婦對酌,既醉而寢。夢為人縛去。見一王者,如文昌帝君狀,訶之曰:「汝多行不義,不亟改,當墮餓鬼道!」方乞哀間,忽有人持狀入白。王者色頓霽,曰:「此事大善,足蓋往愆。當還其祿籍,入本年秋榜。」

復謂張曰:「汝歸,當益折節改行,前程未可量也。」張寤,知以還銀事,得邀神佑。質明即具疏焚文帝前,誓遵行功過格,以贖往愆。

未幾,前老者衣冠來謁謝曰:「昨晚非先生,一家老弱命俱休矣。已告敝東,必有以奉報。」張遜謝。自此益勵行為善,而貧愈甚,常數日不舉火。

孟秋中浣,諸生俱赴金陵試。惟張不名一錢,糊口不暇,不復作入闈想矣。忽遇前老者曰:「君何以尚不赴試?」告以貧故。老者曰:「君善士,鄉試豈可不去?請歸俟我於家。」

張諾之,及歸。老者隨至,出二十金畀之曰:「此余所積修金,君可附舟速行。」張感謝受之。老者既去,私念以金應試,事涉渺茫,不如留資薪米,可半年無凍餒憂。意不欲行,又慮無以對老者。

方躊躇間,聞叩門聲。啟視,老者偕一少年復至,謂張:「此即敝東,感君高義,久思有以奉報。聞君將赴試,慮尊眷獨居,無以資薪水,謹備二十金,白米四石奉贈,抒君內顧憂。」張大喜過望,遂附便往試。揭榜果中,老者復偕其店東來,贈以計偕資。竟聯捷成進士,仕至觀察。

坐花主人曰:「一念之善,足蓋百愆。出餓鬼而登祿籍,何其捷也!豈非天道無成見,惟視其人之自取乎?雖然張之能為此,亦其素性豪邁,樂周貧乏,尚有善根耳!豈世之齷齪訟師,助強凌弱,錙銖必較者所可同日而語哉?」

白話文翻譯:

張觀察,京口人,年青作秀才時,家裡貧窮為人無賴,大家都像怕老虎一樣怕他。此人性情豪邁,即便欺詐得來的錢財,也施捨別人,周邊窮人多有依賴他,所以家裡沒有隔夜糧。

一年除夕,張家沒米,心想親戚們多是齷齪小人,沒有可以可以求助的,不願去求可憐。沒辦法拿老婆的破布裙,在當鋪強買強賣換了一千文錢,買米、酒、肉、香、紙錢,放在籃子里拎回家。

回家路上在破巷子里,下雨路滑,不小心摔倒,籃子里的東西都打翻了,他非常生氣。拿燈發現一個袋子,很有點分量, 裡面有元寶二枚,碎銀數十兩,洋錢一百多,零錢數百,帳簿幾卷,估計是某家綢緞莊的東西。

張十分歡喜,心想可以過好日子了。然而想到若是店裡夥計因為不能向主人交帳,估計將會賠上命,決定等他來找還給他。他收好袋子,用零錢買米煮飯,自己點著蠟燭冒著風雪坐在門外等待。

沒多久,一老先生和兩個少年舉著綢庄的燈沿路照看,神色慌亂。張知道是失主,等他們走近就招呼問道:「你們找什麼?」老先生知道張是無賴,不敢言語,支支吾吾想走。

張變了臉色說:「你們打著燈籠到處照,不是找丟物,難道是來作賊的嗎?不老實告訴我,就不讓你們走!」

老先生不得已說:「之前收帳路過這裡,在路邊歇腳,因為下雨丟下一隻布袋,所以來尋找。現在找不到,想必是過路人撿走了。」

問袋中有什麼,老先生說的銀錢帳物,都能對上。張笑說:「那麼何不到我家坐一坐?撿東西的人我已知道了。」

老先生向張行禮說:「如果先生知道,就請告訴我,不敢隨便打擾你。」

張笑著說:「別站在外面說話。我家就在這裡,老先生何必吝惜移步呢?」

老先生猶豫不敢動,張把他強拉進家。老先生說:「如果先生知道,就請告訴我,感激不盡!」

張嗯嗯答應,進去端茶出來,只是詢問老先生店裡幹什麼事。

老先生回答說:「收帳。」

張問:「現在丟失了怎麼辦?」

老先生淚如雨下,說:「傾家蕩產也賠不起,只有賠命了。」接著又說:「先生若知道,求您趕緊告訴我,感恩不盡!」

張又嗯嗯答應。老先生懷疑張是戲弄自己,站起來想走,張笑說:「老先生稍坐別急,撿東西的人我不知道,不過我有點點積蓄,可以補償老先生。」於是拿出袋子說:「這夠抵償老先生的損失嗎?」

老先生很吃驚,害怕地望著張,想說又不敢說。張安慰他說:「老先生不要懷疑我。我要是貪這袋裡的東西物,早已拿去買祭品祭神,關門痛飲了。何苦獃獃地坐在風雪中,等你來相告呢?」然後拿出所有的銀兩,放在桌上,說:「銀兩還在,零錢借去買米了。」

老先生大喜過望,叩頭感謝,請張取一半錢財。張鄭重拒絕。老先生說:「先生不取,我也不敢走。」張笑說:「非要給我,就借兩塊洋錢,大年初吃頓飽飯足夠了。」老先生見他是真心,不敢再說,拿兩塊洋錢送他,拜謝而去。

張用得到的洋錢,又出去買酒肉回來,祭祀神天,然後夫婦對坐喝酒,直到喝醉而睡。夢裡被人抓去,見到一個大王,好像是文昌帝君,呵斥他說:「你多行不義,再不改正,應當墮入餓鬼道!」

張正在哀求,忽然有人拿著狀子進來報告,大王臉色馬上溫和了,說:「這是善事,可以抵以往的罪過。應當再給他福報,考中本年秋天的科舉。」又對張說:「你之後應當痛改前非,前程不可限量。」

張醒來,心想是銀子的事,連忙感謝神靈。天亮後,就在文昌帝撰文悔過,發誓之後改正以前的過錯。

不久,丟銀的老先生來感謝:「昨晚如果不是先生的恩德,一家老小的性命就完了。我已告訴我的東家,必定有所回報。」張謙遜回敬。從此更加努力行善,但窮困越來越嚴重,常常幾天不能開火做飯。

初秋中旬,所有秀才都去金陵參加考試。只有張因為吃飯都成問題,就不想去考試。忽然遇到老先生問他:「先生為什麼還不去考試?」

張回答說因為窮沒有錢。老先生說:「先生是善人,考試怎麼可以不去?請先回家等我。」張答應。到家後,老先生接著就到了,拿出二十兩銀給他說:「這是我積蓄的工錢,先生可以搭船去。」

張生感謝收下。老先生走後,張心想拿這些錢去考試,事情依然很渺茫,不如留下當生活費,至少半年不愁凍餓。於是就不想去,又顧慮不好向老先生交待。

張正在猶豫,聽到有敲門聲,開門看,老先生帶一少年來,對張說:「這就是我的東家,感動先生的仁義,早就想有機會回報。聽說先生要去考試,想到先生家眷孤單在家,沒有生活來源。特意備二十兩銀,白米四石奉送,可解先生後顧之憂。」

張非常歡喜,就去考試了。沒想到考中了,老先生和東家又來,贈送進京趕考的路費,竟然聯捷考中進士,官職做到觀察使。

坐花主人(作者)說:「一個善念,足夠抵償百罪,出餓鬼道而登上福祿名冊,哪有捷徑啊!天道之理並非一成不變,重在自己的抉擇取捨嗎!象張生這樣能作到見巨利而不貪,是他一貫性情豪邁,樂於周濟貧困的善根所致!比起那些心地骯髒,助強凌弱,分毫必較幫富人打官司的人,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嗎!」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民間傳說:青龍狂肆翻江河,三尺銀針釘深潭
畫符為什麼一定要用黃紙?有這幾個原因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