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沙江堰塞湖20公里水上通道打通

金沙江堰塞湖20公里水上通道打通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肖正東 特約記者彭小明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

「一、二、三,嘿!」11月9日下午16時許,隨著第77集團軍某工兵旅舟橋10餘名官兵一聲吆喝,最後一塊舟橋搭建完畢,一艘漕渡門橋屹立在金沙江上,隨即搭載1輛挖掘機開拔駛向堰塞湖堰塞體執行救援任務。

據了解,金沙江堰塞湖救援行動以開挖泄流槽泄流為主,目前已有數台挖掘機展開作業。由於坍塌土石量大,水位持續上漲,仍需大量的大型工程機械緊急參加施工。由於陸路通道阻斷,打通水上通道迫在眉睫。

「漕渡門橋由於可負載大、操作安全性高,常常被大家譽為『諾亞方舟』。」11時40分,在前往堰塞湖堰塞體勘察情況的衝鋒舟上,該旅副旅長田昇平告訴記者。輕舟破浪前行,被堰塞湖淹沒大半的熱多村和中心小校映入眼帘。一些瀕臨被淹的房屋空無一人,當地鄉親已經被轉移到附近安置點。

從漕渡門橋吃水點到堰塞湖堰塞體,長達20公里。這條水路兩邊高山林立,水面上還漂浮著空油桶、樹榦等雜物。經過1個半小時水上機動,田副旅長帶5名官兵抵達堰塞體,選定了渡口。

返回後,記者在江達縣波羅鄉現場看到,衝鋒舟、汽艇首先下水,偵查水流速度、和相關水域地質情況。平台車緩緩退向金沙江,完成舟車泛水。17名身穿救生衣的官兵按作業隊形展開,熟練進行推開、拉攏、連接、檢查等動作。舟橋營營長孫光旭擔任渡場長,指揮官兵協同作業。

孫光旭告訴記者,經過46個小時晝夜強行軍抵達任務點後,他們沒有安營紮寨就投入救援任務。按照任務分工,僅用16分鐘即完成首艘漕渡門橋開設。舟橋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多次在搶險救災中發揮重要作用。不久前,他們在長江瀘州段以90分鐘時間成功搭建280米浮橋。

「看到金珠瑪米效率這麼高,回家的信心又多了些。」29歲的藏族男子多吉就住在江對面的熱多村,堰塞湖險情讓他有家不能回,搬到了附近的安置點。望著開向下游堰塞體的漕渡門橋,他的臉上露出了黝黑的笑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觀眾投票突破1200萬
「浦東先生」趙啟正:浦東開發是首交響樂,作為演奏員三生有幸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