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檢篩查腫瘤標誌物有必要嗎?

體檢篩查腫瘤標誌物有必要嗎?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從名字上看就像是腫瘤的身份證一樣,腫瘤標誌物升高似乎就說明了腫瘤的到來。這個名字真的很容易令人產生誤解,因為現階段腫瘤標誌物並不是那麼理想的判斷有無腫瘤的檢查項目。理論上,一個理想的腫瘤標誌物應該有以下兩個特徵:

第一是器官特異性,比如只在肺部才能產生,其它器官都不能產生;

第二是惡性腫瘤特異性,只由這個器官的惡性疾病產生,良性病變不會產生。

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理想的腫瘤標誌物出現。但臨床上有些腫瘤標誌物是有一定的用處,這需要看用在什麼人群身上,用作什麼目的,是篩查還是監測腫瘤有無複發。

下面,就一些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是否該用於篩查作一個梳理和澄清。

體檢篩查腫瘤標誌物有必要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常見的腫瘤標誌物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種胎兒肝臟產生的蛋白,但也會在肝癌、肝炎等疾病中產生。由於國人乙肝感染率高,肝癌的早期發現成為了很迫切的需要。在國內的肝癌篩查研究中發現,在慢性乙肝感染者中,甲胎蛋白聯合肝臟超聲有助於早期發現肝癌。因此,我們推薦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半年查一次肝臟B超,聯合甲胎蛋白進行肝癌篩查。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不是器官特異性的,在妊娠婦女中可升高,在一種少見的卵巢腫瘤內胚竇瘤中也會升高。甲胎蛋白也不是惡性腫瘤特有的,在肝硬化、活動性肝炎中可升高。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

這是器官特異性的,只能在男性的前列腺中產生。但是,這個指標不是惡性腫瘤特有的,在良性前列腺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中也會升高。關於前列腺癌的篩查一直存在爭議,不同的學術組織間也有明顯相左的觀點。

例如,美國泌尿外科學會推薦在50歲以後每年進行PSA檢查以早期發現前列腺癌,但美國預防服務任務組(USPSTF)卻不推薦進行篩查。原因是他們認為,由於PSA升高帶來了過度的檢查和治療,給患者製造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而有些高質量研究的結果認為儘管診斷出了更多的前列腺癌,卻不能減少前列腺癌的死亡率。

這不是說前列腺癌不好醫治,相反是因為前列腺癌生長很慢,對治療非常敏感,儘管不少人診斷出了前列腺癌,但卻不是因為前列腺癌而死亡。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癌症學會(ACS)不推薦對早期前列腺癌合併有其它疾病、預計壽命不超過10年的患者進行抗前列腺癌治療的原因。

癌胚抗原(CEA)

體檢篩查腫瘤標誌物有必要嗎?

癌胚抗原主要用於判斷腫瘤的預後及監測結直腸癌有無複發,不用於篩查。

預後,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疾病的預期結局是好還是壞。比如在診斷結直腸癌時,血裡面CEA越高,就提示這個患者的預期結局越不好。但CEA不只是在結直腸癌中產生,任何的腺癌中都可以產生CEA,如肺腺癌、胃腺癌、胰腺腺癌等等。更重要的是,CEA在多種良性疾病中也會升高,感染可能使CEA升高,慢性支氣管炎CEA會升高,就連吸煙者CEA也高於非吸煙者。所以,目前的CEA化驗報告都會給出兩個參考值範圍,一個是非吸煙人群的,另一個是吸煙人群的。

糖類抗原125(CA125)

CA125一般用於卵巢癌的篩查。世界上最大的關於卵巢癌篩查的臨床試驗——英國卵巢癌篩查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UKCTOCS)在2015年的結論顯示,血清CA125在有選擇性的結合陰道超聲篩查下評估卵巢癌風險,篩查腫瘤0-7年可以降低卵巢癌死亡率8%,7-14年降低28%,平均降低20%。所以,CA125和陰道超聲的合理結合,在某些年齡組的女性中進行卵巢癌篩查中確實有意義。

其它腫瘤標誌物

糖類抗原15-3(CA15-3)可用於乳腺癌治療後的隨訪監測,但不用於篩查。還有一大類糖類抗原包括CA19-9、CA72-4、CA242都沒有證據說明可用於篩查。一些所謂的肺癌標誌物,如組織多肽抗原(TP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神經烯醇化酶(NSE),作為篩查也沒有用。

更有甚者,把鐵蛋白也作為腫瘤標誌物來檢查,儘管它在部分腫瘤中可以升高,但該指標在很多情況如慢性炎症的情況下都可以升高,實在太不特異了。就像有些腫瘤可以引起白細胞升高一樣,會有人拿白細胞作為腫瘤標誌物去檢查嗎?

有些人可能會問,腫瘤標誌物升高到幾千上萬也沒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普通的良性疾病一般不會出現腫瘤標誌物劇烈升高的現象,升高几千上萬肯定是要高度懷疑腫瘤,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有比較明顯的癥狀。而做體檢的人群,絕大部分是沒有什麼癥狀的,查出來的腫瘤標誌物也只是輕度升高,拿到這樣的結果除了增加心理負擔和過度檢查的風險,沒有其它用處。

腫瘤篩查背後的原理

體檢篩查腫瘤標誌物有必要嗎?

腫瘤篩查需要結合每個國家地區的高發腫瘤類型、社會經濟條件、醫療資源可及性等多種因素而做。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發病率最高的腫瘤,每6個男性就有1個是前列腺癌患者,所以美國對前列腺癌篩查有熱情,哪怕目前的研究還有不一致的地方。美國可不會去做乙肝導致的肝癌篩查,因為他們沒多少乙肝。

篩查還要考慮風險和獲益,篩查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結果不準確性帶來的過度檢查治療以及篩查者的心理負擔。比如用低劑量CT篩查肺癌,發現有異常的比例高達20%,但真正診斷為肺癌的不到2%,如果對這20%都進行有創的確診手段,顯然會增加很多風險。實際上我們也不會把所有異常的結果進行進一步檢查,只是對高度懷疑為腫瘤的異常進行再次評價。

篩查的最終目的是看能否通過篩查降低這一類腫瘤在人群中的死亡率,因此篩查是一個群體行為,要對群體的花費和效果進行權衡。如果花費巨大,帶來的效益甚微,恐怕很難推行下去。這也就是認為大概不會有政府壕到推動PET/CT做腫瘤篩查,因為實在太貴了,一次檢查需花費一萬元左右,並且,PET/CT在腫瘤篩查方面也不見得比其它手段更好。

有人會問,你說篩查腫瘤標誌物沒有意義,這位女士不是因為腫瘤標誌物升高引起重視,從而最後發現了結腸腺瘤,而腺瘤很可能在數年後就發展成為結腸癌,她現在做了內鏡下腺瘤切除,對她不是有好處嗎?我承認,這位女士看上去是從檢查中獲益了。但按照規範,這位女士應該從45歲開始每10年做一次結腸鏡,如果她按照這樣的規範去體檢,可能早就發現腺瘤了,跟查不查腫瘤標誌物沒有關係。

當然,我們上面說的都是針對一般風險的人群而言,對於有明顯腫瘤家族史或遺傳性腫瘤基因攜帶者的個體而言,有些篩查要更早進行,也要更頻繁進行,這應該根據每個個體的具體情況而定。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肝癌學堂」獲取更多健康知識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四步 你的肝臟該減肥了
肝臟在「硬化」前 身體有3個變化 多喝3水 慢慢逼退肝硬化

TAG:肝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