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海軍覆滅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的中國生產力低下?你同意么

北洋海軍覆滅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的中國生產力低下?你同意么

原標題:北洋海軍覆滅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的中國生產力低下?你同意么


東海戰中,北洋水師的陣形如同中國足球隊的陣型一樣飽受詬病――《甲午風雲》中描述「北洋水師擺了個奇怪的隊形」,有參戰外國顧問回憶因為主將怕死,北洋水師擺了一個旗艦在中央拖後的月牙形陣形,這個消極的陣形使兩翼弱艦遭敵猛攻損失慘重。


這是一種錯誤的回憶。實戰中,北洋水師擺出的是一個凸出的新月形橫隊,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而且頗為兇悍的進攻陣形,沖在最前面的正是旗艦定遠號!而日軍使用的是狀如一字長蛇的單縱陣,試圖包圍北洋水師前後夾擊。實戰證明這個陣形成功了。但他們採用這樣的陣形是偶然的嗎?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開始重建,1909年合併為巡洋艦隊。


北洋海軍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支海軍艦隊,曾揚威海上,雄極一時,成為亞洲一流的強大艦隊。然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使僅僅歷經不到7年時光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研其北洋海軍覆滅原因則有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北洋海軍覆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封建專制的中國生產力低下、經濟基礎薄弱,缺乏堅實的國內工業基礎,而使具有近代意義的海軍,得不到先進和充足時物質條件去維持和發展。


儘管當時的洋務運動創建了海軍,也跟不上日新月異的近代發展變化的軍事科技形勢,及時地使海軍更新換代,保持不變的海上強大力量;其次,是由於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社會的政治體製得到了改善,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近代經濟基礎,為日本海軍迅速崛起、趕上、超過,並最後戰勝北洋海軍奠定了良好基礎。


再次,由於清朝統治集團政治上的腐敗無能和軍事制度的落後陳舊以及戰略戰術上面的錯誤,使北洋海軍不能戰勝日益強大的日本海軍,使之加速了他最終的失敗。


另一種觀點認為,北洋海軍覆滅主要原因是李鴻章和中國軍政當局在戰略全局中籌措不力,缺乏積極爭奪制海權的「海上決戰」的戰略理想;其次,則是戰役指揮員丁汝昌在戰場指揮上的嚴重失誤,而後者比前者對北洋海軍失敗的影響更大。


身任提督重任的丁汝昌對北洋艦隊指揮嚴重失誤的,一是未能積極大膽地撲捉有利戰機,堅持實施以突擊日軍登陸輸送隊為主的抗登陸作戰;二是置李鴻章與朝廷的多次明令於不顧,率北洋海軍株守軍港,坐以待斃。使海軍艦隊失去了機動攻擊作戰的可貴空間而陷入「虎落平川」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難,處於被動挨打,直至失敗後釀成全軍覆滅。


中日甲午戰爭以北洋海軍的覆滅以中國的戰敗而告終,自有其複雜而深刻的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分析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滅的主要原因到底是因為當時的工業落後、生產力低下和日本強大及清政府制度落後等原因呢?還是主要因為當時軍政當局籌措不力和戰略戰役指揮的失誤呢?


一方追求的是世界最先進,一方追求的是打垮世界最先進,兩軍建軍的指導思想不同,在東海戰中造成了不同的結果。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糊塗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小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