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進擊的華天科技:20億元投建高端汽車電子封裝線

進擊的華天科技:20億元投建高端汽車電子封裝線

國內封測大廠華天科技近半年來動作頻頻,繼投資80億元在南京建設封測基地、攜手華天電子集團29.92億元收購Unisem後,日前再砸20億元在崑山投建高端汽車電子封裝生產線。

進擊的華天科技:20億元投建高端汽車電子封裝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崑山市政府

20億元加碼崑山投建封裝線

崑山市人民政府網消息顯示,11月7日下午,華天科技(崑山)電子有限公司高可靠性車用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項目簽約儀式在崑山開發區成功舉行,至此華天科技在崑山布局三條技術領先的高端封測量產產線。

據悉,該封裝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將利用華天崑山公司現有空地建設廠房,總建築面積約3.6萬平方米。項目達產後,年新增感測器高可靠性晶圓級集成電路先進封裝可達36萬片,年新增產值約10億元人民幣,將形成規模化的高可靠性車用晶圓級封裝測試及研發基地。

華天科技(崑山)電子有限公司為華天科技的控股子公司,致力於CIS圖像感測器、MEMS、LED、Bumping、指紋識別、FO、SSP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封裝測試和研發。此次新簽約項目主要針對車載圖像感測器晶圓級封裝測試,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華天科技(崑山)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智軼向媒體表示,崑山三大產線形成鏈條,具備了晶圓級高端封裝測試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國內外一流的集成電路企業,只要做晶圓級封裝測試,在別的地方可能需要在兩三個工廠才能完成,而在這可實現「一站式」完成。

據悉,2017年4月,華天科技(崑山)電子有限公司承擔的「國產中道工藝高端封測裝備與材料量產應用工程」項目和「12英寸國產裝備新工藝開發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立項。此次簽約的新項目,即為「12英寸國產裝備新工藝開發與應用」項目。

國內投建新產線、海外併購Unisem

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IC封測代工業者排名中,華天科技排名第六,在國內僅次於長電科技。隨著汽車電子與5G等風口的到來、國際及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變化,這家國內封測大廠今年也在尋求進一步發展。

從大動作上看,華天科技今年的重大布局主要包括在國內投建新產線、在海外併購企業兩大方面。

在投建新產線方面,除了這次在崑山的20億元項目簽約,今年華天科技還宣布在南京投建封裝產業基地。今年7月6日,華天科技宣布與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簽訂了項目投資協議,擬在在南京投資新建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80億元,分三期建設,主要進行存儲器、MEMS、人工智慧等集成電路產品的封裝測試。

9月19日,華天科技公布了南京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基地項目進展,表示負責該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記註冊,並已取得營業執照,公司名稱為華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5億元。

海外併購方面,9月12日,華天科技宣布擬29.92億元收購馬來西亞封測企業Unisem,涉及股份為馬來西亞聯合要約人持有的24.28%以外的75.72%Unisem股份,其中公司最高收購比例為60%,收購對價不超過人民幣29.92億元(公司收購不超過23.71億元)。

據悉,Unisem成立於1989年,2017年營收約人民幣24.44億元,凈利潤約人民幣2.65億元,主要客戶以國際IC設計公司為主,包括Broadcom、Qorvo、Skyworks等公司,歐美地區營收佔比超60%。

2017年華天科技2017年營業收入為70.10億元,兩者合計營收將近百億元,進一步拉近與排在前面的競爭者距離、提升市場份額,並囊獲一批歐美地區的優質客戶,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華天科技2018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4.42%;凈利潤3.27億元,同比下降15.55%;華天科技表示受生產成本以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預計公司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30%~0%。

從業績上看,今年華天科技並不算出彩,但隨著新建產線的落地投產以及收購案進一步落實,華天科技接下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備註:以上內容為集邦諮詢TrendForce原創,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歡迎轉發或分享,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取得授權。

圖片聲明:封面圖片來源於崑山市政府官網,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匯頂科技加持華為Mate 20 Pro 屏下指紋技術將迎市場大戰?
張汝京評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材料設備最薄弱也最有機遇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