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聲音碎片時代:從曉松到知遠

聲音碎片時代:從曉松到知遠

高曉松要把故事從過去講起,1969年,他的父親用撿來的鋼棍給自己焊了一輛自行車,同一年,美國人登上了月球,波音747起飛……過去50年縱深對位、按圖索驥,他拼湊了一個小世界,也知曉了自己的小人間;

物理學家李淼要把故事從未來講起,他預見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來臨,其中必有量子計算的參與,當時代浪潮把這代人沖在了科學競賽的曲線交匯點,有太多的原理等待他說明;

許知遠則要把故事從不同時空撿起,無論是歷史中的那些低音,或是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他歷經十三次觀念里的冒險要把它們一一撿起、放大,以期人們將眼前相對狹隘的興趣關注,投向對更廣闊知識的領域、思想的領域,他人的情感、生活的關注。

他們都要把這些故事講給你聽。當這些故事要將眼下生活延展出去,構建出你物質、精神世界都未曾見過的萬千景象,最終只能落歸於一個載體——聲音。因為只有聽覺,才能在伴隨中產生屬於每個人不同的畫面 。

這種特性,正是音頻內容一路從電台時代走到移動音頻時代不但不會落寞,反而在商業模式上屢現新生機的原因。

1

11月5日,要用音頻講故事的人被聚集到了一起,除了高曉松、李淼、許知遠,還有要講東方哲學的蔣勛、要講民謠的胡德夫、要講飲食男女的王偉忠、要講職場的李響……接下來的一年,他們要講的故事都將作為蜻蜓FM九大內容矩陣中的頭部付費內容,成為超3億用戶碎片化時間裡流連的精神後院。

此時此刻,蜻蜓FM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強當然有理由說出「音頻的黃金時代到來了」這樣一句感嘆,畢竟,高曉松在蜻蜓FM的全平台節目播放量已超過50億,其中付費節目《矮大緊指北》發布當月付費訂閱用戶就突破10萬人的紀錄,截止完結時銷量達到20萬份。蔣勛的付費音頻節目《蔣勛細說紅樓夢》播放量也超過2.4億。截止目前,付費業務已佔蜻蜓FM月收入的一半以上。

回想起來,很多行業的黃金時代,都有一個不算明朗的開頭。

兩年前,蜻蜓FM一位高管在採訪中曾提到的音頻內容收費的難點:「內容創業者變現最容易的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其次是視頻。和這兩個比,音頻在變現能力上是有差距的。音頻的體量要小得多,節目和粉絲之間的緊密度也沒有視頻直播那麼直接。」

音頻內容形式的差異誠然是一方面,知識付費產品的兇猛是另一方面。這一年,知乎Live、分答、羅輯思維的《李翔商業內參》相繼上線,聲量、增長都猶如相繼沖向天空的煙火,毫不客氣地佔領了音頻內容的這一方天空,取得巨大的成功,音頻內容早期提供雜而泛的免費內容模式瞬間黯然失色,擺脫靠廣告賺錢的商業模式似乎只有知識付費這一條路可走。

以高空絢爛綻放作為開局的知識付費彼時不會意識到,催生於缺少時間與提升自我的需求之間的知識付費,熱潮隨後開始緩緩降落。場景單一、保持內容獨特和優質、使用門檻高和用戶惰性都成了它們隨後持續增長的難點,至今年,知識付費的勢頭已趨冷靜。

同樣經歷大起大落的還有內容電商,過去的兩年里,我們眼見一個個帶貨神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都市傳說,隨後又我們親歷大浪淘沙,只有快餐式內容的割韭菜玩家隨後浪拋下,大潮之後只留下頭部玩家。

從群雄逐鹿到黃金時代,從蜻蜓FM高管感慨內容收費不易,到如今頭部大咖雲集未來可期,兩年時間,想必對於蜻蜓FM來說,恍如隔世。

2

如果要問這兩年的時間裡,蜻蜓FM做對了什麼,那答案應該就是,歷經知識付費、內容電商的大潮,蜻蜓FM在始終不落下的同時,做到了堅持將這種介於PGC與UGC之間的PUGC模式進行到底——邀請傳統電台主持人、KOL等入駐電台的模式,這件事蜻蜓FM從成立一直堅持至今。

現在,蜻蜓FM顯然嘗到了這種模式的甜頭,蜻蜓FM已經攬下包含高曉松、蔣勛、梁宏達、張召忠、馬紅漫、萬峰等名人大咖、垂直領域意見領袖及傳統電視電台主持人、素人主播在內的10萬名專業主播。如今又提出3年10億現金扶持的主播生態戰略。

並且,蜻蜓FM從未停止過對於「泛音頻付費」的布局。

正如許知遠在蜻蜓FM的發布會上所講,此刻的人們「特別迷戀數字的時代,特別迷戀規模的時代」,這時候,身陷焦慮的我們也許會認為,知識付費提供的「有用」知識是讓我們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唯一稻草,而後來我們發現,無論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的夜歸人拖著疲憊尋找一絲喘息的空間,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更寬泛的、娛樂的或者有互動、理解感的內容。

這是當代人真實需要的聲音。這個時代的人,都撿拾著自己破碎的時間,渴望被理解、看到更廣闊的時間,抑或是能跳出自己去看看自己,以告訴自己不用太焦慮。於是,相比於「硬」的知識,「軟」的個性化、精細化的內容更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主攻用戶睡前場景的朱亞文《最美情書》在蜻蜓FM上的成功,可以佐證這個觀點。一句磁性的「寶貝兒」,讓這檔節目在上線不到24小時就獲得百萬播放量,而其節目內容,相比於知識性內容,更像是一種具有溫度的白噪音,這個現實能說明一個問題,音頻內容用戶的需求很多樣,也很簡單——有時候一聲「晚安」就夠了。

大量情感電台、曲藝、娛樂內容電台的經久不衰同樣說明這個問題,破億播放的內容存在於你常識之外各個領域,而這樣一個無邊界的內容池,於移動音頻平台而言,正是在內容付費模式精耕的沃土。

要精耕,卻不能止步於內容。用戶交出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除了期待自己的情感需求被滿足外,更期待自己的體驗被珍視,而這正是蜻蜓FM做對的另一件事,在提供高品質內容的同時,還在不斷提升收聽體驗——蜻蜓FM跟杜比和DTS共同合作提供聲維體驗,把現在音頻的收聽提升到了電影級的收聽體驗,無論是一句晚安,還是一個知識點,聽眾都能身臨其境。

3

如果以上的事實說明,蜻蜓FM今天迎來的「黃金時代」取決於過去數年的越努力、越幸運,那你可能還忽略了另一個事實是,這些努力從不是面向今天,而是面向未來的。

跑通內容付費的PUGC模式是去音頻向未來的發動機。它不僅是這個行業盈利模式新的可能,也不僅是由用戶到平台一個單向的利益流動,而是大量優質付費內容的供能所驅動的紅利雙向流通——讓內容產生的紅利再由平台重新配置,以反哺內容本身。

11月5日,高曉松、許知遠、李響等從前活躍在熒幕上的老面孔、以新老電台主播身份出現的這次相聚,就可以看作是這個雙向流通模式成果的顯性表達。兩年前,音頻內容節目與粉絲的粘性難題,答案也躍於紙上——付費門檻、個性化優質內容、人格魅力。

當高曉松以《曉說》音頻、《矮大緊指北》的方式與百十萬粉絲由聲音遇知音,他自然希望還可以以這種方式,道盡詩和遠方。

而電台另一段的用戶同樣意猶未盡,某種程度上,電波的私密和陪伴特性,使得它的單向傳播被體驗為一種交談,一種由聲音碎片而引發的精神交談。

如開頭所提到的那一段段待傾聽的故事,無論是「有用」的知識,還是「無用」的情感,這些由優質內容和人格魅力產生的交談,都是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里,觸達每一個個體的精神入口,既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又滿足了用戶的精神需求。

而入口遇見風口,這就是音頻所要去向的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必將發生,屆時,多屏幕終端都將指向語音形式進行交互,而我們撿拾起的、承載了我們精神的聲音碎片,將無所不在地組成我們未來的生活。

那時,不止有高曉松要講的過去,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詩和遠方,你聽見的過去組成你的小世界和小人間;

那時,不止有李淼要講的未來,任何時刻,都可以是預見的未來,你聽見的未來組成新的世界觀;

那時,不止有許知遠的精神冒險,任何人和思想,都可以被撿起放大,你聽見的思想組成平凡生活中一次次精神的冒險。

那時,我們將知道,張強所說的:「音頻將從配角走向舞台中央。」或許是一個不必等待檢驗的預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馬蜂窩的投資人們連數據盡職調查都不做?
港珠澳大橋通車了,它都用到了哪些頂尖科技?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