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殲20戰力爆棚 — 能挑戰極限

為何殲20戰力爆棚 — 能挑戰極限

原標題:為何殲20戰力爆棚 — 能挑戰極限


作者:瀚海狼山


筆者曾經推文,談到殲20可以有25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徑,而且可以到達雙30的指標。對此有人提出,這些說法是否過於誇張?其實只要真正了解當代的先進航空科技,特別是中國航空工業當今趕超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的步伐,以及充分關注到一些最新的、專業的公開報道,就會有更全面而正確的認識。


殲20的超大作戰半徑,首先來源於他先進的氣動設計理念。殲20採用超長機身,遠距離耦合鴨翼布局,先進進氣道,全動小面積雙垂尾,先進的智能蒙皮,以及大推力發動機,這些因素,都導致殲20在當代現役所有現役重型戰機中,是飛行阻力最小、氣動效率最高的。同樣是堪稱五代機,F22巨大的橫截面積和縱軸過短,還有巨大的固定雙垂尾,都讓他的飛行阻力過大,超音速飛行效率低;而堪稱肥電的F35,就更不用多說了,最大超音速速度只有1.6馬赫,白白浪費了F135發動機的先進性能。


殲20的超大作戰半徑,除了氣動設計優秀,還來源於超大機體內部空間帶來的巨大內油。過去大家都在讚揚蘇兩拐系列的內油巨大,幾乎從來不用帶副油箱。但是大多數蘇兩拐系列的變形機,內油也不過9噸多。而殲20的最大內油還要比這多不少,這簡直就是一種隱形的加油機!加上飛行阻力最小,能飛出驚人的作戰半徑屬於順理成章。而超大作戰半徑,是6代機的基本要求之一,殲20率先向這個標準靠攏。


殲20的先進性,還在於他在戰區可以停留的時間和飛行距離。一般來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是由接近戰場的飛行、戰場作戰飛行和從戰區返回本場飛行三部分組成,這是指常規情況,有時候出發本場就是戰場,這是特殊情況。


戰機在起飛階段,和戰場戰鬥飛行階段,其實是最消耗油料的。因為這2個階段都要開加力。而且一旦進入戰鬥程序,首先要搶佔有利態勢,保持戰機本身的高能狀態,甚至會進入激烈的近距離相互纏鬥。


這個階段能維持多長時間,以及多長的飛行距離,是某種型號戰鬥機的重要指標。在首次達到2倍超音速的2代機時代,比如殲七、殲八,只要求在戰場區維持5分鐘的作戰時間,飛行距離達到150公里就已經足夠。再糾纏,二代機可能就沒油了。到了典型的三代機,比如蘇27或者F15,由於渦扇油耗的降低和內油的增加,這個戰區作戰時間,可以擴大到15分鐘,或者飛行500公里。



有人問,15分鐘飛500公里豈不是全程超音速,等於一小時飛2000公里?其實這是一個指標的2個要求,並不是讓三代戰機在戰區必須15分鐘飛500公里。實際意思是,可以在戰場停留15分鐘,或者和敵機纏鬥500公里的距離。三代機作戰,一般都在跨音速的範圍,也就是時速800公里到1.5馬赫之間。

而到了殲20的時代,在戰區停留時間,則可以超過30分鐘;作戰飛行距離可達到800公里到1000公里,有充足的油料和時間從容的搜索和鎖定敵機,再以全程超音速襲掠的方式,對敵一擊必殺!超音速大範圍,大空域機動,不過於糾纏,是五代機作戰的基本特點。


殲20試飛,就已經可以飛到雙28。在高空,音速能下降到300米每秒,低空2.55馬赫,到高空就是2.8馬赫、這個速度足以衝上28000米高空。在超高空環境飛出3馬赫一點都不奇怪。有人問,當年的米格25和黑鳥是用不鏽鋼和漏油的辦法解決熱障,難道殲20也用的不鏽鋼外殼?其實這些技術,是早年為了飛指標的臨時措施。在先到碳纖維複合材料和智能蒙皮的時代,熱障的解決有了更先進的方案。殲20足以突破極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中東戰略
心之說 | 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內部大改 — 進一步提升戰力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