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人的快樂,多半是自以為快樂」

「人的快樂,多半是自以為快樂」

日常壓力大的時候,煩躁無解或是心情黯淡的時候,會想看看花,逛逛花園,不用特意做什麼,慢慢就會平靜下來。

建築師和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說:「打造一座花園是一項莊嚴的活動,一座花園是對大自然的評論文章,花園並不只是一個休息場所,它是對大自然的挑戰。」

社會心理學家肯尼特·格根描述說,與前人相比,現在的我們聯繫人雖多,但被我們丟失關係的人也同樣多。人們不斷地相遇,熟絡,然後又沒有任何告別地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過了一段時間,又可能另一個偶然里再次相遇。為了抵禦這種變動感帶來的傷害,人很容易變得疏離和冷漠。

與此相比,在庸碌的生活里,在龐大城市的一角,有一朵小花可以惦記,不管它是在公寓陽台里,在公園中,還是在郊外的山野上,都擁有了一種穩定的、安慰的力量。

來自英國的一對情侶,India 和 Magnus,三年來一直在四處尋訪花園。

當他們的足跡慢慢堆積,你會發現那些植物正在傳送一種力量:在充斥著得失與人情的生活中,它們能帶來安穩的欣喜。

「人的快樂,多半是自以為快樂。植物動物,如果快樂,真快樂。」

接下來,跟著 India 和 Magnus 的逛花園吧

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園

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 | 肯特郡

這座花園非常出名。1930 年,英國小說家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與她的丈夫買下了這片破舊的城堡與土地,翻修、種植,八年後向公眾開放。

India 和 Magnus 最喜歡它秋日裡的模樣:「它的色調轉向棕黃,花朵也謝了……整個空間都充滿了野生感。」

他們偏愛這樣的感覺:植物自在生長,「自然依舊佔據主導地位」

植物園

Jardin des Plantes | 巴黎

India 和 Magnus 在今年的二月份造訪巴黎。「巴黎有許多開放的綠色空間,溫暖的月份里,它們應該會非常迷人……」

於是,他們去了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植物園。它擁有利落的灰橄欖綠骨架、玻璃外牆、圓弧或三角形的屋頂,這一切都指向強烈的 Art Deco 風格。India 和 Magnus 說,從建築學角度來看,這是他們見過的最有趣的植物園。

根津美術館青山庭院

Nezu Museum Garden | 東京

這裡原是實業家根津嘉一郎的私人美術館,後來由隈研吾負責重新設計新本館。隈研吾說,設計主旨是「從都心的喧鬧到靜寂的美的世界」。怪不得,它位於東京繁華的表參道附近,卻靜謐、古典,如同另一個世界。

伍德索普莊園溫室

Woodthorpe Grange Tropical House | 近諾丁漢

在這裡,仙人掌與棕櫚樹擠在一起,各式各樣的龜背竹伸展著厚重多汁的葉片。總之,室內觀葉植物幾乎佔據了所有空間。

India 和 Magnus 用「謙遜」來形容這座溫室,他們說:「這意味著,普通人也有能力養活這些植物。」


澤伊達斯植物園

Botanische Tuin Zuidas|阿姆斯特丹

這座溫室位於阿姆斯特丹。在 Instagram 上看到它的照片時,India 和 Magnus 立刻決定乘坐火車前往,親自看看它的模樣。

這是一個由志願者們打理的溫室,裡面看似草木凌亂,但是充滿了生命力。

東區聖鄧斯肯教堂

St Dunstan in the East | 倫敦

India 和 Magnus 說,這裡雖然早已不是秘密之地,但仍是倫敦城內一個逃避現實的好去處。在「二戰」期間,建於公元 1100 年左右的聖鄧斯肯教堂遭遇了轟炸,戰爭結束後,這處廢棄之地慢慢變成了公共花園。

即便對所有人開放,這裡依然保持了一份私密感。「我們不自覺地開始低聲細語,就如同在教堂一樣……奇怪,但這就是空間的力量。」

路德教堂

Lud』s Church | 霍頓

同樣是教堂,同樣在英國,路德教堂與聖鄧斯肯的風格相去甚遠。這裡更像是一個洞穴,墨綠色的苔蘚濕漉漉地附著在岩石上,蕨類植物和三葉草矮矮地掛著。

「我們在某處看到指南說,參觀這裡只需要花費 10 分種,而我們足足停留了好幾個小時!」

亨特花園

Hunte』s Garden | 巴貝多

每一位去過巴貝多的朋友,都向 India 和 Magnus 推薦了亨特花園。

亨特花園位於巴貝多熱帶雨林的中部,由花園的主人、園藝家安東尼亨特先生親手打造。不同於英國與日本,這座位熱帶花園自帶野蠻氣息,茂密、濕潤,葉片與枝條都有力且韌勁十足,古典鋼琴曲則從中幽幽流出……「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像自己正身處於某部電影的場景之中。」

劍橋大學植物園溫室

Cambridge University Botanic Garden | 劍橋

與許多冷淡色調的植物園不同,這座植物園使用了暖棕色的木頭來搭建門與框架,讓人眼前一亮。而且,植物園裡設置了不同的季節,讓人忍不住在這兒消磨上好幾個小時,India 和 Magnus 評價說,這裡看起來友好又溫柔,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仙石原

Sengokuhara | 箱根

這片金黃色的蘆葦叢位於箱根山邊。India 和 Magnus 在落日時分抵達:「它們被光籠罩著,那正是我們渴望看到的景象。事後想來,我們每個人就像那天的蘆葦一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踉蹌著、擺動著、隨波逐流著。

Q & A

India 和 Magnus 的旅行還在繼續。Monocle 的出版社 gestalten 曾找到這對溫室愛好者,並向他們問了幾個大家也許會好奇的問題。

Q: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記錄城市溫室的?

A:我們一直很喜歡探索新鮮之地。去年,我們才開始在社交網路上分享溫室。我們試著去拍出那些溫室的氛圍,小心翼翼地、有所保留地分享它們,以便人們親自光顧時仍能感受到我們初見它時的欣喜與敬畏。

Q:你們是如何發現那些溫室的?

A:Instagram 是我們最主要的靈感來源。網上能夠搜索到的溫室信息並不多,所以我們常常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動身。不過,大多數時候,那些玻璃建築總會給我們驚喜。如果能夠擁有那樣美好的事物,我們一定會忍不住站到屋頂大聲告訴全世界!

Q:不同國家、大陸之間的溫室有什麼區別呢?

A:我們目前只開發了英國與歐洲其他地方的一些溫室,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建立的時期。雖然維多利亞式的溫室很華美,但我們更偏愛簡約的現代溫室。它們通常呈棚狀或箱狀,種著少量的植物。

Q:你們還有什麼特別的故事想要分享嗎?

A:某個禮拜天的早晨,我們去牛津參觀幾個溫室。那些溫室很大,每一個擁有不同的季節,並且彼此相連。因為時間很早,周圍並沒有其他遊客。我們穿梭在幾個溫室之間,談論著打造溫室的人們,談論著植物的生活,我們很快就沉迷了,並決定以後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去探訪附近的溫室。

Q:你們的家裡有植物嗎?最偏愛哪一種?

A:大概有超過 130 株植物。最偏愛的,就是我們第一次帶回家的植物。它當時還是一株小小的傘狀植物(鴨掌木),現在它已有兩米高,觸到了天花板。我們大概會因此搬家,或者買一套頂層公寓並在屋頂上為它挖個洞……

Q:你們有什麼養活植物的秘訣嗎?

A:要認清現實。挑選植物之前,首先要確認自己能夠提供它所需的生活環境。如果房子的光線不足,你卻偏要種喜陽植物,那它肯定會很難生活下去。植物對環境的反應非常快,所以你需要經常關注它們。另外,我們的書架上還有許多相關書籍,以便遇到不認識的植物時進行查閱。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知識還算夠用!其實養植物很簡單,而且如果它們長勢喜人,你會非常有成就感。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yaoyao

REF:

gestalten: meet india and magnus of Haarkon

Lens招人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她得了一種怪病,醫生開的處方是一把搖椅……
眼見不著、手觸不到的存在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