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英國寧可捨棄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

英國寧可捨棄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

首先,英國對於印度、對香港的態度,與題目中所造成的印象是不同的。無論是對印度還是香港,英帝國都是不肯輕易放棄的。

英屬印度被稱作「大英帝國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佔據大英帝國當時4成以上的經濟總量;而香港雖然地小人少,可當時卻已經成為了英國在遠東地區唯一的利益留存據點,至關重要。

南亞次大陸地域遼闊,英國入侵以後將支離破碎的印度各國各個擊破,成為了印度的主宰者。富饒的印度成為了英國得以強盛的「奶牛」,然而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維持在全球的龐大殖民體系。

英屬印度包括了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亞丁等國家與地區,無論人口與面積都遠遠勝過英國本土。當時的英國雖然國力仍舊在印度之上,但已經如同一隻受傷虎豹,無力壓制印度這樣的巨象。

而英國人也不肯輕易對印度鬆手,末代總督蒙巴頓制定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造成了如今的「印巴分治」。雖然英屬印度脫離了英國,但克什米爾等問題仍舊懸而未決,爭端不止。

清朝英國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南京條約》的簽訂,香港島被迫割讓給了英國,加上後來另外的不平等條約,英國強行佔據了如今的香港地區,租期99年。

隨著大英帝國的瓦解,二戰以後,英國在全球範圍之內的殖民地已經所剩無幾。而且與當年的「殖民地」有所不同,英國當時對於汶萊、沙撈越等地區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除了香港本身的戰略重要性,當時的香港也成為英國幫助美國進行全球冷戰的棋子。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主英國之政時,英國贏得了馬島戰爭,加上當時我國力量不足,英國自認為能夠討價還價,所以對於香港,自然不肯輕易鬆口。只可惜,英國人誤判了形勢,香港最終還是成功回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去哪玩 的精彩文章:

南方人為什麼比北方人壽命長?可能與南方人個子矮有一定關係!
為什麼人們常說: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有什麼依據嗎?

TAG:旅行去哪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