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聲入人心》《這就是灌籃》,看男性審美的多樣性

從《聲入人心》《這就是灌籃》,看男性審美的多樣性

原標題:從《聲入人心》《這就是灌籃》,看男性審美的多樣性



今天,《娛評》想就男性審美的話題談談,落點就選在以男性為主角的節目上。

上周五,湖南衛視《聲入人心》首播,《娛評》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頗為感觸。一位朋友直言:有兩年不怎麼看選秀綜藝了,本想換台,結果出來的小夥子們居然有點意思,決定追一追,希望後面不要被打老臉。


這檔節目目前豆瓣評分8.9,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節目在音樂上的突破和創新,但在《娛評》看來,有一點很讓人欣慰,就是在我們的屏幕上,對於男性審美的多樣性呈現。



從外形來看,《聲入人心》的36名選手很多都顏值不俗,但這個顏值更似百花齊放,不再清一色的「陰柔嫵媚」,很多人的帥真的很有味道。

這36名選手被很多網友稱為「三高」選手,除了身材顏值高之外,還包括音樂專業素養高、演唱音域高,隨便挑一個都是畢業或就讀於國內外頂尖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如伯克利音樂學院、朱莉亞音樂學院、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維也納普萊納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



《聲入人心》之外,8月底播出的《這就是灌籃》其實也是對男性審美的多樣解讀。「我們想通過《這就是灌籃》做一檔不一樣審美和不一樣男性角色塑造的節目。在這檔節目里,男性形象非常真實也非常外放,同時也是完全靠技術和實力說話的。我們希望節目能夠對青少年的價值觀,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態度產生一定影響。」這是《這就是灌籃》總監製筱同對節目的定位。


熱血、努力、不放棄,應該說,這檔節目既呈現出了男性審美的多樣性,同時也告訴年輕人,也許你並不高大強壯,但你必須要有一種不怕強、不服輸,敢於面對挑戰,不輕易慫的態度,就如同灌籃背後代表的精神。還有就是對一件事情的堅持,只要堅持任何人都有機會閃閃發光。就像節目的口號「拼到底、玩得起」,拼到底就是在賽場上不放棄的拼搏精神和競技精神,以及靠實力說話的生活態度;玩得起就是面對輸贏要敢於接受結果,而這也是我們希望青年人能擁有的生活態度。


以這兩檔節目為縮影,可以看到不僅是大眾包括影視行業從業者在內,對於男性審美的多樣化呈現上都有迫切的需求。不再忸怩作態、不再視奇葩為個性,不再將具有這些特徵的選手作為節目的話題引爆器,這對節目市場尤其是選秀綜藝而言,絕對是一種進階。


美國作家R. W.康奈爾在《男性氣質》中曾闡述,男性氣質並非天生之物,而是與性別一樣都在後天的社會文化中產生。換句話說,中國目前盛行的男性陰柔之風,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場迎合女性觀眾的結果。



但任何形式的迎合都需要一個度,一旦這個度突破了界限,事物的發展就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層面的連鎖反應。在國內就是陰柔成為男性審美的主流趨勢,而其他男性形象,甚至更應該被弘揚的那些精神和樣貌被嚴重擠壓。


在這裡我們並非要一杆子打死一船的人,但當整個社會對男性主流審美產生嚴重畸形或者片面時,背後所折射出的問題真的不容忽視。

就新一代男性群體而言,當他們將比美、比怪當成獲取社會資源的技能時,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必然容易發生扭曲。即便遭遇吐槽,但這些人無疑會把流量和眼球都吸引過來,更何況一些人還能藉此吸粉無數。



近兩年,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聽到用「美麗、漂亮」來形容男生,甚至有說法稱,以後都是「男孩負責貌美如花,女孩負責賺錢養家」。少年強則中國強,在《娛評》眼中,此前很多所謂的小鮮肉都不能承受這幾字之重。


雖說這樣的言論是笑談,但我們認為也並非絕對的危言聳聽。一種審美有時候足以改變一代人。何謂偶像?那是一種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存在。如果未來我們選出的偶像都是這種沒有陽剛之氣的陰柔男生,那麼就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喜歡、模仿、崇拜。

曾經有這樣一篇報道,大概意思就是「年輕人沒有了競爭,就會退化。」日本有「草食男」(松下、盛田等戰後苦拼一代的下一代沒有了「斗魂」,不再奮鬥了),台灣有「小確幸」,大陸有「小時代」。中國的「小時代」們缺少了一種反叛,缺少了一種懷疑和反思。而正是這種反思反叛和懷疑,造就了美國60年代「偉大的一代」,造就了蘋果手機CEO,造就了維珍航空掌門人,造就了小布希。



回到國內,偶像時代的來臨,資本市場不管是利用還是迎合女性粉絲的心理訴求,製造了一批柔弱的偶像。但在一張張白嫩的面孔之後,我們不知道還剩有多少堅韌與不屈、頑強與奮鬥,這應該也是中國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的缺位。


所謂偶像節目或者選秀節目,對於選手的海選應該從更多緯度進行考量,比如兼顧主流人群和普世價值觀。當然,這樣的問題也開始被大眾和社會層面所關注,不管是民眾對男性主流審美的回歸,還是節目市場對多元化男性審美的嘗試,都在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在及時修正。


有時候,我們的眼光不要僅僅盯著東南亞市場,放眼海外,看看好萊塢,那裡的男明星哪個不是進入娛樂圈後就火速開始變Man,很多時候就算有演技,要是沒肌肉也不好立足呢。



正如《聲入人心》首期開場時的一段畫外音:「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


到底什麼是主流,《娛評》看來,陽剛也好、陰柔也罷,只要內心足夠堅強、陽光,他就是我們值得另眼相看的少年。但我們要謹記的也是不能讓一種審美主導我們的思維,對於男性,原本可以有很多面、很多視角、很多特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評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娛評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