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雙手保住了,然而……

雙手保住了,然而……

原標題:雙手保住了,然而……


雙十一越來越近了,W 女士低頭看了看自己保住的雙手,嘴角泛起了一絲苦笑。她也不是很難過,但難過的是,今年的這雙手,毫不費力地就保了下來。


關於雙十一的數學題,早就放棄了。有限而寶貴的智商和體力,自然要用在陪孩子寫作業上。W 女士看了一眼在客廳幫娃做題的 200 斤巨嬰,便往購物車裡加了兩瓶保護心血管的深海魚油和抗衰老的葡萄籽精華油。買不起包包了,但至少買得起葯。



想起了去年雙十一下單的戴森 V8,W 女士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遠見。那家譯字打頭的出版社,去年的推送還讓人「剁手前看看那本書的 59 頁冷靜一下」(戳粗體字可回看)。

哪有什麼理智消費,還不是因為沒錢。



不過今年那個華而不實的捲髮棒,呵呵。在頭髮越掉越多的現實面前,還是 V8 來得長情。



「叮。」家庭群發來了消息提示。



陽光、景點、色彩斑斕的絲巾和超大墨鏡標配。


「享受當下,開心每一天!你們的雙十一怎麼過呀?」 70 歲的姑媽發來旅遊照。



堂妹發來一個表情。

不知什麼時候起,老年人越來越能蹦躂,年輕人就……


W 女士想起了辦公室里那幾個小的。


「像你們這樣的社恐……」有一次,W女士話還沒說完,有個女孩就說:「 W 老師,其實我們是精芬。」


???



「就是精神上的芬蘭人的意思,老師。相當於……」女孩補充道。


「好了,你不要說了。」



不知從何時起,同事間的對話開始需要一些補充說明,比如說「相當於……」以及加上時間狀語「我們那時候」。


W 女士一度想把辦公室裝修成開放式風格,但是被這幫小的拒絕了。他們每天戴著耳機面無表情地在格子間里敲打著鍵盤,桌上擺著打包飲料(不止一杯),但是偶爾又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呵呵」一陣冷笑。

「該吃午飯了。今天……」 W 女士站起身。


「呃……老師今天對面新開的便利店裡面飯糰買一贈一,便當滿 18 減 5 塊哦。」


便利店越開越多了,上個月公司所在的十字路口四個街角終於開滿了四個便利店。空氣中瀰漫著依靠飯糰和關東煮就能活下去的味道。



「哦對了,我想起來了,剛來的路上看到那個網紅奶茶有新出的『小奶茶』。買完便當我要去買那個。」


「這又是什麼鬼?!」 W 女士問。


「就是 9.9 元一杯的奶茶,容量少一點,一樣的配方,好喝不貴。」


W 女士感到一絲不妙,錢越來越不好賺了,為了拉訂單和帶動口碑,商家都用了一樣的辦法,上個禮拜她剛下單了迷你口紅,以往單價一百多的口紅,三支不同色號的迷你裝才 129 塊。



在購物的衝動和理智之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不愛那麼多,只愛一點點」的婉約模式。

準備出去走走。站在電梯里,周圍都是拎著外賣和便當的年輕人。


「被我室友氣死,她居然幫我拆了貓糧的快遞。」


「那不是蠻好嘛。快遞盒多臟啊。」 W 女士說。


「不!為我的寶寶拆快遞的幸福你不會懂的。況且裡面還有我愛豆的代言周邊。」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挽著幾個品牌紙袋走在路上的快樂,被拆快遞取代了。


令人髮指的是,就因為愛豆的代言,辦公室里堆滿了某款飲料。


「已經十一月了誒。怎麼喝得完啊,這麼冰。你們每個月要在飲料和愛豆身上花多少錢……」


「這種貧窮但快樂的感覺,你不會懂的。」


沒錯,確實越來越看不懂。在 W 女士還算年輕的時候,即便是加完班大家都不想回家。大家寧可浪在外面,在咖啡館裡玩桌游看《老友記》。現在這幫小的,下班比要接孩子的 W 女士還要積極,加班更是沒什麼可能。理由要是談戀愛也就算了,現實是,回家吸貓吸多肉。去新開的餐廳聚餐喝一杯?沒可能的。不如邊吃外賣邊看愛豆直播。


W 女士邊想邊看著在燈下默寫的小崽子。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斥巨資堆出來的小崽子撲騰著翅膀遠走高飛了,家裡連只貓也沒有,自己也未見得有姑媽那種到處蹦躂的精氣神。不由得火冒三丈。


「BIU。」你有一條新的推送。


又是這家出版社,每到雙十一就要搞鬼。去年是《日本新中產階級》今年又是什麼?


《低慾望社會》……《下流社會》……美麗的衰敗……喪失大志的年輕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理智和衝動之間,W 女士選擇了後者,按下了「立即購買」……猴急到失態地提示:按上面的兩張圖就可以了……以及,更多促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當然,要買,總要先看看貨。給大家分享幾段書摘吧


以下文字選摘自


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大前研一先生唯一授權的簡體中文版


《低慾望社會》


10 年前的分析就是今天原封不動的現實


象徵「低慾望社會」的人群,如同前面論述過的「 FLAT35 」,是指就算面對冠有「超」字的低利息,也不為所動的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以及嬰兒潮(中堅)世代。這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情形。關於這個問題,我在 10 年前就再三指出過了。


比如,我曾把從 2004 年開始連載的文章,編輯加工成《工薪階層再起動指南》( 2008 年由小學館出版)一書。在書中,我把這群人稱之為「物慾和發跡欲喪失」的「極簡生活」世代,並對此加以分析。


當時令我吃驚的是,這群人和過去的日本年輕人,其行為舉止完全不同。較之「擁有物質」的慾望,他們幾乎沒有慾望。不僅是物慾全無,連出人頭地的慾望也變得淡薄。當時的一個調查表明,新進公司的員工想當總經理的人只有 10% 左右。我把這群人定義為「物慾和發跡欲喪失的世代」。他們的特徵表現為「只用手機與這個世界聯結。與朋友聯繫用手機,各種信息的獲取用手機,連電視節目也用手機看」。即使同屬於發達國家的歐美各國,也完全沒有發生這種現象。這可謂是日本獨特的現象。


另外,這本書還談論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另一個背景,即便利店文化的擴張。


「『物慾和發跡欲喪失的世代』這個前所未有的群體出現,使日本的消費市場寒流襲來。這一世代很可能無法成為新大陸時代的經濟推手。


「在我看來,與過去日本人價值觀截然不同,這一群體的橫空出世,其實與便利店的普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便利店創生出一天只要 500 日元就能解決溫飽的社會。這也就是說,一天只需 500 日元一個硬幣,在便利店買飯糰、麵包或便當,吃個一兩餐便能生存下來。對自由職業者或尼特族來說,並不像上班族那樣有規律的時間概念,也沒有早中晚的節奏。肚子餓了,就在便利店買上便宜的便當充饑。有很多人都過著這樣生活。如此這般,就算手頭寬鬆些,一天 1000 日元的食費,也就足夠——總之,現在的日本,借各地到處泛濫的便利店文化之光,不會再有餓死人的危險了(特殊事例除外)。」

趕上泡沫經濟的父母是「反面教材」


在《工薪階層再起動指南》這本書中,我還論述了消費經濟的低迷加速了低慾望社會的形成,以及商業模式轉換的必要性。現在看來,當時言及的某些危機,大體都言中。


這也就是說,在倘若無路可走也能活下去、「生存條件」變得很差的社會裡,一旦對時尚、汽車、住宅等既無物慾也不想擁有的話,人類生產活動所需要的「驅動力」就會喪失殆盡。從自然界來看,情況也是如此。在食物豐富的環境里棲息的野生動物,就算被動也能輕鬆存活,所以生出怠惰。而在食物缺乏的環境里棲息的野生動物,如不主動覓食就難以存活,所以生出勤勉。與此相同的是,在每天只要 1000 日元就能生存的社會裡成長起來的日本年輕人,除非自己有很強的上進心,否則就變成「低慾望」世代。我認為,這或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當時,我就曾設問:這些年輕人變得「低慾望」,是否也受父母成了「反面教材」的影響?也就是說,他們的父母輩,正好是趕上泡沫經濟時代。為了滿足自己的物慾、擁有欲和發跡欲,他們只知道使足渾身勁幹活。為此,在這些年輕人的眼裡,父母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屬於「經濟動物」。雖然表面看,父母們過著富裕的生活,但實際上被房貸壓得難以透氣,現實生活並不輕鬆。夫婦之間也幾無情趣可言。只顧埋頭工作的父親,為了在公司出人頭地,早出晚歸,難以顧及家庭。自己不想成為父輩那種樣子,不要過於辛勞工作,而是活得自在悠哉——據我的分析,年輕一代或許有這樣的潛意識。


於是,「低慾望」年輕一族的出現,給企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而且,我認為更應納入問題而視的是,這絕不是泡沫破滅後的暫時現象。這些年輕人的後代,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持有與此類似的價值觀。雖然我曾為此敲過警鐘:日本企業必須確切分析他們的意識和行為模式,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價值觀,有必要重新推敲與此相吻合的市場策略、商品策略、販賣策略——喔,不,還有商業模式及其本身。但我認為,從結果來看,能應對這些變化的企業恐怕不會很多吧。


北歐國家為何得以重生?


過去,在瑞典或丹麥這些國家,再怎麼努力幹活,由於稅金太高,實際到手收入並無增加,因此年輕人對未來不再抱有憧憬。其結果,他們迷醉於日常的頹廢之中,用今天的日本新語來說,就是「窮充」。年輕人不再追求積極進取,社會進步因此陷入停滯。特別是瑞典,由於法人稅和所得稅高得離譜,有能力的企業和富裕階層都紛紛逃往海外。


利樂集團( Tetra Pak )是從事食品加工處理和紙容器填充包裝系統的全球性企業。在 1981 年,與從事重電業務的阿西亞(現 ABB )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有限公司( Brown Boveri )合併。以此為契機,利樂集團在 1988 年也將總部遷離瑞士。諾貝爾獎創辦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建立的化學公司諾貝爾(現 Akzo Nobel ),也在 1994 年與荷蘭的阿克蘇合併。與此同時,也將總部移至荷蘭。在個人方面,以瑞典著名網球運動員比約恩·博格將國籍移至摩納哥(現又改回瑞典籍)為開端,包括被稱為「歐洲第一富豪」的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等許多有錢人,都不堪重稅,選擇放棄自己的國家,遠走高飛。


國民的社會負擔過重,發展無法再前行的瑞典,如果沒有大的變革,別說福利這一塊,整個國家都恐將陷入危機狀態。為此,從 90 年代開始,瑞典大幅度地下調法人稅和所得稅稅率,制訂全球化人才培養的計劃,致力於領袖人才的精英教育。總之,為了恢復國際競爭力,實施了各種改革。


此外,由於依靠年金生活的高齡者與支撐年金制度的年輕人之間,容易產生世代衝突,政府為此對年金制度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不提升技能就會流落街頭


在過去,瑞典養老金髮放金額的計算方式是:事先決定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再配合金額數調整在職員工所負擔的金額。這種計算方式叫「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 Defined Benefit Plan;DB )。


雖然日本現在也採行相同做法,但這種做法會讓在職員工變得不願再繳納養老金。因為他們會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為了現在的老人而背負重稅」。


也因此,瑞典政府著手改制,以「定額養老金計劃」( Defined Contribution;DC )為基礎,導入加以計算的「國家定額養老金」(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NDC )制度。


這個制度的優點在於,自己現在繳納的保險金額,與將來老後能領取的金額相連。藉此改革,瑞典政府成功地阻止了年輕人遠離養老金的傾向。另外,瑞典政府也斷然實施了削減老年人在醫療等方面福利的做法。


在僱傭方面,為了強化企業競爭力,瑞典政府將原先確保員工權利的政策,轉換成企業可以輕易解僱多餘員工的政策。針對被解僱者,政府的替代做法是提供職業培訓,使之能夠再就業。


如果員工抱有「窮充也不錯」的心態,因為技能不足被企業視為多餘者而遭解僱,若既不接受職業培訓,也不提高技能,就會流落街頭。瑞典政府成功地從制度面加以切換,並讓國民明白:當今社會,窮充根本無法生存。而像日本那樣,即使不打磨自己的工作技能、只要死賴公司就能有飯吃的環境,在瑞典不復存在。正因為看到了瑞典政府這些成功的改革,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終於在 2013 年又回到了瑞典。


英國的情況稍有不同。上世紀 80 年代,撒切爾夫人斷然實施金融市場的寬鬆政策,國營企業民營化,那些在全球化競爭中難以生存的企業,不得已轉賣給海外企業。一切都回歸至資本主義原點。至此,勝利組富裕階層與失敗組低所得階層,兩極分化的現象在英國產生。窮不再「充實」,窮就是「單純窮」。也正因為如此,撒切爾夫人至死都遭到了低所得階層的憎恨。而這些「單純窮」,也造成了如今英國社會不安定的一個要因。


日本人大家都在「窮充」?


反觀日本現狀,泡沫經濟破滅後,遭遇了「失去的二十年」的增長停滯期。人們再怎樣的努力,都無法獲得職務的提升及工資的上調。即使好不容易獲得提升,也只是變得超忙而已。因此,作為個人的生活方式,人們選擇「窮充」,也屬無可非議。

這十多年裡,日本不管哪個所得階層,其實際年收入都減少了約 100 萬日元。即便如此,日本也沒有發生抗議遊行或暴動。因此,人們或許多少有點接受這個「窮充時代」。但是,多數人都認為「窮充也不錯」的社會,一定是活力喪失的社會。這是因為「窮充」的人數越增加,能夠創生出附加價值的人數,理所當然地就變少。


而且,由於窮充一族大都不需繳納稅金,因此只能凈增社會負擔。若國庫還有儲蓄,不管怎麼說,或許還能維持生存,一旦國庫儲蓄見底,到處充斥窮充一族,也就是國家破產之日了吧。問題是,若要維持現有水準的行政服務,就必須上調能夠負擔稅金的大企業或富裕階層的稅率,而這又會出現當年瑞典的一幕,大家都往海外逃離。這也表明,「窮充」也能小確幸的時期,真的非常短暫。


為此,日本的「窮充時代」也是不會長久的吧。我認為,或許比瑞典、丹麥、英國更短暫,充其量在數年間就會結束。明明是在靠勤勞的員工,維持著社會運轉的成本,但不想負擔,擁有得過且過心態的人卻不斷增加,這樣的現象是不可能長久的。


那麼,今後的日本將何去何從?能像瑞典那樣大膽改革嗎?或者能像撒切爾夫人那樣,用強勢的領導力推動改革嗎?感到遺憾的是,日本在這兩方面都難以期待。最為可能的日本未來,或許會像西班牙或葡萄牙那樣,慢慢地被拖垮沒落。或者,整個國家走「夕張化」(北海道夕張市的城市破產)與「底特律化」(美國底特律市的城市破產)的破產之路。這是因為,在如今的經濟政策中,政府完全沒有能夠提出解決之策。


(完)


相關圖書



《低慾望社會:「喪失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


[日] 大前研一|著


姜建強|譯


生育率、超高齡化


儲蓄金高企、消費縮減


富裕階層出逃、年輕人喪失大志


未來何去何從?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對症論策


引爆東亞的話題之作!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英國《經濟學人》評其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並認為是亞洲國家唯一可與彼得?德魯克與湯姆?彼得斯比肩的商業管理思想大師。



《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日] 三浦展|著


陸求實、戴錚|譯


曾經令日本驕傲的一億中流階層,越來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這樣的社會趨向性挑戰


是主動抗爭還是被動接受?


知名社會觀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會各階層價值觀、消費模式和思維差異。


日本書界銷量逼近 100 萬冊的話題之王!



三浦展,日本著名社會觀察家、社會消費現象研究者、階層團塊研究者。著有《快速風土化的日本》《「便裝女」的時代》《家族和幸福的戰後史》等多部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譯文 的精彩文章:

關於日語假名,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TAG:上海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