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崎潛伏天主教徒關聯遺產,見證日本250年黑暗禁教歷史

長崎潛伏天主教徒關聯遺產,見證日本250年黑暗禁教歷史

原標題:長崎潛伏天主教徒關聯遺產,見證日本250年黑暗禁教歷史


本文作者為知乎「劃向冰海深處」知友,已獲得授權轉載,有刪減和修改。


如何評價長崎的天主教歷史遺迹入選世界遺產?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961786/answer/435346570


今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長崎和天草地區的潛伏吉利支丹(天主教徒)關聯遺產」順利通過審議,成為日本第22項世界遺產。因為聖方濟·沙勿略等多位傳教士來訪,長崎曾作為傳教據點而繁榮昌盛。但是,當貿易和宗教文化絢爛的時代逝去,其後長達250多年的禁教期拉開了帷幕。潛伏天主教徒偽裝成佛教或神道教等宗教教徒,在壓力中默默地堅守信仰。後又奇蹟般復活。16世紀一度盛極一時的日本天主教為何會遭到禁止?


五島列島之久賀島。列島位於九州長崎港以西,為17-19世紀隱匿基督徒村落所在地


大浦天主堂的故事



大浦天主堂是位於長崎的天主教宗座聖殿,為日本在1853年結束鎖國後首批建造的教堂之一,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根據1858年簽訂的《日法修好通商條約》修建,1865年竣工。也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建築物,目前已列為日本國寶保護,是該制度中第一個列冊保護的西式建築。



其正式名稱為「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堂(Basilica ofthe Twenty-Six Holy Martyrs of Japan)」,係為了紀念1597年2月5日殉道的日本二十六聖人,該教堂朝向他們殉教的地點長崎市西坂。


1865年2月建立伊始之時,大浦天主堂有著「法國寺」的俗稱,由於其美觀與新奇,附近的居民紛紛前來參觀。珀蒂讓神父見到這樣的盛況,對這附近仍然存在隱匿基督徒有所期待。



1865年3月17日(元治二年二月十二日),長崎浦上的幾十名居民來訪。在珀蒂讓神父祈禱時,一位四五十歲的婦女悄悄上前,小聲說道「我們的情感是相同的」,以表明自己的天主教信仰。


這些人根據教堂有聖母瑪利亞像,以及神父獨身,確認了這裡確實是天主教教堂,向神父講述了自己數代人作為隱匿基督徒,兩百多年間堅守信仰的事。珀蒂讓神父知曉後大為欣喜。



此後,珀蒂讓神父秘密地致力於在浦上、五島列島等地傳教和尋找隱匿基督徒,確認了不僅在浦上,在長崎周邊各地都有很多人秘密地堅守著信仰。


這個「信徒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入羅馬教宗庇護九世耳中。教宗甚為感動,稱其為「東洋的奇蹟」。3月17日發現日本隱匿基督徒的這一天現為天主教會的可選紀念日。



大浦天主堂門前紀念發現隱匿基督徒的聖母像


隱匿天主教徒的故事


日本天主教自1549年聖方濟各?沙勿略開教之後即蓬勃發展。



中國、日本,以及果阿、澳門兩教區主保聖人,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東亞宗徒」——聖方濟各·沙勿略像,繪於17世紀,1920年在大阪府茨木市一位基督徒家中發現,現藏於神戶市立博物館

1549年,耶穌會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和他的助手、嚮導抵達九州南部的鹿兒島,成為日本首批傳教士。當年的傳道工作非常順利,兩年內便建立了一間教堂,有一千五百餘人歸信。聖方濟各·沙勿略因碩果累累,而在信中說:「我非常開心,基督信仰適合這東方國家。」更有曾在中國開墾的傳教士稱:這樣看來,在日本傳教比在中國容易得多。


1569年,葡萄牙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與上洛的日本新霸主織田信長,在二條城初次見面,請求獲得在京都滯留的准許證書,織田信長欣然答應,發給他可以在其管轄境內自由活動的朱印狀,准許其在畿內傳教。


1570年,日本信徒增至三萬人。


1576年,京都南蠻寺(教堂),在義大利傳教士奧爾岡蒂諾的指揮以及眾人的協力下完工。


1579年,耶穌會的巡閱使,義大利傳教士范禮安率領十四位耶穌會士抵達日本,路易斯·弗洛伊斯陪同擔任翻譯,在安土城拜謁織田信長。


范禮安是一位既堅強又善於組織的人,他把日本分成若干個傳教區。那時候,正是日本天主教的極盛時代。范禮安看到教堂興建、信徒眾多的景象,在歡欣之餘,稱讚日本是「天主的燦爛花園」。


1582年,發生本能寺之變,手握重權、幾乎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受困自殺。這位戰國大名生前因對佛教僧侶很有反感,對耶穌會會士優禮有加,同外國商人作貿易,對天主教的發展表示善意。



本能寺之變


1585年,日本教會繼續迅速增長,基督徒人口增至十五萬人。

1587年,豐臣秀吉開始對天主教態度有變,發布「伴天連追放令」,更勒令禁止基督信仰活動。


1589年,日本信徒人數增至約二十萬。豐臣秀吉開始迫害教會,下令驅逐傳教士。起因是有謠言說西方國家企圖要以基督信仰侵略日本。從長崎流亡到澳門的傳教士與日本信徒共一千多人。


1594年,耶穌會於澳門建立聖保祿學院,供日本信徒來研讀神學。


1597年,日本信徒人口增至三十萬,占當時全國人口的1.6%。代表著福音傳入日本的頭四十八年,信徒人數年增長率為12.21%。


但從1587年,豐臣秀吉頒布「伴天連追放令(神父驅逐令)」開始,官方首次明確地把天主教視為邪教,並陸續用各種方式加以打壓,該令的主要內容是命伴天連(此乃神父之音譯)離境歸國,惟對日歐間的商業往來仍未禁止。



1597年,豐臣秀吉下令在長崎處決二十六名天主教徒,此事件後來被稱作「二十六聖人殉教」。



1598年,豐臣秀吉卒。


1614年,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亦頒布禁教令並驅逐傳教士,當時全日本已有一百七十九名傳教士和四十萬名信徒。



1616年,德川家康卒。


其後掌權的第二、三代將軍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對天主教徒的迫害益加嚴厲。



1622年9月10日,在長崎西坂的山上,二十五位天主教徒,包括九名耶穌會士,六名道明會士,四名方濟會士,在被迫目睹三十名同行的天主教徒被斬首後,被幕府處以火刑。這五十五人中有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日本人、朝鮮人,上有八旬老婦,下有三、五歲的孩童。據說當天圍觀的信徒約有三萬人。



元和大殉教


各地大名為保全身份地位,也紛紛對信徒進行迫害。據估計,從1619年到1635年,受刑的日本信徒約達二十八萬人,且刑罰極其殘忍,如切掉手指腳趾、剝光女信徒的衣服遊街、在面部烙印、吊打熏烤等等。


海水刑



倒吊刑


幕府用種種刑罰來警告信徒們:如果繼續信仰天主教,都會是如此下場。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信徒被迫改宗,但仍有一部分堅持信仰天主教的信徒,進行毫不抵抗的殉教,這使得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越發加大了禁教的力度。


1629年,長崎奉行水野守信制定「踏繪」制度,在通衢要道廣設刻有耶穌或瑪利亞像的木板或金屬板,要求人民必須踩踏以分辨其為教徒與否。1856年,長崎、下田等通商口岸始廢除該儀式。



踏繪示意圖



踏繪用耶穌像


1633-1639年間,幕府屢次發布鎖國令和禁教令。

1637年12月,因不堪當地藩主的苛政、重稅、對天主教的嚴酷壓制,九州西部的島原爆發農民起義,是為「島原之亂」。



1638年4月義軍堅守的原城被幕府軍攻陷,幕府約一萬人戰死,包括領袖天草四郎時貞(年僅17歲)在內的約三萬七千名起義者和援助者被斬首,起義失敗。



熊本縣,上天草市,天草四郎紀念館,小山丘上的天草四郎像



原城遺址的屍骨



原城遺址出土的鉛制十字架


原城遺址出土的天主教聖牌


1638年,幕府在全國各地大張告示,以優渥賞金鼓勵密告捉拿傳教士和教徒。



1640年,設立宗門奉行,專司禁教與其他宗教事務。


1671年,並製成「宗門人別改賬」,確實掌握改宗之原天主教徒的名冊,當時幕府規定每個人都要與寺院結成固定的「寺請」關係,每村每年亦都要造冊以進行此一宗教信仰的戶口普查,並用年年踏繪的方式加以確認。



1687年,更發布《基督徒類族令》,施行連坐法以禁教。



幕府為禁教所採用的行政手段和所施用的酷刑,令日本天主教會幾乎根絕,迄十七世紀末有教會資料記錄的殉道者也超過四千人(不含「島原之亂」的死難者),其中26位被教廷封為聖人(包含20位日本人),205位被列為殉道真福。一些堅貞的教徒於是潛入地下,他們透過聚會來延續信仰,並由變裝的傳教士利用夜間至各地施行相關的儀禮。


資深的教長會維持教內的紀錄並頒布教歷,而洗禮、傳道和告解等工作也各有專人擔任。



祇園守,祇園神社的紋樣,被德川幕府統治下的隱匿基督徒用作他們的紋飾


他們在生活當中往往以各種圖騰呈現其宗教信仰,如會在刀劍的護手上或日常用具的背面刻上十字。



背後隱藏十字架的佛像,被日本基督徒用於隱藏真實的信仰


並發展出被稱作「瑪利亞觀音 (Maria Kannon) 」的聖像。



裝成觀音像的聖母像


他們以佛教的子安觀音(即送子觀音,為安產和小孩子的守護神)為掩飾,利用該白衣觀音手抱嬰兒的圖騰與聖母瑪利亞手抱耶穌者之間的相似性,來進行對聖母的敬禮,而該聖像的不明顯處常可見十字架。



「瑪利亞觀音」,主要為送子觀音的形象,被隱匿基督徒視為聖母瑪利亞


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方國家打開日本門戶,日本政府迫於外國抗議的壓力取消教禁。



有超過三萬名的「隱匿天主教徒(日本人稱之為KakureKirishitan)」從各地走出。教廷肯定其所施行的部分教會禮儀仍相當純正,而這支多少已受到佛教和神道教影響的教派,大部分回歸了羅馬天主教會。



仍有一些人選擇不再回歸羅馬教廷的懷抱,成為了分離的基督徒(稱作Hanare Kirishitan),主要分布於長崎浦上、五島列島等地。



有一些人選擇了改信佛教或神道教。



長崎和天草地區十二處天主教歷史遺迹名單(附地圖)


一、傳教士的離境與潛伏的開始


遺產編號:1495-001


英文名稱:Remains of Hara Castle


中文翻譯:原城遺址


地理坐標:N 32 37 44 E 130 15 16


遺產區面積:45.69公頃





二、潛伏者對於信仰的實踐


遺產編號:1495-002


英文名稱:Kasuga Village and Sacred Places in Hirado (KasugaVillage and Mt. Yasumandake)


中文翻譯:平戶的春日村與聖地(春日村和安滿岳)


地理坐標:N 33 20 22 E 129 26 38


遺產區面積:320.5公頃


緩衝區面積:1,937.27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3


英文名稱:Kasuga Village and Sacred Places in Hirado(Nakaenoshima Island)


中文翻譯:平戶的春日村與聖地(中江之島)


地理坐標:N 33 22 25 E 129 27 52


遺產區面積:2.96公頃


緩衝區面積:1,937.27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4


英文名稱:Sakitsu Village in Amakusa


中文翻譯:天草的崎津村


地理坐標:N 32 18 44 E 130 01 33


遺產區面積:1.28公頃


緩衝區面積:152.14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5


英文名稱:Shitsu Village in Sotome


中文翻譯:外海的出津村


地理坐標:N 32 50 42 E 129 42 02


遺產區面積:35.07公頃


緩衝區面積:479.25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6


英文名稱:Ono Village in Sotome


中文翻譯:外海的大野村


地理坐標:N 32 51 53 E 129 41 09


遺產區面積:58.09公頃


緩衝區面積:198.22公頃






三、潛伏者維繫共同體的嘗試


遺產編號:1495-007


英文名稱:Villages on Kuroshima Island


中文翻譯:黑島村落


地理坐標:N 33 08 21 E 129 32 13


遺產區面積:458.99公頃


緩衝區面積:1,581.65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8


英文名稱:Remains of Villages on Nozaki Island


中文翻譯:野崎島村落遺迹


地理坐標:N 33 11 13 E 129 07 46


遺產區面積:704.75公頃


緩衝區面積:1,824.4公頃






遺產編號:1495-009


英文名稱:Villages on Kashiragashima Island


中文翻譯:頭月島村落


地理坐標:N 33 00 44 E 129 10 58


遺產區面積:111.48公頃


緩衝區面積:934.76公頃






遺產編號:1495-010


英文名稱:Villages on Hisaka Island


中文翻譯:久賀島村落


地理坐標:N 32 48 08 E 128 54 14


遺產區面積:3,732.72公頃


緩衝區面積:3,589.98公頃






四、傳教士的重逢與潛伏的結束


遺產編號:1495-011


英文名稱:Egami Village on Naru Island (Egami Church and itsSurroundings)


中文翻譯:奈留島江上村(江上天主堂及其周邊)


地理坐標:N 32 51 18.8 E 128 54 14.9


遺產區面積:94.11公頃





遺產編號:1495-012


英文名稱:Oura Cathedral


中文翻譯:大浦主教座堂


地理坐標:N 32 48 08 E 128 54 14


遺產區面積:0.91公頃


緩衝區面積:47.68公頃





遺產點地圖總覽(日語版):



參考鏈接:


1.長崎和天草地區潛伏天主教徒關聯遺產官網www.kirishitan.jp


2.世界遺產中心長崎和天草地區潛伏天主教徒關聯遺產介紹http://whc.unesco.org/en/list/1495


3.長崎市官方觀光網站《長崎的教會群與基督教相關遺產時光巡禮導遊指南》https://travel.at-nagasaki.jp/resources/cn/main/churches.pd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背包深圳 的精彩文章:

日本長崎軍艦島:染血的世界遺產

TAG:背包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