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紀念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追思懿德大行

紀念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追思懿德大行

唐五祖新定烏龍少康大師

忌談世諦,七歲不言。

出言即便驚人天,廣結凈土緣。

小兒為錢,各種九品蓮。

七歲絕未發一言,發言即稱世尊號。

一見善導西方文,方知凈土堪倚靠。

錢誘小兒念彌陀,未久道路佛聲噪。

念佛佛像從口出,有誰聞見不依教。

——印光大師

少康大師(688-763)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凈土宗第五代祖師。俗姓周。唐縉雲仙都山(浙江縉雲)人。

母親羅氏夢遊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給她一朵青蓮花說:「此青蓮花表大吉祥,寄於你所,當生貴子,冀愛護之。」臨到誕生少康大師的時日,青色光彩遍滿室內,並散發芙蕖的芬香。

少康大師容貌端莊,聰慧可愛,幼時即有不凡之形態,與一般孩童大不相同,有識見者都認為少康大師有武將文官之相,最為奇特的是少康長到七歲還未曾啟口講話。有一日,其母帶他往靈山寺拜佛,於大雄殿中母親問他:「認識佛像否?」少康大師忽然回答:「此是釋迦牟尼佛。」其母聽言甚感驚詫,心知此子定是宿具善根與佛有緣,便令少康出家修道。

十五歲時,已能通曉《法華經》、《楞嚴經》等五部大經的奧義。弱冠之年,前往上元龍興寺聽講《華嚴經》、《瑜伽論》,朝夕不懈地深研佛學義理。後遊歷四方,參學知識。

唐貞元初(公元785年),到了河南洛陽白馬寺。在殿中禮佛時,見大殿閣中佛典文字放光,細觀查之,發現是善導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少康觀見此番情景,歡喜異常,心想善導大師乃凈土宗的高僧,自己又對凈土教法頗有好感,認為這定是一個吉兆。便於心中默默祝禱:「我若真與凈土有緣,當使此文再放光明。」剛發願畢,果見彼文重放光明,光中還現出無數的化佛菩薩。少康目睹這些瑞相,證知實乃先祖的靈跡感應,遂五體投地頂禮發誓說:「劫石可將磨損,我的誓願不會變易。」由此而樹立起了研學凈土教法,弘闡凈土法門的堅實志向。少康大師為表心跡,特意前往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的影堂,懷畢恭畢敬之心,瞻仰頂禮善導遺像,祈願得見善導大師。於頂禮之際,心存觀想,但見善導大師現真像於空中而對少康作語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少康得到善導大師的教誨之後,如服定心之丸,更加堅定地一門心思研修凈業,發誓終生弘闡凈土教法。

少康大師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說完,倏爾不見,香光往西而去。少康大師到新定,人未得到佛法教化。少康大師乞食得錢後,誘獎兒童說:「阿彌陀佛是汝本師,能念一聲,給你一錢。」眾兒童為錢故,爭相而念。幾個月後,念佛兒童劇增,少康大師又善巧引導,念十句給一錢。如是經過一年的勸化,新定地區大小貴賤念佛者,盈滿道路。少康大師見機緣成熟,便於烏龍山啟建凈土道場。築壇三級,聚集大眾午夜行道唱贊。每逢齋日,有三千餘人云集。少康大師登高座,令四眾弟子望其面門,即高聲唱阿彌陀佛。每念一聲,口中即出一佛,連誦十聲,則出十佛,若連珠狀。這與二祖善導大師,稱一聲佛名,口出一道光明,極其相似。故被後人尊稱為「後善導」。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公元806年),少康大師預知時至,召集弟子作最後的囑示:「當於凈土,起增進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言畢結跏趺坐,身放數道光明而化。當時,天氣陡變,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間彷彿也一時變白。遺體火化後其弟子等為其立舍利塔,存於州東檯子嚴,因此之故少康大師又號台岩法師,後來的天台德韶國師又曾重修塔墳,後人稱之為「後善導塔」。

向下滑動查看詳細內容

《高僧傳》少康大師傳

唐·台岩少康大師,蓮宗五祖也。姓周,縉雲(浙江縉雲)人。幼出家,通經論,善毗尼。於洛陽白馬寺,見善導大師西方化導文放光,因至長安光明寺善導大師影堂瞻禮,感大師現身空中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遂往新定,人無識者,乃乞錢誘小兒,念佛一聲,即與一錢。月余,念佛求錢者眾,師云:「念佛十聲,乃與汝錢。」如是年余,凡男女少長見師者,皆雲「阿彌陀佛」。念佛之聲,盈於道路。

《凈土聖賢錄》少康大師傳

唐少康(蓮宗五祖)少康,姓周,縉雲仙都山人。生而不言,七歲,入靈山寺禮佛,母問識否。忽發言曰,釋迦牟尼佛。父母遂舍之出家。年十五,能通五部經。貞元初,詣洛陽白馬寺,見殿中文字放光。探之,則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康祝曰,若於凈土有緣,當使此文再現光明。言已,光復閃爍,光中隱隱有化菩薩。康曰,劫石可磨,我願無易矣。遂之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見導真像升空,謂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南至江陵,遇一法師,謂曰,汝欲化人,當往新定,緣在於彼。言訖,不見。乃適新定,乞錢,誘小兒念佛。念佛一聲,即與一錢。如是年余,凡男女少長見康者,皆雲阿彌陀佛。念佛之聲,盈於道路。遂於烏龍山建凈土道場,築壇三級。每遇齋日,善信畢集,所化三千許人。每升座,高聲唱佛,眾共和之。康一唱佛,眾見一佛從其口出。十聲,則有十佛,若貫珠焉。康謂眾曰,汝見佛者,必得往生。眾皆欣慰。二十一年十月,囑道俗曰,當於凈土,起增進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寂然而逝。塔於台岩,號台岩法師。(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效法古德,印光大師之「誘丐念佛」

光緒十八年(1892),光在北京阜城門外圓廣寺住。

一日,與一僧在西直外,向圓廣寺走。一十五、六歲乞兒,不見有飢餓相,跟著要錢。光云:「念一句佛,與汝一錢。」不念。光云:「念十句佛,與汝十錢。」還不念,光將錢袋取出來令看,約有四百多錢,為彼說:「汝念一句,與汝一錢;儘管念,我盡此一袋錢給完為止。」還不念,遂哭起來,因丟一文錢而去。此乞兒太無善根,為騙錢,也不肯念。乞兒果發善心念,則得大利益;即為騙錢念佛,也種大善根。——《文鈔三編·復張覺明女居士書八》

在昔無輪船,火車,郵局,報館,雖地鄰疆址,每各不相知。故古之法道大興,而所記往生者,千數百年,只數百人耳。一以記錄缺乏,一以古書散佚。若如今之各事便利,雖數十萬,亦不為多。閱者切不可以古論今,謂為未必皆實。亦不得以今論古,謂為法未大興。試思善導在長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聲,盈於道路,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文鈔續編下 凈土聖賢錄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秋將逝,山河披彩,養正養陽
挑戰「21天不生氣」,真修行就是要改脾氣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