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談談福蔭子孫的道教「承負」問題!

談談福蔭子孫的道教「承負」問題!

道教講究「承負」。承負的字面意思一看便可以明了,承擔和負責,承負相較於因果範圍更大,涵蓋更廣,此文,我來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下福蔭子孫的道教的「承負」問題。

道教的「承負」之說源自《太平經》,包含二方面的內容:一是道德的善惡報應,二是政治上的不太平的病根。其字面意思是「前人有過失由後人承受其責、前人有負於後人則後人無辜受過」。辯證的說「如果為善的話,則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從古至今關於「承負」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我們道教的創始人、徐州豐縣的天師張道陵,大家都知道他是留侯張良的後人,為什麼張良的後人能出個「大神仙」--「中國正一派道教的創始人」呢?想當年,張良為漢劉邦打天下時立下汗馬功勞,為國嘔心瀝血、功高蓋世,他是什麼樣的人品,有什麼樣的胸懷?!《三字經》中「教五子名俱揚」可謂「婦孺皆知」,這是被眾多家庭羨慕的「教子大成」,試想想人家的家長怎麼能這樣揚眉吐氣呢?

它的前提「竇燕山有義方」是什麼意思呢?「義方」乃造福一方的義士也!所以中國人注重為子孫積累陰德福報,所以才有了書香門第,累世公卿的大家族,但是也有不注重福德積累,不注重子孫培養的,就會變成「富不過三代」了。都是「承負」的鮮活案例!

「承負」自古至今都和我們如影隨形,像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現世現報、『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等都是一種對「承負」的詮釋。《周易.坤》中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亦即是「承負」闡發的道理。

「承負說」即道教的因果報應論,主張善惡報應前承啟後「以行為人及其子孫」為承報主體而代代相報,範圍涉及到社會、眾人、及自然的方方面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承負」的存在把人與社會、自然聯成一體。道教正是運用其「承負說」對人生死禍福及社會興衰治亂來做出解釋。像「統治者以德配天才能鞏固其統治」就是這個道理。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於「奉道守一、凈化心靈、行善樂施、濟世利人」,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道教從這一立場出發,在善惡報應上建構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義,這一教義就是「天道承負說」。即相信「天道有循環,善惡有承負」。

「承負」思想在《太平經》中有大量論述,這些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善惡報應理論。對中國社會的民眾心理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承負」不僅對古代就是在現代社會,以其獨特的宗教視角來看待「人與家庭、社會、自然的關係」;激勵和號召人們從長遠著眼;做個好人、建個好家、治個好國;與自然和諧相處……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總之,道教「承負說」這獨具特色的宗教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生和生命價值的充分肯定。與佛教因果報應相比,道教的報應世界是「本人或子孫實實在在的現實人生」!報應的終極目的是使人生活幸福,這一思想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仍啟發人們行善、積德、修道、修養身心、善待自然、造福後世。

道修今生。常懷敬畏之心敏思善行,一生平安、福蔭子孫是順理成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戾氣那麼重?
「凝神入氣穴」是煉成內丹的基本功!

TAG:道教 |